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跨境就醫帶熱健康中介產業 注射疫苗和腫瘤手術

跨境就醫帶熱健康中介產業 注射疫苗和腫瘤手術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7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14年12月,深圳秦女士(化名)通過就醫160網站,預約了香港卓健醫療中心的HPV疫苗(宮頸癌疫苗)注射,3針一共2400元,12月3日秦小姐打了第一針。“現在越來越多的內地女性到香港去打HPV疫苗,在我打了之後,我身邊的朋友都說也要組團一起去打。”秦小姐說,不只是打疫苗,秦小姐和家人這一兩年來也會到香港去看病,“我感覺香港醫療服務態度和環境都比較好,也比較讓人放心。”

跨境就醫帶熱健康中介產業 注射疫苗和腫瘤手術

如今越來越多的內地家庭開始關注和追求到香港、臺灣、日本,甚至美國去就醫,跨境就醫正在成爲中產家庭一種新的潮流。而在這一趨勢下,專門提供跨境就醫服務健康管理和諮詢的公司在深圳不斷增多,健康中介產業也開始發展起來。

深圳跨境就醫已悄然形成產業鏈

54歲的譚女士(化名)2012年3月14日在廣州一家知名醫院確診患上了乳腺癌,在醫生建議下,16日立即動手術切除了左側全乳房,及腋下淋巴掃清。在手術後,還做了30多次化療。2013年三、四月份時,譚女士經常出現神經性頭痛,並且頭部出現溼疹。“在用藥後,症狀能緩解一段時間,但是過段時間又會出現。”譚女士說。去深圳一家醫院檢查說是手術後遺症,但這種後遺症沒有辦法治癒。

2014年上半年,譚女士家人找到了提供跨境醫療服務的香港港安健康管理公司,希望該公司能幫忙約香港養和醫院神經內科專家。後來,公司幫譚女士預約該醫院一名知名的神經內科專家,經過專家的檢查,分析譚女士頭痛和溼疹的後遺症可能是由於手術所致,“爲了能清除癌細胞,手術導致某一神經發生損傷。”

然而,在這一專家看來,手術造成的這一損傷沒有辦法彌補和治癒,只能靠一些藥物減緩譚女士的痛苦。儘管如此,譚女士和其家人還是希望能在香港找到更好的專家幫她治療。而港安健康管理公司也正在幫助她約一位外國的專家,希望能儘快讓譚女士再次就醫。

據瞭解,目前國內市民享受國際醫療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個人聯繫海外醫療機構,二是通過國內高端民營醫院諮詢和聯繫海外醫療機構,三是通過專業的海外就醫諮詢機構聯繫。

記者走訪發現,深圳涉及跨境就醫的中介機構越來越多,不少是掛在出國留學服務的子項目中,已形成了“低調”的產業鏈,而有的則是與香港或境外的醫療公司、醫院合作,提供中介服務。香港港安健康管理公司董事長黃麗琳說,跨境醫療健康諮詢和中介公司的增多,也反映了內地中產階層到香港、海外就醫的需求越來越大。比如該公司去年跨境就醫的服務就比2013年增加了50%。

跨境就醫的需求有多大?深圳市寧遠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明告訴記者,其公司的就醫160平臺提供跨境就醫預約等服務,“剛推出赴港注射HPV疫苗預約服務,在24小時內所有名額搶售一空。目前國內平均每天有接近100人出境注射該疫苗,通過就醫160預約的大概佔三分之一。”王明說。在這幾年中,就醫160平臺已接受超過1萬患者跨境到香港注射疫苗、體檢等預約服務,其中約40%是深圳市民。

據瞭解,中國的海外醫療市場增長迅速,公開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接受海外醫療的患者數量已從2006年的2000萬人次增長至2012年的4000萬人次,海外就醫諮詢機構已達到了1000億美元的規模,年增速在20%左右。

患者多看重醫療水平和新藥

記者瞭解到,跨境就醫的主要項目包括注射疫苗、體檢和腫瘤手術等。

黃麗琳說,患者跨境就醫,除了看中香港和海外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和環境之外,醫療水平和高質量的新藥也是吸引他們前往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新藥研發技術發達的國家,會投入大量的經費用於研發。新藥每天都在更新,有望提高有效治癒率。但一個新研發的藥物想要進入中國,由於需要重新進行臨牀評估,往往需要5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進入北上廣等大型城市的三甲醫院,如要進入其他內地城市則需更長時間。以世界首支針對癌症的疫苗佳達修(Gardasil)爲例,該疫苗於2006年首先在美國上市,並隨後陸續登陸英國、澳大利亞等100多個國家及地區,其中包括中國的香港、澳門,但至今仍然未進入中國內地。

“香港或美國一些醫療機構外科手術的水平比國內要先進10—20年。”黃麗琳說,“比如譚女士乳腺癌手術所造成的後遺症,香港養和醫院專家在檢查完後就直搖頭,直言乳腺癌手術造成這種後遺症香港在20年前也很難發現幾例了。”

此外,最新藥物的臨牀應用也是一些腫瘤患者願意高價跨境就醫的重要因素。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在國外頂級醫院裏,每天還有最新的藥物試驗在展開。如果中國患者參與新藥臨牀試驗,醫療費用還會減少15%—20%。

據悉,目前大多數前往海外就醫的患者都來自於較爲富有的階層。黃麗琳透露,不同的病症、不同的治療方法、不同的醫院,都會有不同的收費標準。在香港一般做一個腫瘤手術要花上100萬人民幣以上,甚至更多,而去歐美國家更貴。

醫療保險、醫療旅遊等被催熱

隨着跨境就醫人羣增多,圍繞跨境就醫的服務產業也在迅速發展。記者瞭解到,專門從事海外就醫諮詢的服務商在近兩年起步,服務包括評估病情、制定醫療方案、健康體檢、注射疫苗等,如有需要還可派出專人陪同赴海外就醫。這樣的服務商在深圳也有好幾家。

黃麗琳告訴記者,香港港安健康管理公司做跨境就醫已好多年,但真正做起來是在這一兩年。香港港安健康管理公司總部在香港,與13家高端香港私立醫院、40多家專業體檢機構建立合作關係。並且在深圳成立了健康諮詢公司,專門爲內地居民提供跨境醫療諮詢服務。

而專注於做國內醫院預約服務的就醫160,去年也看到了跨境就醫需求,他們相應推出跨境就醫預約服務,反響熱烈。王明說,目前“就醫160平臺”有1000萬實名註冊用戶,他們將會把服務市場拓寬至歐美國家。在就醫160網絡平臺上,已經開通了香港平臺,內地居民也可以在該平臺上直接預約一些知名的香港醫療機構醫生。

看好中國就醫市場的還有國外頂級的醫療機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美國排名前10的、德國排名前5的醫院都已和國內較大的海外就醫服務商簽署合作協議。王明表示,已有不少境外醫療機構找到他們尋求合作,希望可以吸引更多國內患者跨境就醫,“未來計劃在這個平臺上,把國外更多的知名醫院納入進來,內地居民可直接在這個平臺上預約國外醫院專家號。”

跨境就醫也催生其他產業。記者瞭解到,一些保險公司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歐美甚至是全球的醫療保險服務,不少諮詢公司也推出專業病例翻譯服務。醫療旅遊也成爲近年來旅遊市場的新寵。

不過,業內專家也表示,儘管跨境求醫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但是跨境求醫一時不可能成爲大趨勢的原因還有人文因素的影響。文化、習慣和親情等因素都影響着人們在跨境求醫時的選擇,除非是急病、重病,否則在陌生的國外因病長住,本身就是一種困擾和無奈。其次是經濟因素的影響,有能力跨境求醫的人畢竟還是少數。當然,時間也是選擇跨境求醫的考慮因素。最後,隨着國內醫療體系的不斷健全,醫療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選擇跨境求醫的願望也會隨之減弱。

對於跨境就醫,黃麗琳也建議,一定要找信得過的醫療機構,最好是醫院。去年香港就有一家體檢中心關門,導致內地一些消費者在該中心的HPV疫苗也未能注射完。同時,對於跨境就醫的人羣,她還建議,最好能購買一份香港甚至全球醫療保險,這樣就不用承擔大筆的醫療費用。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