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互聯網醫療大戰:迴歸醫生本質爲王道

互聯網醫療大戰:迴歸醫生本質爲王道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7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互聯網+”的普適特性伸向醫療界,一場神奇的“化學反應”正在發生。移動醫療改變了過去百姓只能去醫院看病的模式,“隨時隨地輕鬆掛號、問診”正成爲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時間,移動醫療成了人見人愛的香餑餑,丁香園、春雨醫生、掛號網、就醫160、愛問醫生、鄰家醫生等一批移動醫療企業迅速成長,BAT巨頭也紛紛涌入,加緊佈局移動醫療行業。然而在熱鬧的行情背後,移動醫療的前路究竟在哪裏?本文作者有話說。

互聯網醫療大戰:迴歸醫生本質爲王道

未來醫院,讓醫生失業,是真的麼?

5月,支付寶正式對外公佈了“未來醫院”計劃,11月馬雲在互聯網大會上放出豪言,30年後,讓醫生失業,此觀點一出,引來一片譁然。馬雲慣於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也善於爆出犀利觀點,引領一衆粉絲,一呼百應,一句“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就足以讓萬千粉絲熱血沸騰。

馬雲的“未來醫院”計劃出臺後,他毫不諱言自己有個“醫療夢”。未來就診將在家中完成”、“未來醫院顛覆傳統就診模式”、“未來三十年,醫生將找不到工作”等論調,無疑爲醫療界、科技圈投下一枚話題炸彈。

然而,夢想豐滿,現實骨感。

梳理“未來醫院”的就診流程,大體是這樣的:線上掛號、候診——線下問診——線上檢查繳費——線下檢驗——線上取報告——線下診斷——線上藥品繳費——線下取藥治療。

然而,眼下的“未來醫院”無疑存在兩大硬傷,一是多數醫院與醫保對接不暢,醫保對接當然不是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是各地政府對醫保系統改革的態度和決心問題。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通過醫保買藥是常識和習慣,對於各地政府而言,醫保網絡對接後藥品控制和安全問題也必須考慮。對接醫保,路阻且長。

二是和醫院的利益協調問題。現有的行業生存模式是以藥養醫,如果不考慮對醫院、醫生進行補貼,阿里搭建的處方藥的搶單平臺將直接切掉醫院的大部分盈利,馬雲的生意越大,醫院就越虧錢,醫院會答應麼?

移動醫療別任性,有錢還得有醫生

所以儘管馬雲靠着電商成就了自己的“夢想”,佈局移動醫療也絕對不差錢,但是醫療領域不同於傳統的B2C電商,不是有錢就可以任性的行業。縱觀當下活躍的移動醫療企業,都在忙着圈錢融資圈患者,都將關注點放在了圈患者上面,更是不惜砸錢補貼患者來搶佔市場。

但大多數人都忘了,患者是聽醫生建議的,醫生纔是醫療的核心,也是最大的稀缺資源。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如果沒有一批優質的醫生,都是紙上談兵。如果我們還是按照傳統賣消費品的方式來賣醫療服務,肯定不會走的長遠。所以移動醫療別任性,有錢還得有醫生。

而我國大多數醫生是事業單位人,不是自由人,只能受僱於一家醫院。中國醫生的不自由性決定了醫生是依附在醫院這個龐大的組織之上,所以移動醫療若想獲得大批的優質醫生資源,將他們從“線下”搬到“線上”,必須要打通醫院,從醫院入手。

當然從醫院入手,聚集醫生,服務患者,這條移動醫療發展之路大家都想得到,移動醫療的創業者們也垂涎醫院已久,但醫院這塊壁壘卻不是可以輕易打進的。

服務醫院,得醫院者得天下

在我們國家,甚至是整個亞洲國家,老百姓就醫都是“認廟不認和尚”,老百姓與醫生建立面診關係是通過醫院這個途徑來搭建的,很少有直接是由患者指名道姓要找哪位醫生來看病的(少數大牛、名醫除外),在這個大前提下,一棒子就打死了很多產品。“XX醫生”產品非常之多,他們所能構建的穩固的醫患連接就只有前文括號裏排除的那一部分,因爲這類產品都是繞開了醫院試圖直接建立“醫患”之間的關係,這是一種弱連接,但是,如果他們能夠想到比較巧妙的辦法通過圈患者反過來圈醫生,倒也還是能夠產生比較好效果的,比如杏仁醫生。

在這個邏輯之下,都有哪些公司是服務醫院來謀取天下的呢?掛號網?趣醫網?還是傳統的HIS廠商?

掛號網得了醫院嗎?對,他們坐擁遍佈23省的900家公立醫院,在互聯網上輕而易舉地就可以掛到號,據說其用戶規模達到3700萬,成功掛號量達到了2300多萬人次,市場份額國內第一。再加上騰訊助其一臂之力,看起來這天下非他莫屬了。

筆者有幸參與了一些朋友的市場調研工作,走訪了五湖四海數十家醫院,竟然發現原來即便是行業大佬掛號網,離醫院其實也還是有些距離,首先,他們有很多醫院看起來是可以掛號的,但卻只有少量的專家號源;其次,他們與醫院的數據交換有很多醫院是通過EXCEL的方式傳給醫院的。當然了,反過來想,他們採取這樣與醫院輕度接觸的方式,圈起醫院來非常快,也難怪會成就他們市場份額第一的地位。

再看趣醫院,這個產品源自京頤,京頤算是傳統的HIT廠商了,按照上面這麼一說,他們有機會了,他們天生就是幫醫院幹活,掙醫院的錢,離醫院可近了,也懂醫院。但是,仔細體驗其產品,似乎還有些差距,估計還有段路要走。看來,以他們爲代表的傳統HIS廠商,雖然有經驗,但在打造互聯網產品之路上,要些時日來磨合。

如此一來,熱鬧了一年的移動醫療還有別的模式代表嗎?

迴歸醫療本質,服務纔是王道

2014年無疑是移動醫療企業的豐收之年,這一年中發生了80餘起融資案例,是2008年~2013年該領域所有融資案例數量總和的三倍,BAT大佬的大手筆投資更是一次次刷新了行業新高度,那麼,這會移動醫療是元年嗎?

筆者不才,卻不敢苟同,也不敢妄加評論,箇中端倪,僅限於個人推測,誰能笑到最後,還真說不好。但筆者堅持認爲,只有服務好醫院、醫生、患者,纔有可能改變這個世界,不是“移動醫療”,而是“醫療移動”。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