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醫界要聞 > 國產藥“長途旅行”闖市場 盼改革招標制

國產藥“長途旅行”闖市場 盼改革招標制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8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些項目,要是等個兩年三年,說不定熬不到天亮就死掉了。”11日,全國人大代表、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列明在全國兩會上爲醫藥企業呼籲,改革招標制度,打通新藥產業化瓶頸,讓創新醫藥早日惠民。

國產藥“長途旅行”闖市場 盼改革招標制

一種新藥,從研發到審批,中間要多久?

丁列明給出的答案是10多年:這中間要經歷技術關,審批關、資金關、產業化關,還有市場關。

藥品進入市場所經歷的“長途旅行”是很多醫藥企業熬不到“天亮”的重要原因。“招標週期的不規範,導致中國有近三分之一的新藥在上市兩年之後仍不能進入任何一個省進行銷售。”丁列明說。

據丁列明介紹,中國不少省份已經超過3年沒有進行過新的藥品採購招標,其中不乏北京、天津、江蘇、浙江這樣經濟發達的省市,最長的已經有近5年未進行過新的招標。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藥的專利期。

新藥的專利保護期也就20年,減去漫長的研發和審批過程,最後留給企業的,在專利期內銷售新藥的時間短短數年。

爲了國產新藥能夠撐到“天亮”,丁列明建議完善新藥定價機制,規範招標週期,革新招標制度。

“一個新藥的誕生可能就意味着一種全新治療手段的誕生,應該讓中國患者及時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益處。因此招標應明確每年一次,在這期間上市的藥品可隨時備案採購,以保障臨牀用藥需求。”丁列明說。

新藥流通進入市場後,“有藥沒錢吃”也是一個現實問題。

當下,國家醫保目錄每4至5年一次的更新週期。特效藥享受不到醫保,倒逼患者海購仿製藥或者因爲買不起進口特效藥而放棄治療,這樣的案例近年來不斷見諸於媒體。

“在部分地區已經完全可以讓民衆擺脫‘有藥沒錢吃’的窘境,比如浙江省、山東省青島市均率先通過價格談判機制,患者、醫保和企業三方共擔,將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國產靶向特效藥物凱美納列入醫保報銷範圍,參保患者最多隻需自付1.2萬元即可全程使用凱美納。”丁列明說。

凱美納是貝達藥業研發的創新藥。在浙江和青島等地,由於凱美納的上市和醫保的談判機制,已經促使進口同類藥的贈藥前自費購藥週期從最初的6個月逐步縮短到了4個月,迫使原本高高在上的進口藥開始降低價格,市場競爭顯著減輕了醫保基金壓力。

“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政府還沒有開始這方面的行動,在過去的一年裏,我們甚至看到不斷有省市級醫保部門一邊在抱怨基金不充裕,一邊在有同類高品質國產品完全可替代的情況下將高價進口藥納入報銷目錄,而性價比更好的國產新藥卻無緣由地被排除在外。”對於這種情況,丁列明很不理解。

因此,他建議,建立創新藥物進入醫保目錄快速通道,確保患者對新藥的可及性,規範醫保藥品目錄更新調整週期。此舉,也能激發藥企的創新動力。

“對於創新藥,已經獲得價格批准的,國家應明確鼓勵儘早進入臨牀使用,新藥通過快速通道進入醫保目錄的品種,建議不再經過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和醫院二次議價環節,從而儘快使患者可及並受益。”丁列明建議,將醫保品種更新週期縮短至每兩年一調整、一年一增補,並嚴格執行。

“還要完善藥品退出機制,對那些沉澱多年的藥品進行清理。”丁列明最後建議。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