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盆腔積液多該如何治療 有哪些不良情況

盆腔積液多該如何治療 有哪些不良情況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4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女性朋友們都比較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尤其是在婦科方面,那更是相當謹慎,可是有些還是抵擋不住病菌的侵襲,例如今天我們要講的盆腔積液這種婦科疾病,其實準確來說,盆腔積液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表現,用醫學上面的專業術語來說是影像學對盆腔裏面的液體進行的一種描述方式,那如果女性體內的盆腔積液比較多的情況該怎麼辦呢?一般盆腔積液比較多有哪些不良情況呢?

盆腔積液多該如何治療 有哪些不良情況

盆腔積液很多怎麼辦

如果盆腔積液超過10mm,那麼就是病理性盆腔積液,應該馬上採取治療,因爲盆腔積液就是盆腔存在炎性滲出物,可發生在子宮內膜發炎後,內膜組織腫脹的細胞中滲出的略黏稠的液體,被周圍組織包裹所漸漸形成的囊性包塊。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會慢慢長大,太大了藥物就不能消除了,需要手術切掉才行。

盆腔積液很多可先做後穹隆穿刺檢查

病理性的盆腔積液多是盆腔炎或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的原因多與患者不良衛生習慣有關,如經期、產後一月內有性生活,婦科手術後一月內洗盆浴等,人工流產、引產消毒不嚴引起的醫源性感染,也可引起盆腔積液。

因盆腔炎症引起的積液最好做後穹隆穿刺檢查,鑑定一下液體性質,如有慢性感染病竈,可能是婦科系統如卵巢、輸卵管的炎症,也可能由結核或者腫瘤引起。要確定盆腔炎的致病菌,應通過特殊的化驗檢查,然後對症用藥,如果懷疑是結核性的,應抗癆治療。

但要記住,抽取積液是檢查或對症治療手段,不應常作,因爲單純抽積液不但不會治好盆腔積液,還會使積液增多。而且盆腔炎要早治,拖久了會影響生育。

盆腔積液很多可藥物治療

對於盆腔炎來說,抗生素爲急性盆腔炎的主要治療措施,包括靜脈輸液、肌肉注射或口服等多種給藥途徑。應使用光譜抗生素並聯合抗厭氧菌藥物,要注意療程足夠。並且可以聯合中藥治療,以期取得更好的療效。

盆腔積液多該如何治療 有哪些不良情況 第2張

盆腔積液很多可手術治療

有腫塊如輸卵管積水或輸卵管卵巢囊腫可行手術治療,存在小的感染竈,反覆引起炎症發作者亦宜手術治療。手術以徹底治癒爲原則,避免遺留病竈再有復發的機會,行附件切除術或輸卵管切除術。對年輕婦女應儘量保留卵巢功能。慢性盆腔炎單一療法效果較差,採用綜合治療爲宜。

盆腔積液很多可用物理療法

溫熱的良性刺激可促進盆腔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的營養狀態,提高新陳代謝,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離子透入(可加入各種藥物如青黴素、鏈黴素等)、蠟療等。

盆腔積液很多可用生物療法

盆腔炎可以採用新一代生物離子技術治療,該技術是在離子導入技術中藥物濃度、電流強度、通電時間、電極位置等等都可依患者情況而調整,在消除炎症的同時,結合內服、貼敷、外用等手段進行鞏固性治療,調節、增強人體免疫力,有效提高治療的徹底性。具有簡便易行,療效短,無創傷,見效快,不易復發等優點。

盆腔積液很多可中醫治療

可以服用中藥盆腔炎丸治療,它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散結、疏肝理氣、清熱燥溼、利尿消腫的作用,對於急、慢性盆腔炎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它可以促進盆腔的血液循環,減輕盆腔的充血、滲出、緩解粘連、以促使炎症的消失,從而起到消炎、調經、止血、止痛、恢復卵巢功能的治療作用,達到治療盆腔炎的目的。

注意

在治療期間禁止不要同房,以防再度感染,而且這期間用藥是不利於懷孩子的,因爲盆腔炎,宮外孕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平時多注意生殖衛生,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盆腔積液多該如何治療 有哪些不良情況 第3張

盆腔積液的表現:

1、下墜感,下腹、腰骶部疼痛

主要症狀是感覺下墜感、小腹一側、或兩側疼痛,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連及盆腔充血,導致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痠痛。常在勞累、性交後及月經前後更加嚴重。

2、抵抗力下降

盆腔積液全身症狀多不明顯,有時可有低熱,乏力。病程時間較長者,部分患者可有神經衰弱症狀,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適、失眠等。當患者抵抗力差時,易有急性或亞急性發作。

3、月經紊亂

併發盆腔瘀血患者,可有月經增多;卵巢功能損害時,可有月經失調;輸卵管粘連阻塞時,可致女性不孕。

4、不孕

如果患有盆腔炎導致輸卵管堵塞,就會出現不孕,臨牀檢查時發現,患者的子宮位置後傾,子宮活動受到限制,或者是發生了粘連。

盆腔積液多該如何治療 有哪些不良情況 第4張

總結:現在大家知道了對於盆腔積液比較多的情況下該用哪些方法解決了吧。盆腔積液它還分生理性的盆腔積液和病理性的盆腔積液,相對於前者而言是不需要進行特別治療的,因爲少量的盆腔積液身體可自行吸收掉,所以不必過分擔心的,而對於後者而言,特別是盆腔內的積液在100毫升以上的情況就要根據病因採取相對應的治療方法了。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