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身上這些部位出汗是大病來襲的警告

身上這些部位出汗是大病來襲的警告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6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些人,天氣即使不熱,他們稍微的動一動就會出汗,尤其是在夏天,更容易出汗。此外,出汗的確是對人體有作用的,一方面,出汗是我們對炎熱夏季的一種保護,調節體溫;另一方面,出汗也可以幫助我們身體的代謝產物排出體外,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排毒。中醫上有“動汗”和“靜汗”之分。由於天氣環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屬於靜汗,相當於被動出汗。不少異常的靜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盜汗等。

自汗是是指不熱、不運動時前心後背會出汗,且容易疲勞、感冒、心慌,特別怕風怕冷,他們是氣虛的表現。、然而,夜晚一睡着就出汗,叫盜汗,是陰虛的表現。身體出汗部位的不同,能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狀況。看看都有哪些位置出汗吧!

第一種:鼻子出汗(肺氣不足)

診斷:如果平時鼻子總出汗,說明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西醫認爲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需要提升免疫力。

身上這些部位出汗是大病來襲的警告

建議:肺氣不足主要是因爲其天生體質虛弱造成。每天用雙手敲打雙腿,並按壓雙腿的左右兩側,因爲這是人體肺經分佈的部位,通過敲打刺激,可起到調理肺經的作用。

第二種:手足心多汗(血虛)

若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足心熱、口咽乾燥等,多屬於陰虛有熱,中醫認爲這是脾失運化、脾胃溼熱、血虛的表現。

建議:血虛體質的人平時常吃補血養血的食物,如菠菜、花生、蓮藕、黑木耳、雞肉、豬肉、羊肉、海蔘等。水果可選用桑椹、葡萄、紅棗、桂圓等。

第三種:渾身出汗(氣虛)

身上這些部位出汗是大病來襲的警告 第2張

無論冬夏,在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常汗出不止,中醫認爲是氣虛的表現。

建議:飲食上,氣虛的人應多吃補氣食物,像小米、糯米、粳米、扁豆、胡蘿蔔、豆腐、紅薯、兔肉、雞肉、鰱魚、黃魚、雞蛋、豬肚、馬鈴薯、香菇、菜花等食物都可以幫助補氣。另外,就是要多運動哦。

第四種: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身上這些部位出汗是大病來襲的警告 第3張

診斷: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認爲這是脾胃失和的表現,說明體內的血液循環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

建議:不要過度焦慮,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平時用黃芪、大棗泡水喝,可以緩解症狀。

第五種:睡着出汗(陰虛)

睡着出汗,醒來汗止,中醫稱爲“盜汗”。這些人常有手腳心熱、心煩、面部發紅發熱、口咽乾燥等特點,中醫認爲是陰虛表現。

建議:飲食上可選擇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羊肉、洋蔥、蔥、姜、蒜等熱性食物,也可用沙蔘、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

第六種:頸部出汗異常(內分泌)

身上這些部位出汗是大病來襲的警告 第4張

朋友們,知道嗎?人體頸部的汗腺分佈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頸部會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與你全身內分泌失調有關。

建議:雖然內分泌失調比較常見,但不可以掉以輕心的。可以常吃下面的4種食物,來調節內分泌養顏抗衰:豆類,是蛋白質與維生素B羣的豐富來源;南瓜,富含類胡蘿蔔素;燕麥類,可以降低膽固醇與血糖;藍莓類,是超級抗氧化劑。

大量出汗的信號

一般正常的人多少都會出汗的,但不會太多。正常情況下出汗,對身體有很好的幫助。但是,如果是長期出汗,且量比較大的時候,那麼一定要注意了,有可能是內分泌失調的問題。讓我們來看看,那些疾病會出現大量的汗液。

1、更年期患者

進入更年期的婦女,因爲卵巢功能的減退,所以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洫管收縮功能出現障礙,導致潮熱,身體熱了,自然出汗也就多了。

2、脾胃虛弱

身體比較虛弱的人,特別是脾胃虛弱的人,及其容易遭到溼毒的侵擾,導致睡眠不足,神經錯亂,胃口變差,皮膚出油等危害。由於溼毒屬熱,當溼毒熱能過多時,脾胃則虛,故會出頻繁出汗的。

3、糖尿病患者

當糖尿病患者併發自主神經病變時就會出汗多,這是因爲糖的代謝障礙,才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使汗腺分泌增加所致。

另外,須注意以下多汗情況

1、多汗頭暈(低血糖)

早期的表現有多汗、顫抖、乏力、頭暈和噁心。

2、多汗疼痛(心臟病)

胸部的疼痛或壓迫感,會持續數分鐘,疼痛有時也會放射到患者的肩膀、手臂或背部。此外,還會有呼吸困難和大量出汗的情況,出現了這樣的症狀,應該立即到醫院就診。

3、黃汗(肝膽溼熱)

有些人出汗,衣衫上沒有任何痕跡,但有一些人出汗,白色的汗衫或襯衣上留下黃色的印記。流黃汗的人往往肝膽溼熱,肝火比較旺,容易發脾氣。因爲肝火旺會引起肝功能減退或膽汁瘀積堵塞、膽紅素在血液中濃度增高,當其隨汗液排出體外時,便可出現黃汗。甚至有些人還有上腹部悶脹疼痛、乏力倦怠、厭油膩、眼睛鞏膜發黃、皮膚瘙癢、小便色黃等症狀。

4、多汗消瘦(甲狀腺機能亢進)

甲亢會引起體重減輕、心跳很快或心率不齊、怕熱、餓得快,吃得多等。當然,多汗也是它的一個表現,對於這樣的情況就要注意情緒,避免過於激動和亢奮。

總結:你有注意這些情況嗎?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