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大學生娶同學媽媽並當衆表白 戀母情結的產生

大學生娶同學媽媽並當衆表白 戀母情結的產生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2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原來事情背後隱藏的真相竟是這樣,新郎年輕帥氣,而新娘雖然55歲了可外表看起來非常年輕,就像二十幾歲的妙齡少女一般。據瞭解,新郎名叫陳曉禮,而新娘叫劉芬芬,這對戀人是在大學時候認識的。

大學生娶同學媽媽並當衆表白 戀母情結的產生

劉芬芬育有一女兒,名叫吳青青,在吳青青4歲的時候,劉芬芬便與前夫離婚了。隨後由於吳青青是陳曉禮的大學同學,彼此之間經常有來往,由於時間久了,陳曉禮經常看到劉芬芬,因此愛上了她。然而這段看似不可能有結果的愛情,最終卻出現了奇蹟。

在情人節當天,陳曉禮在劉芬芬所在的小區留下用999朵玫瑰花擺上了一個心形,跪地向劉芬芬求婚,就在此時,圍觀的羣衆紛紛喊道,答應他,讓陳曉禮沒想到的是,劉芬芬竟然一口答應了。在婚禮當天陳曉禮帶着哽咽地回憶對劉芬芬哭着說的出一番話:“你每一次的拒絕我,都讓我痛得撕心裂肺。

記得我看到你的第一眼,我就被你白嫩的皮膚迷住了,你是一個特別漂亮的女人,看上去比任何女孩都還要年輕漂亮,並且非常善良大方有氣質,我真的很愛你。”看似甜言蜜語的一番話,但卻是句句屬實。

在婚禮的當天,吳青青是最爲激動的一個人,她站在主持臺上,對着所有嘉賓說道:感謝媽媽將我含辛茹苦的養大,如今她迎來自己的幸福,我也感到非常高興。

戀母情結如何產生的

戀母情結,又稱俄底浦斯情結(Oedipuscomplex),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衝動力爲核心的一種慾望。通俗地講是指男性的一種心理傾向,就是無論到什麼年紀,都總是服從和依戀母親,在心理上還沒有斷乳。所謂“情結“是指情感上的一種包袱(人稱mama boy).

戀母情結的本質是相似和互補。以男孩爲例,他與父親同性,所以相似,而相似引起認同,使男孩以父親爲榜樣,向父親學習,模仿父親,把父親的心理特點和品質吸納進來,成爲自己的心理特徵的一部分。男孩與母親不同性,兩性可以互補,取長補短,相依爲命,這就是戀愛或對象愛。於是,男孩與自己的父母形成了最基本的人際關係,這種人際關係可以用“戀母仿父”來概括。戀母和訪父常常相互促進。父親愛母親,而男孩模仿父親,他就會越來越愛母親;母親愛父親,男孩爲了獲得母親的歡心,必須讓自己越來越像父親。

戀母情結是最基本的人際關係,也是最早發生的人際關係,長大以後的各種人際關係都不同程度地受戀母情結的影響。可以說,後來的各種人際關係都是戀母情結的變形。我們把戀母情結及其變化進行編碼,3-6歲出現的戀母情結是第一戀母情結,進入青春期後出現了第二戀母情結第二戀母情結的對象不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而是父母的替代者,即家庭之外的兩位長者,可以是父母的朋友,也可以是自己的老師、歷史上的名人或當紅的明星。相似作用表現爲與一位替代父母認同,模仿他,學習他,崇拜他;互補作用表現爲愛上一位年紀比自己大許多的異性,這種現象叫做“牛犢之戀”。

這個時期的孩子喜歡編造“身世幻想”,其特點是想象自己不是現在的父母所生,而是從小被領養的,“親生”父母比現在的父母要高貴得多。身世幻想與英雄神話關係密切。於是告別養父母,踏上尋找親生父母的征途,經過一番艱難險阻終於找到了親生父母。不難看出,身世幻想和英雄神話實際上是第二戀母情結的反映,知識親生父母被換成了養父母,而父母的替代者被換成了“親生”父母。擺脫父母,爲自己尋找父母的替代者是青春期的普遍心理。這種心理如果過分強烈,就會被導致“非血統妄想”,既毫無根據地認定自己不是現在的父母所生。

隨着年齡的增長,戀母情結的對象漸漸年輕化,終於被同齡人所取代。此時,相似作用表現爲與同性的同齡人形成友誼,互補作用表現爲與同齡異性相愛。真正意義上的友情和愛情產生了。這就是第三戀母情結。爲什麼戀母情結的對象會越來越年輕呢?這是因爲,戀母情結的對象雖然來源於父母,但又不是現實的父母,而是父母的意象。心中的意象不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變老,因此,個體在長大,而父母意象不長大。相對於個人的年齡,父母意象越來越年輕,戀母情結的對象也越來越年輕。有戀母情結的男性在和妻子的關係上往往不融洽,男性有戀母情結的,聽到妻子說母親的壞話,會達到無法忍受的程度,甚至自己也有種莫名其妙的罪惡感。爲此,會常與妻子慪氣,夫妻關係的裂痕會越來越大,最後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這一半原因是男性本身不好,一半是男性的母親不好,做母親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談舉止影響了兒子和妻子的關係。

有戀母情結的男性,很可能是一個沒有主見,缺乏進取精神的男性,因爲這種男人非常害怕失去母親的愛,所以一直是窺測着母親的臉色,抑制自己的主張,專門爲了討好母親的滿意而生活着的,由於過於依附母親,其思維方式和言談舉止都容易女性化。帶着這種生活態度進入社會,也是一個懦弱的人,沒有別人的指令,就不能行動,缺乏自主意識,精神容易慢性萎縮。

有戀母情結的男性,習慣於單方面獲得,不懂得自己應主動地去爲他人服務。有一個小夥子,到醫院探望母親時不但沒給母親帶一點東西,反而竟把別人給母親帶去的點心和水果給吃光了,然後就倒在母親的病牀上呼嚕呼嚕地睡起覺來。在他心裏,接受母親的愛就等於愛母親了。

要克服戀母情結,首先要改變對母親的態度,即不把母親作爲依存和撒嬌的對象,而是作爲被照顧的對象,不是讓母親聽自己訴苦,而是聽母親的訴苦;不是向母親要零花錢,而是高興地把自己的錢送給母親花。總是被別人體貼、寬容,就永遠長不大。

男子成年之後,如果有上述情緒和行爲,都屬於戀母情結,在心理上應努力克服。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