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如何看待個案對醫患關係的影響?

如何看待個案對醫患關係的影響?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3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看待個案對醫患關係的影響?

於極端的情緒搖擺,只會讓醫生的形象一下子在天上,一下子又在地下,非但不會給他們帶來實質性的褒獎,反而會將醫患關係引入一個惡性循環的傳播鏈條。

近日,重慶市萬州區一名老人倒地受傷,當地衛生院女醫生譚永超恰好看到,她忘記了自己已身懷六甲,只記得自己是一名醫生,不畏嚴寒,跪地對其進行搶救,直到救護車到來。(《重慶晨報》1月10日)

一則冬日裏的暖文,包含了衆多話題爭議,在“老人跌倒扶不扶”“醫患關係是否緊張”仍舊衆說紛紜之時,這種爭議顯然已成爲老生常談。雖說醫生的舉動確實值得點贊,但相比於點贊,更值得思考的是人們“過山車”式的情緒,爲何總會因個案搖擺。

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存在這種被過度渲染的“情緒陷阱”。譬如,前不久網上熱傳的一則“殺醫聲明”,就明顯是在刻意將醫患關係引導至對立面,人們紛紛譴責這則聲明的始作俑者,爲醫生鳴不平。可問題在於,如果將“殺醫聲明”和“女醫生跪地救人”聯繫起來,就會發現,一邊是緊張的批駁氛圍,一邊卻是高調的讚美,負面新聞和暖聞的共同出現,導致一種極端的搖擺輿論。

不敢扶老人,是因爲圍觀的路人懼怕被訛詐,存證意識還沒到位,而醫生跪地救人,則是救死扶傷的天職,習慣使然。可偏偏就是這種自然而然的幫扶,被衆多網友和媒體渲染成了“國民好醫生”。過於極端的情緒搖擺,只會讓醫生的形象一下子在天上,一下子又在地下,非但不會給他們帶來實質性的褒獎,反而會將醫患關係引入一個惡性循環的傳播鏈條。

一些周而復始的社會現象,背後必然有其反覆發生的深層原因,僅憑一些個案就改變對一類職業的信任,只能說明社會心態尚處於一種極端對立的狀態。過於情緒化、搖擺化的輿論氛圍,只會惡化本身就已千瘡百孔的社會道德困境。

或許,當老人倒地不敢扶、女醫生跪地救人不再成爲新聞時,纔是扶正道德脊樑的開始。反覆提及這些話題的表層爭議,不去深究背後的深層機理,明天依然會有“老人倒地無人敢扶”“女醫生跪地救人”的熱點新聞。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