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11歲男孩腸道菌紊亂便血2年 被媽媽糞便治好頑疾

11歲男孩腸道菌紊亂便血2年 被媽媽糞便治好頑疾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8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60毫升飽含細菌的液體,通過纖細的管子,緩緩地注入11歲男孩毛毛的腸道中。

11歲男孩腸道菌紊亂便血2年 被媽媽糞便治好頑疾

半個月過去了,這些細菌在他的腸子裏駐紮下來,改善了過去2年裏,毛毛便中帶血的症狀。

殊不知,那些治病的細菌液體竟然是從毛毛媽媽的糞便裏收集出來的。

糞便能治病,聽起來可能有些重口味。

但這事兒真的發生了。半個月前,毛毛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接受了糞菌移植,他成爲浙江省第一位成功接受這項治療的患者。昨日下午3點,又有一個4個月大的寶寶接受了這種新療法。不過在小寶寶身上,新方法是否也會同樣有效呢?手術醫生、浙醫兒院消化科主任陳潔嚴謹地說:還得經受時間的考驗,這個方法尚在臨牀研究階段。

11歲的男孩,因腸道菌紊亂天天便血

11歲的毛毛,本來應該是能吃能玩,最有活力的年齡,但是毛毛卻病病歪歪,瘦不拉幾,誰見到他都要心疼地說“這孩子怎麼那麼瘦”?

從兩年前開始,家裏人就發現毛毛的大便裏有血絲,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毛毛吃再多也不長肉,家裏人帶他看了很多醫院,沒有醫生給個說法。直到最近,浙醫兒院的醫生做出了最終確診,毛毛患上了僞膜性腸炎。

“這是一種腸道菌羣失調症。”消化科主任陳潔說,確診之後,他們用常規藥物進行治療,便血癥狀很快得到控制。

可是好景不長,一停藥,毛毛就又有便血了。這樣反反覆覆的,每天上廁所,成爲這個11歲孩子最怕的一件事。

毛毛的媽媽、爸爸也越來越擔心:孩子這個毛病沒好,不要又急出別的心理毛病,學業已受到影響了。“醫生,還有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呢?”看到毛毛父母急切的目光,陳潔主任大膽提出了糞菌移植的治療方法。

“這種治療方法,目前還處在臨牀試驗階段,全世界也只做了300餘例,80%以上應用於治療成年人的炎症性腸病,目前統計,成功率在90%左右。”陳主任說,應用於兒童病例需格外謹慎。

毛毛的媽媽爸爸聽了,非常信任醫院和醫生,決定試一試。

像捐獻器官一樣,捐便便也要嚴格篩查

經過嚴格篩查之後,媽媽成爲糞便捐贈者。“準確地說,移植的是細菌,不是糞便。”陳主任說,這個治療其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重口味。

昨日,治療組的餘金丹副主任醫師和羅優優醫師,向錢江晚報記者介紹了給毛毛治療的過程。“要先把毛毛媽媽的糞便和生理鹽水混合,然後再用紗布過濾,過濾之後得到的懸濁液纔是真正移植的東西。”

最後在結腸鏡幫助下,60ml混合液體注入毛毛大腸內。醫生還告訴記者:“糞菌移植”的另外一種方式,是插一根導管到胃或到小腸,然後從導管中輸注糞菌液。

人的腸道里有上百種細菌,有好細菌,也有壞細菌,只要它們相互保持平衡,腸道內部的生態系統就能正常工作;毛毛的問題是,他腸道內的平衡被打破了。

“由於不知道每一種病腸道里缺哪種細菌,缺多少,所以沒法對症治療;而目前的微生態製劑,細菌種類很單一,實際效果不理想。”陳主任打了個比方,腸道里的細菌家族,好比是一個小社會,“糞菌移植”就好像是把一個完善的小社會,遷移到一個已經混亂的社會裏,請救兵來重建社會秩序。

聽起來有點像養魚,從池塘裏移植水,同時也把水裏的微生物、浮萍一起移植到了水族箱,有助於保持魚缸內的生態平衡。

擔當如此重任,捐獻者的糞便,必須經過嚴格篩查。陳主任告訴記者,爲了分離一份優質的、不含病菌的糞便,對捐獻者會有很高的要求。

通常,考慮到倫理和病人接受度的問題,醫生會建議選擇患者家屬的糞便,篩查的條件包括:3~6個月內沒有使用過抗生素、沒有傳染病和胃腸道疾病等,另外還有十幾條限制條件要醫生來判斷。

“因爲這些疾病,都可能通過體液傳染給患者,所以篩選條件很嚴格。”昨天下午,陳醫生又給一位4個月大的克羅恩病寶寶做了“糞菌移植”,爸爸因爲有慢性腹瀉,不能成爲捐獻者,媽媽也因爲其他小問題,也無法捐獻,最後選擇的是孩子奶奶的糞便。

“成人和兒童的腸道菌羣,會有一點差別,但如果沒有兄弟姐妹,其他家屬也可以。”陳主任說,年紀特別大的老人,腸道菌羣狀態不好,也不能成爲捐獻者。

這是一種新療法,醫生只選重病人

跟已有的治療方法相比,糞菌移植是種新的治療方法,毛毛是我省第一例,長期效果如何?是否會出現副作用?還有很多未知。

不過,治療的結果,用陳主任的話來說,“是令人愉快的”。手術後第2天,毛毛的血便就止住了;第三天,毛毛就出院了。

出院之後,醫生也一直在對毛毛進行隨訪,半個月後,毛毛告訴醫生,現在上廁所已經不怕了,看不到血絲,便便也成型了。

“而且他精神也明顯好了,體重也增加了。”陳主任說,這說明毛毛的“糞菌移植”治療取得了初步成功。

陳主任很嚴謹,她說,從理論上來講,任何治療都可能產生副作用。而且,即使是走在研究前列的醫生,也不得不承認,目前糞菌移植的機理尚未完全明確,所有的治療也還在臨牀試驗階段。

陳主任強調,這種治療方法,目前僅建議用於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隨着技術的成熟,或許會爲腸道菌羣失調、難治性炎症性腸病重症患者帶去福音。”

但是,就目前來說,陳主任並不希望大家過分迷信“糞菌移植”,她提醒,腸病患者應該首選現有的成熟治療方案;如果將來“糞菌移植”研究更深入,治療會有更多依據,也更科學。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