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國際聾人日:用制度關懷無聲世界

國際聾人日:用制度關懷無聲世界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3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9月28日是國際聾人日。統計顯示,我國7歲以下耳聾患兒有80餘萬人,且每年新增約3萬人。目前,重度和極重聽力損失兒童獲得聽覺、語言及交流能力的唯一有效手段是植入人工耳蝸。然而,植入人工耳蝸手術高達十幾萬元甚至二十幾萬元的費用,對於很多貧困聾兒家庭來說是天文數字。(9月27日《法制日報》)

國際聾人日:用制度關懷無聲世界

如果不是偶然之間翻看日曆或者看媒體的報道,想必很多人都和筆者一樣,並不知道9月28日是“國際聾人日”。這個紀念日的設置,顯然是爲了提醒社會和公衆加大對聾人或聽力障礙羣體的關注,並且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統計顯示,我國7歲以下的耳聾患兒有80餘萬人,而且每年還會新增約3萬人。

對於這成千上萬人來說,他們當中有些人可能經過後天的治療、訓練和康復,比如安裝人工耳蝸,恢復了部分聽力,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但是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卻可能一生都將活在寂靜無聲的世界裏。他們失去的,不單單是聆聽清風鳴蟬和美妙音樂的機會,而是失去了和整個世界進行聲音交流的機會,這樣的缺憾與痛苦,不是自己遭遇到,是永遠都無法體會的。

“國際聾人日”並非和聽力健全者沒有關係。實際上,每個人的聽力都值得關注,醫療機構反饋的信息顯示,因爲熬夜、過度疲勞、過度使用電子產品、長期在噪音環境中工作和生活等原因,原本屬於“老年人疾病”的耳鳴、突發性耳聾,在年輕人羣體中也越來越常見。這警醒我們要注意自己的用耳健康,改變不良的用耳習慣。

當然了,“國際聾人日”更大的意義,在於提醒公共制度加大對聽力障礙羣體的權益保障力度。按照專業人士的說法,人工耳蝸植入被認爲是目前重度以上聽力障礙者得到聽力語言康復的唯一途徑,但是目前人工耳蝸植入的費用十分昂貴,即便是國產的一副人工耳蝸,也動輒八九萬元,進口的則要十幾、幾十萬元,這對於家庭貧困的患者來說,顯然有心無力。雖然國家民政部門、一些社會公益組織,也會設置專項基金來幫助他們,但和全國的聽力障礙患者相比,仍舊顯得杯水車薪,遠遠沒有達到普惠性要求。

因此,政府如何通過法律和制度來建立長效救助機制,比如將人工耳蝸的植入、維修、後續服務等等納入基本醫保,補貼產品購置,出臺手術報銷和康復費用的相關政策,纔是實施聾兒搶救性康復的長久之計。處在有聲世界的我們,應該努力去理解、體諒和幫助無聲世界的他們。所以在“國際聾人日”到來之際,哪怕我們帶上耳罩體驗一下他們的生活,或者是學一些簡單的手語,便於以後和他們交流溝通,這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