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醫界要聞 > 有病治病無病防病 保健品虛假宣傳有恃無恐

有病治病無病防病 保健品虛假宣傳有恃無恐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5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央廣網北京3月16日消息(記者肖源劉會民)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我們關注了針對老年消費者的保健品行業,普遍存在着違法生產銷售、虛假宣傳的問題。事實上,近些年,隨着我國老年人口逐漸增加,羣衆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保健品行業也急速擴張。隨之而來的就是行業問題的普遍暴露。

有病治病無病防病 保健品虛假宣傳有恃無恐

這些保健品的生產銷售者,利用老年人關注健康的心理,掛着“祖傳、博士”等等頭銜、打着“權威認證”的旗號,以免費講座、免費體檢爲名,虛假宣傳高價兜售。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保健品商家有恃無恐?

江西的劉先生,春節前參加了當地一家醫療器械公司舉辦的所謂健康講座。劉先生說,商家用一款所謂的試劑測試了他的尿液,說他屬於癌症早期;然後看了劉先生的手掌,說他有前列腺炎。推薦他買4盒靈芝蟲草的保健品。

劉先生:當時我還猶豫了一下,太貴了,6000多,結果他們那麼一講,就有點怕了,人就是怕死嘛。

雖然經銷商宣稱,這款靈芝蟲草膠囊,是山東泰安一家公司與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聯合研發,並與中國抗癌協會聯合推廣的。

經銷商:是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基地,我們是加入了中國防癌抗癌協會,一起去推廣。

但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與中國抗癌協會均否認與生產商有合作關係。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它曾經在我們這兒鑑定過,因爲我們這兒是鑑定機構,但是也不是我們所的合作單位。

中國抗癌協會:肯定不是我們的,我們絕對不會推薦任何保健品。

那麼,這款保健品又能否達到其宣傳的“有病治病、無病防病”的效果呢?根據其說明書中標明的原料和成分,記者嘗試聯繫一些檢測機構進行求證。然而,北京、上海等多地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均表示,做不了以植物爲主要原料的保健品的成分檢測。

上海一家檢測公司的工程師:這種是天然的,這個做不了。

記者:如果檢測粗多糖的成分能做嗎?

工程師:多糖也分很多種。

記者:靈芝粗多糖呢?

工程師:靈芝多糖有兩百多種呢。

那麼,這些以植物爲主要原料的保健品,檢測難在哪兒?廣州一家檢測公司的工程師表示,主要是種類繁雜,且大多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

工程師:如果是化學成分的,指定檢測哪個物質,它有對應的方法,相對就好做一些,植物提取的物質,它很多沒有國家標準,就難做一點。我們一般通用的就是國標,但是保健品檢測比較特殊,一般廠家都有一個企業標準。

這種說法,也得到了一位不願具名的政府主管部門負責人的認可。他表示,根據現行的《保健食品註冊管理辦法》,在註冊申報保健食品時,生產企業只需自行確定保健食品成分檢測項目,制定本產品企業標準。

也就是說,如果保健品上市後,監管力度不足甚至缺位,那麼,保健品是否合格,以及合格的標準,就控制在生產企業的手中。

廣州一家檢測機構的工程師說,要想真正檢測這種保健品對人體的實際功效,全套的檢測費用可高達十萬元以上。因此,也很少會有消費者去較真。

工程師:這個要根據項目來定,比如說粗多糖200元,靈芝400元,靈芝三萜、靈芝多糖啊等等,做的項目多錢就多,做的少錢就少。後面還有毒理實驗,比如保健品抗疲勞,或者說它有一些其它的功效作用。每個試驗做下來也要兩三個月,費用就比較高了,一個全套做下來,也得一二十萬吧。你們如果想簡簡單單驗證它產品好還是壞,如果簡單檢測幾項,也很難辨別。這個東西,現在保健品市場也很亂。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事實上,即使花費高額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去做檢測,其結果也無法證明這些保健品與人體健康之間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

朱毅:實際上,包括蟲草或者靈芝的很多研究都停留在細胞實驗或者動物實驗的層面。目前的研究成果無法得出吃多少纔有效的結論,動物實驗比細胞實驗的參考價值更高一些,但是具體到人體的吸收、代謝、功效發揮等等也都很遙遠的。

那麼,這種模糊的保健效果,也就是科學無法證實以植物爲主要原料的保健品是否對人體必然有益無害,會不會給保健品生產經銷商虛假宣傳創造條件?

朱毅:偷換概念,比如說,改善貧血,他就說養顏,提高免疫力,緩解體力疲勞,他就說成是補腎,增加腎功能,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就把他誇大爲有效治癒三高等等。有意混淆保健品與藥品的概念,隨意擴大了保健功能的療效,而且也增加了他的適用人羣,這個就是目前保健品行業存在的很突出的一個問題

朱毅認爲,造成我國目前保健品行業亂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監管力度不足。

朱毅:現在我們國家的保健品市場存在着事前審批嚴格,事後監督不力的一個狀況。法規雖然特別嚴格,但是監管力度明顯不足,過了嚴格審批程序的這道門檻,後期定期不定期的監管等等都沒有跟上。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