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醫界要聞 > 警惕:“不定時炸彈”腹主動脈瘤

警惕:“不定時炸彈”腹主動脈瘤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3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望德,北京朝陽醫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血管外科學系副主任。

警惕:“不定時炸彈”腹主動脈瘤

腹主動脈瘤常被稱爲人體內“不定時炸彈”,其破裂後常導致病人大出血而死亡。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吳有訓、地質學家李四光均因動脈瘤破裂而不幸逝世。

國外文獻報道,主動脈瘤的總體死亡率高達70%-77%,一旦動脈瘤破裂,24小時生存率僅50%,6天后生存率爲30%,6周後生存率僅10%,足見病情之兇險。現在,這顆“不定時炸彈”更多地出現在動脈硬化、高血壓患者體內,如何有效預防、及時治療,摘除“炸彈”已引起血管疾病專家的關注。

1947年12月,愛因斯坦因胃潰瘍手術時偶然被發現有腹主動脈瘤,當時1947年的醫療水平還不能治癒腹主動脈瘤,到1955年4月11日,愛因斯坦感覺腹股溝部很痛,第二天曾在上廁所時倒在地上,實際上他的動脈瘤已開始破裂,1955年4月15日愛因斯坦感覺腹部劇痛,住進了普林斯頓醫院,醫生診斷爲“腹主動脈瘤破裂”,並已經指出唯一的搶救方法是開刀,這時醫療技術已經可以用移植動脈血管的辦法切除動脈瘤,但愛因斯坦拒絕了手術治療,過了幾天後,於1955年4月18日凌晨愛因斯坦與世長辭,終年76歲,死後由專家解剖證腹部後發現後腹膜有大量的積血塊,證實是腹主動脈瘤破裂出血。

1977年11月29日,中國著名物理學家吳有訓先生自感不適,次日早晨八點,吳有訓突然感覺大腿根部刺痛了一下,隨即心慌、頭暈、目眩,頃刻間臉色煞白,說不出一句話來,正在一旁的吳有訓先生的女兒吳希如,也是一位醫師,她握起父親手腕,按住脈搏,發現父親的脈息在逐步減弱,沒有多久,瞳孔開始擴散,吳希如已察覺到這是體內急性大出血的症狀,作爲醫生的吳希如,雖然不是血管外科醫師,而是兒科專家,但也已初步斷定大腿近腹部的動脈血管破裂,血液涌進了腹腔,無論如何也來不及搶救了。當救護車趕來時醫生們唯一可做的事是盡力做出一份最後的診斷:腹主動脈瘤破裂大出血。碰巧的是吳有訓的老朋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得的也是同樣的病症,也因腹主動脈瘤破裂先前在1971年去世。吳有訓先生從有明顯症狀到上午10點50分與世長辭,經歷不到3個小時。

腹主動脈瘤在人體腹部深處,一般無明顯不適,故不易早期發現,一旦破裂,將是致命性的。那麼,人體怎麼會得這個病呢?腹主動脈瘤早期到底有哪些蛛絲馬跡呢?能早期發現嗎?早期治療嗎?

我們常把高速公路等交通幹道比喻爲大動脈,因爲其在交通運輸中發輝着主要作用。人體主動脈是我們人體內的最粗大的血管,從心臟發出,一直到骨盆腔,期間再發出許多分支,供應腦部、內臟、四肢等臟器。腹主動脈瘤不是腫瘤,是因腹部主動脈粥樣硬化而造成血管壁彈性缺失,由動脈擴張而形成像氣球一樣的瘤樣包塊。不過,這個包塊內充滿的不是氣體,而是流動的血液,由於血流的不斷衝擊,包塊擴張變形到極限(一般直徑大於5cm)時就會發生破裂。其破裂的時機常具突然性、災難性,難以準確評估,故被稱爲人體腹腔內“不定時炸彈”。

大多數腹主動脈瘤最初引起注意的是腹部有搏動性腫塊,其次是臍周或上腹部鈍痛,或僅感腹部不適。當動脈瘤侵犯腰椎時,可有腰骶部疼痛。有時動脈瘤增大,甚至可穿入十二指腸或空腸,從而產生消化道出血的表現。另外,瘤體增大,可產生一些壓迫症狀,如壓迫膽總管出現黃疸;壓迫十二指腸引起腸梗阻;壓迫輸尿管引起腎絞痛或血尿;壓迫膀胱時,可能有尿頻、尿流呈波動狀等。動脈瘤內硬化斑塊碎屑或附壁血栓脫落,能引起下肢動脈栓塞,出現下肢急性或慢性缺血癥狀。

腹主動脈瘤是可以做到早期發現的,只要做個超聲檢查就能發現腹主動脈瘤,但一般的體檢都不包括腹主動脈的超聲檢查。腹主動脈瘤的患病率佔主動脈瘤的63%—79%,在出現破裂和接近破裂前部分患者可沒有症狀或症狀被忽視。腹主動脈瘤大多發生於60歲以後,男女之比爲10:3。鑑於主動脈瘤的隱蔽性,有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的中老年人應每年定期血管外科就診做超聲檢查腹主動脈。

愛因斯坦生活的那個年代治療腹主動脈瘤的技術還很不成熟,上世紀70年代,我國還沒有一家醫院設有血管外科專科,也沒有專職的血管外科醫師,現在中等城市都有開展血管外科的醫師。治療腹主動脈瘤的傳統手術方法,就是開刀切除動脈瘤後人造血管移植,這種技術需要開腹,腹部有個較大的切口、手術創傷較大,一些高齡和體弱者不能耐受,有部分病人因經不起手術而出現術後併發症而死亡,有部分病人因害怕大手術帶來的創傷和風險而不願手術。從腹主動脈瘤的病理變化我們可以知道,腹主動脈瘤是腹主動脈擴張而不是腫瘤,因此只要能預防腹主動脈瘤破裂就達到了治癒腹主動脈瘤的目的而不必將其切除;進入21世紀以來,腹主動脈瘤的治療已進入了腔內治療的新紀元,即用內支架技術治療腹主動脈瘤。這種方法不需切很大的腹部大切口,可以在病人大腿根部作股動脈穿刺或小切口,將包裹有人造血管的內支架通過輸送導管經股動脈向上送至腹主動脈瘤近端,釋放支架後,內支架自動張開,其兩端均支撐在動脈瘤上、下端正常的腹主動脈壁上,使血液直接從人造血管中通過,病變擴張的薄弱腹主動脈壁即與高速高壓的腹主動脈血流隔絕,這樣既維持了腹主動脈的血流通暢又達到了預防腹主動脈瘤破裂的目的,也就是說完全治癒了腹主動脈瘤。這種技術被稱爲“腔內隔絕術”,腹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就是知識上的進步與衆多技術上的發展相結合的產物。與傳統的開腹巨創手術相比,腔內隔絕術避免了全麻、開腹和阻斷主動脈,使手術的創傷大大減小,手術時間大大縮短,大多數患者不需要輸血。患者術後恢復快,手術當晚既可進食,次日既可下牀活動,併發症率、死亡率也明顯降低,提高了治療的安全性,這就使許多因高齡,有並存病而不能耐受傳統手術的患者獲得了治癒機會。

對於動脈瘤的高危人羣,特別是動脈硬化(吸菸、糖尿病、血中膽固醇過高、肥胖等都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及高血壓的患者來說,除了有規律地服用降壓藥和降脂藥,使血壓、血脂維持在正常水平之外,還應該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積極主動地預防和發現主動脈瘤。我們也呼籲體檢機構不能忽視主動脈的檢查,應該將腹主動脈超聲檢查納入中老年人的體檢常規項目。只要正確認識,及早治療,就能及時摘除腹主動脈瘤這顆體內的“不定時炸彈”。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