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鍾南山:改就醫模式 大醫院不公益社區難發展

鍾南山:改就醫模式 大醫院不公益社區難發展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閲讀: 72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7日在中英全科醫學與社區衞生髮展學術交流會上表示,醫療體制改革和全科醫療發展有密切關係。鍾南山認為,社會上常説的“看病難、看病貴”,是到大醫院看病難、看大病重病貴,腫瘤病人的醫療費用大部分都花在生命最後三個月。

鍾南山:改就醫模式 大醫院不公益社區難發展

“大慶模式”糖尿發病降四成

目前慢性疾病已佔中國人死因的80%。通過社區早預防、早干預的理念非常重要。“英國的醫療體制‘牛’不是在於治療危急重症,而是在大病出現前,社區的全科醫生通過對病人進行健康管理,早預防、早干預,在上游、中游就搞定它,避免發展成大病。搶救病人是救幾個,而全科做好了,是幾十萬個病人受益。”鍾南山舉例説,中國“大慶模式”證明通過健康生活方式,20年間使糖耐量異常患者的糖尿病發病率降低43%。

“我現在也在學習‘全科’”

可是,國內一些地方的政府和醫療界對全科的認識還不夠,“有的專科醫生認為全科醫生就是‘萬金油’醫生,實際上完全錯誤。我做了50多年醫生,發現專科醫生對於其他科的知識往往瞭解甚少,我現在也在慢慢學習‘全科’,感覺非常實用。高水平的全科醫生健康預防疾病知識要比專科更強,他還要能診治常見病、正確轉診,比如一個胸痛病人,該轉到心臟科還是呼吸科?全科醫生要能判斷。全社會都要轉變觀念,沒有完善的全科醫學,現代醫學在我國不能實現。”

但是,目前基層醫生學歷普遍較低,本科以上學歷不足35%,“醫學院校大量畢業生想盡辦法進大醫院,不能怪他們。社區收入往往只有大醫院的1/3,職業發展路徑不明確,沒有奔頭;定編定崗不定人,誰能安心工作?國家花這麼多錢培養一個醫生,最後卻去做醫藥代表了。”

大醫院不公益社區難發展

鍾南山還認為,大醫院不真正體現公益性,社區全科不可能發展好,“醫改搞了多年,引進了競爭機制,大醫院的診治水平已和歐美髮達國家差不多,但缺乏了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的公益性和均等性。”

他指出,目前公立大醫院的本質是“國有民營”,醫護人員只有20%的收入來自政府,醫療勞動價值未能體現。醫院要擴大規模、接診更多患者來維持運行和發展,因此沒有提高基層醫療的動力及責任感,與基層的聯動模式目的變成了為醫院提供更多病源及收入。

“大醫院伸出很多‘腿’,到基層搞分院,是為了提高水平還是增加收入?”他笑言,越多伸出“腿”,醫院的收入越多。

鍾南山坦言,大醫院的經營理念和實踐,客觀上阻礙全科醫學的發展,基層越不得力,大醫院收入越高。社區醫療成功的標誌應該是,大醫院的患者數量明顯減少,但疑難病人比例增加,大部分病人到社區看病,最終達到大醫院及社區病人均明顯減少,因為防病水平提高,“新英格蘭雜誌研究過,一個1000人的小區,有750人會生病,500人可以自愈或自行簡單服藥解決,250人要看社區醫生,只有9人需要到綜合醫院住院。是金字塔式就醫模式。而目前中國是‘倒金字塔式’,小感冒也要上大醫院。”

鍾南山表示,發展全科醫學,需要大學全科醫學系、大醫院培訓計劃、場地設備、醫生待遇、職稱晉升、首診及轉診制度的政策引導,是系統工程,絕非衞生部門可以單獨搞定。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