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本週北京有兩次空氣重汙染 明日預計嚴重汙染

本週北京有兩次空氣重汙染 明日預計嚴重汙染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5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未來一週,北京預計有兩次空氣重汙染過程。明日預計嚴重汙染,27日至28日轉為良至輕度汙染,29日再次轉為中重度汙染級別。30日空氣質量轉好。目前,北京相關工業企業已提前做好啟動應急措施的準備。此外,截至昨日,河北石家莊、保定等6個城市啟動了尾號限行措施。

本週北京有兩次空氣重汙染 明日預計嚴重汙染

12月初空氣質量轉好

北京市環保局昨日通報了未來一週京城空氣質量趨勢,今日至30日,北京空氣質量呈波動性特徵。

昨日,受弱冷空氣作用,擴散條件較好,京城空氣質量為良好級別。新一輪汙染過程從今日開始,明日預計汙染程度較重,將達嚴重汙染級別,此為空氣質量標準中最嚴重一級。27日至28日空氣質量轉為良至輕度汙染級別,29日將再次達到中重度汙染級別,30日,擴散條件明顯改善,空氣質量轉好,目前預計好空氣將維持至12月3日左右。

根據市環保監測中心未來五天PM2.5逐12小時預報,今日至明日的空氣質量最差,今夜起汙染物濃度迅速累積,明日白天,PM2.5普遍在150微克/立方米以上。

10月空氣最差河北佔7席

昨日,環保部發布今年10月份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資料顯示,相對較差的前10位城市分別是邢臺、保定、石家莊、長春、邯鄲、廊坊、唐山、衡水、瀋陽和哈爾濱,河北7個城市上榜。

環保部稱,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空氣質量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59.7%,其中重度汙染天數比例為22.6%,嚴重汙染天數比例為6.8%,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例高於74個城市22個百分點。與上月相比,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平均達標天數比例降低25.4個百分點,空氣質量下降幅度較大。

此外,據環保部統計,北京10月份共發生四次重汙染過程,分別是10月7日至12日、17日至21日、23日至26日以及29日至31日,其中出現重度汙染6天,嚴重汙染4天。與去年同期相比,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增加5天,達標天數比例下降9.7個百分點;與上月相比,PM2.5月均濃度上升77.6%。

追問1

APEC提前啟動應急措施效果明顯,此次是否將提前啟動預警措施?

啟動措施尚待準確預警後

市環保局大氣處處長於建華表示,根據APEC會議空氣質量保障經驗,及時向社會發布相關資訊,提早採取汙染減排措施,才能在遇有不利於汙染擴散的氣象條件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汙染積累程度,減緩汙染加重趨勢。

於建華說,根據未來一週空氣質量趨勢預報,目前沒有提前啟動應急措施,具體措施將在釋出準確空氣重汙染預警後啟動。此前北京根據自身預報能力制定了應急預案,而是否該提前啟動預警涉及預案修改,目前預案的補充和修改工作正在研究中。

追問2

京津冀部分地區已啟動應急措施,未來京津冀及周邊會否統一預警?

各地預案和措施各異難統一

張大偉介紹,京津冀及周邊區域中的城市雖都處於同一汙染區域中,但各城市制定的空氣重汙染應急預案千差萬別。各地制定預案主要根據本地汙染水平,包括汙染規律、特徵及持續時間等。另外還要考慮整個經濟社會執行的承受能力。由於各城市的經濟社會執行等差別較大,所以大家因地制宜地制定了適合的預案,因此,各地如果聯動起來會不一致。

於建華說,由於各地汙染程度不同,預案中的級別和對應措施也不同,雖然汙染物來源都包括機動車、燃煤、工業和揚塵等,但各地佔比不同。大家按照屬地的汙染源特徵來採取措施。

據瞭解,自22日起,河北多個城市遭遇重度汙染天氣,根據規定先後啟動了應急響應。截至昨日,已有石家莊、保定、邯鄲等6個城市啟動了限行措施。

追問3

APEC後首次釋出未來一週空氣質量趨勢預報,是否會成為常態?

非真正級別預報存不確定性

APEC期間,北京市環保部門開展了中長期預報,週期為7天。張大偉表示,此次釋出的是未來一週趨勢預報,不是真正的級別預報,由於預報的複雜性,預測的時間越長,預報結論的不確定性越大。趨勢預報更多是看有幾個汙染過程,何時達到峰值,什麼時候轉好,但具體峰值達到什麼級別、持續幾天,預報起來有很大難度。目前,環保部門每天會發布未來三天的空氣質量預報,未來會把這個工作常態化。隨著能力和經驗增加,預報週期可能會增加,比如7天。

■釋疑

汙染原因有三燃煤排放凸顯

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表示,此次汙染過程原因包括三個方面。

從大氣擴散條件看,11月25日至30日北京風力不大,沒有強冷空氣作用,擴散條件總體一般。整體來看,預計26日和29日兩天擴散形勢較為不利,大氣靜穩,地面弱南風,溼度大,汙染物易於積累達到較高濃度。其他時段受小股冷空氣間歇影響,有助於空氣質量的階段性改善。30日至12月初,將有明顯冷空氣影響北京,空氣質量轉好。

從本地排放源看,在不利汙染擴散形勢下,目前的冬季供暖燃煤排放會導致汙染積累速度和程度明顯高於年內其他時間。根據源解析結果,北京PM2.5本地主要來源為機動車、燃煤、工業和揚塵。其中,燃煤排放存在明顯季節特徵,主要排放增量來自燃煤供暖鍋爐以及城鄉接合部和農村地區的原煤散燒。

從區域輸送影響看,11月25日至29日,華北平原地區整體上擴散條件較為不利,北風頻次偏少,風力較弱,有利擴散條件影響範圍有限,區域汙染物難以得到有效清除,區域高濃度汙染帶在25日至26日,以及29日隨偏南風輸送進京。

■迴應

北京風速減小無關周邊風電

近日,一篇“誰偷走了北京的風”引發熱議。該觀點稱,京津冀地區冬季多刮偏北風,2008年以來,在中國北方的“大風口”內蒙古地區的裝機容量從2007年底的58萬千瓦,發展到目前的1848.86萬千瓦,躍居全國第一。京津冀地區霧霾天氣的劇增,也是從2008年前後開始。

據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首席科學家姜彤提供的資料,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北京城內的風速呈現整體下降趨勢,平均每年下降0.014米每秒,其中以冬、春季節尤為明顯。

周邊風電發展“偷”走了北京的風?

北京市氣象臺高階工程師張明英認為,近些年,北京確實存在風速減小的趨勢,但這與內蒙古的風電場無關,而是受氣候變化的影響。他表示,隨著氣候變暖,中緯度地區冷空氣不那麼活躍,偏北大風次數在減少,風力在減弱。風電場能利用的只有冬春季的系統大風,而這種系統大風更不是人力、物力能輕易改變的。

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認為,空氣是立體的、整層的,高空大氣按自己的規律在執行,如果說風力下降了,是在大的氣候背景下形成,主要隨著大氣的執行週期變化。而人類的活動主要影響地面,近地面風場對中高層也有作用,但影響非常有限。總而言之,風力發電或通風廊道對風的影響有限,且通風廊道對大氣汙染也是治標不治本。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