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廣州1.1萬人次困難群眾獲商業保險醫療救助

廣州1.1萬人次困難群眾獲商業保險醫療救助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7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救助辦法的政策性很強,居民來諮詢辦理,不能照本宣科念材料。”鄧曉紅說,她把10多頁的政策檔案讀懂讀透,爛熟於心,方便講解細則。她還把相關的大病報銷資訊濃縮製成了一張表格。

廣州1.1萬人次困難群眾獲商業保險醫療救助

“我丈夫患惡性腫瘤住院,他和姐姐家是同一個戶口,如果他申請商業保險醫療救助,家庭收入怎麼計算?”

“請放心,姐姐家的收入不計算在內。現在給您一份申請救助的程式指引,依照上面的內容提交材料。”

這是筆者近日在廣州越秀區北京街都府社群的商業保險醫療救助服務點聽到的一番對話。工作人員鄧曉紅正在耐心地為樑女士解讀救助政策,並把申請人的身份資訊、病情等情況登記在冊。申請救助的網點設在了家門口,樑女士辦理報銷手續少跑了不少路。

鄧曉紅是廣州市第一批26名民政醫療社群服務專員之一,最近剛上崗。經過一個多月的培訓並通過資格考試,民政醫療社群服務專員分別進駐廣州市26個幸福社群,在居民家門口為困難群眾講解商業保險醫療救助政策,幫群眾跑腿辦理救助報銷手續。

救助金額已達220萬元

廣州市困難群眾重大疾病商業保險醫療救助專案於去年12月12日啟動。這項救助是由政府投入資金,購買中國人壽廣州市分公司的專業服務,在社會醫療保險和政府醫療救助的基礎上,對困難群眾實施的重大疾病補充醫療救助,救助物件範圍包括11類困難群眾。

廣州市政府向中國人壽廣州市分公司一年投入約1500萬元,相當於為全市近20萬困難群眾購買了商業醫療保險。救助物件在每一救助年度中獲得的醫療救助累計限額為15萬元。保險公司對資金實行專業運作管理,並獲取合理運營收益;超出政府投入資金一定比例的風險,則由保險公司自行承擔。

截至今年8月初,已有約1.1萬人次困難群眾成功申請重大疾病商業保險醫療救助,救助金額達到約220萬元。

中國人壽去年底在全市各區設立了101個服務網點,符合救助條件的居民可以就近到任一服務點按規定提交有關資料,辦理醫療救助費用報銷。今年,廣州市民政局和中國人壽廣州市分公司又在市內的26個幸福社群增設了商業保險醫療救助的服務網點,配備專職人員,向社群居民解釋政策,為符合政策的困難群眾辦理大病報銷手續,包括可以提供上門服務。中國人壽廣州市分公司團體業務部負責人趙勵紅表示,下一步服務範圍將進一步拓展,採取資訊化手段提高辦事效率,並結合廣州市網格化管理的要求增派服務專員,方便困難群眾辦事。

打通服務困難群眾“最後100米”

筆者在走訪時看到,越秀區北京街都府社群的服務點就設在社群閱讀活動室。鄧曉紅擔任過計生專員,熟悉社群居民的情況,摸清了困難群眾的家底,可以有針對性地為困難群眾提供救助引導服務。鄧曉紅說,前來諮詢的困難居民年齡大約在40到60歲之間,他們大多患有一些慢性病,希望能得到救助。

“救助辦法的政策性很強,居民來諮詢辦理,不能照本宣科念材料。”鄧曉紅說,她把10多頁的政策檔案讀懂讀透,爛熟於心,方便講解細則。她還把相關的大病報銷資訊濃縮製成了一張表格,什麼病能獲得救助,救助時能報銷多少比例,一目瞭然。“困難群眾只需提供身份證明材料,剩下的工作都由我們幫辦。”鄧曉紅說。

海珠區沙園街廣重社群的服務專員樑永強上崗以來,有50多名居民向他諮詢政策,他已經幫助8名符合條件的困難居民辦理了身份確認手續。他所在的醫療救助網點與社群綜合服務視窗在一起辦公,困難群眾申請救助需要的一些手續都能一站式辦妥。

“把商業保險醫療救助的網點延伸到社群裡,打通服務困難群眾‘最後100米’。部分居民起初對救助政策有很多疑惑,他們看到‘商業保險’四個字就詢問需要自己交錢嗎?是不是直接發現金補貼?”樑永強說,這就需要耐心向困難群眾答疑解惑,商業保險醫療救助不需困難群眾出錢,而是政府“買單”。

出院結算醫療費實時減免

上個月,商業保險醫療救助的住院現場結算系統開通,該系統和醫保系統以及醫療救助管理系統聯網對接。困難群眾可以在全市200多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住院結算減免。出院時,困難群眾只需要支付總醫療費用減去各項救助後的個人支付部分的費用。減輕了患者墊付醫療救助費的壓力,也省掉了很多複雜的手續。到本月初,已有7000多人次通過此係統現場完成了救助費用結算。

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困難群眾只要符合政策條件,都納入救助範圍。如果某個受助者經核查不再屬於政策規定的困難群眾範圍,該資訊系統會自動取消其困難群眾的身份,不能再獲得救助。

中國人壽廣州市分公司副總經理廖耀恆介紹,廣州商業保險醫療救助現行的報銷目錄在醫保相關病症的藥品目錄基礎上,又增加了300多種藥物。同時,該目錄會根據醫療用藥的新變化不斷擴充。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