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醫界要聞 > 周圍血管病的常用藥都有哪些

周圍血管病的常用藥都有哪些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4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周圍血管病的常用藥都有哪些

對於周圍血管我們現在已經不陌生,人們在重力勞動下有時會不小心砸傷,或是長期走路的時候會感覺腿部痠痛,對於治療方法我們也已經略知一二,那我們現在就來講講關於周圍血管的用藥。

(一)神經節阻滯藥

這是一類能阻滯神經節傳導功能的藥。這類藥主要是通過與神經節細胞內N1膽鹼能受體競爭性結合而發揮作用。一般分季銨類和非季銨類二類,前者如六甲溴銨等,後者如樟磺咪芬等,這類藥物作用於交感、副交感神經節,使節前纖維末梢釋出的乙醯膽鹼不能與神經節內相應的受體接近或結合,因此,神經節的興奮傳遞暫時中斷。常用量時,交感、副交感系統一併阻滯,除血壓下降外,還有各種副交感神經阻滯的副作用。

1、藥理作用

(1)心血管系統這類藥可以產生強烈和迅速的擴血管作用。因此主要用於控制性降壓和急需降壓的重度高血壓或高血壓危象病例。心率常可因血壓下降而輕度加快,心排血量常常降低。其作用主要是由於交感神經節被阻滯,周圍血管張力下降,總外周阻力降低,加上靜脈擴張,迴心血量減少所致。

(2)胃腸道等器官由於副交感神經節阻滯,副交感興奮性下降,從而降低胃腸道運動及肌肉張力,減少唾液,胃液等分泌量。膀胱肌張力降低可影響尿排空。此外,尚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瞳孔散大及肌麻痺。

2、體內過程注射給藥後,大部分以原形由腎臟排洩。

3、常用藥物

(1)六甲溴銨(六烴季銨,hexamethonium,C6)此藥使動、靜脈擴張,迴心血量減少,心排血量下降而致血壓降低。治療用藥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控制性降壓時,成人靜脈注射50~100mg,收縮壓可降至8.0~9.33kPa(60~70mmHg),持續30~50min。為防止用藥後血壓驟降,可先靜脈注射試探量5~30mg,然後按需分次注射20~30mg,總量一般不超過100mg。由於藥物作用時間長,一旦血壓下降就可維持於低水平而保持血壓平穩,但付作用及不良反應較多,以及用藥過程中可出現代償性心動過速和血壓不易下降,因此目前已少用。該藥主要經腎臟排洩,腎功能受損病人要慎用。

(2)樟磺咪芬(三甲噻芬,trimethaphan)商品名阿方那特(arfonad)。此藥除有神經節阻滯作用外,還能直接擴張血管平滑肌和釋放組胺,因此降壓作用強而較少依賴體位。一般用0.1%溶液靜脈滴注,調節滴速就可控制血壓下降的程度和速度。作用迅速,低血壓的調節和控制都比較容易,停藥後血壓迅速回升。缺點是降壓過程脈率常增快,嚴重時伴有心律失常,用於青壯年容易出現快速耐受性。此藥有釋放組胺作用,誘發支氣管痙攣;還可阻滯神經肌肉傳遞。心功能不全病人治療多不採用。在高血壓伴進展性心肌梗死病人用藥後動脈壓和肺毛細血管楔壓明顯下降,心臟指數有輕度升高。通常用0.1%濃度靜脈滴注,一次用量不宜超過250mg。若與硝普鈉合用,則心率增快程度降低,不易出現快速耐藥性。此藥代謝途徑與琥珀膽鹼類同,大部分由膽鹼酯酶破壞。為此,與琥珀膽鹼並用時應慎重。此藥約有30%不經降解由尿迅速排出。

(二)腎上腺素能α受體阻滯藥

α受體阻滯藥選擇性地與α受體結合,阻斷了腎上腺素能神經遞質對α受體的作用。根據對α受體的亞型作用,α受體阻滯藥又分為:①α1受體阻斷藥,哌唑嗪、烏拉地爾、特拉唑嗪(terazosin)和多沙唑嗪(doxazosin);②α2受體阻斷藥,育享賓;③對α1和α2受體均有阻滯作用,如酚妥拉明和苯苄胺。

1、哌唑嗪(prazosin)是喹啉類衍生物,對α1腎上腺素能受體有高度親和性,是節後α1受體競爭性拮抗藥。通過阻斷小動脈和靜脈α1受體產生降低血壓的作用,對α1受體的選擇性作用可以解釋為什麼這些藥物較非選擇性α1受體阻斷藥(如酚妥拉明)很少產生反射性心率加快作用的原因。由於具有受體選擇性,因此不影響去甲腎上腺素對自身釋放的負反饋調節機制(通過突觸前膜α1-受體)。相比之下,酚妥拉明可同時阻斷突觸前膜和突觸後膜的受體,結果導致交感神經元反射性興奮,使作用於β受體的遞質釋放增加,相應地心率也加快。

哌唑嗪除對突觸後膜α1受體有阻滯作用外,還通過對磷酸二酯酶的抑制作用而直接鬆弛血管平滑肌。此藥對動脈和靜脈均有擴張作用,可均衡地減輕衰竭心臟的前、後負荷,從而改善心功能。其作用基本類似硝普鈉或同時口服肼苯噠嗪和硝酸酯的效應。在高血壓患者中,快速或長期給予哌唑嗪可使總外周阻力下降,血壓降低,而僅伴有輕微的代償性心率加快。哌唑嗪亦可有效地控制嗜鉻細胞瘤患者的術前高血壓,當並用β受體阻斷藥時尤為有效。哌唑嗪口服後容易吸收,服藥後1~2小時達到血漿高峰濃度,半衰期約3~4小時。97%的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藥物主要在肝臟代謝,肝病或肝血流降低的病人血中藥物濃度可升高。

哌唑嗪目前僅有口服制劑,可用於術前原發性高血壓或嗜鉻細胞瘤術前的降壓,亦可用於冠心病、高血壓等原因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般開始口服0.5mg,觀察反應後每次給1mg,每日三次,逐漸增至3~9mg/日,即能取得療效。個別病人每日需15~20mg。急性病人首劑口服1mg,觀察反應後,按個體差異給3~5mg,每4~6小時一次,常可起到搶救作用。

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體位性低血壓、心悸、頭痛、口乾和視力模糊等。

2、烏拉地爾(urapidil)商品名壓寧定(ebrantil)為苯哌嗪取代的尿嘧啶衍生物,具有外周和中樞的雙重作用機制。其外周作用主要為阻斷突觸後膜α1受體,使總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擴張血管。同時也有輕度的α2阻斷兒茶酚胺的縮血管作用。中樞作用主要通過啟用5-羥色胺1A受體,降低延髓心血管中樞的交感反饋調節作用。

在控制高血壓時,靜脈注射烏拉地爾後2~5分鐘,即可產生降壓作用,同時總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肺動脈壓、肺毛細血管楔壓下降,而心率和心排血量變化不大。超聲心動圖顯示治療前後左心房與左心室直徑減小,而左心室每搏輸出量增加。靜脈應用烏拉地爾,由於心臟的負荷減輕,可使衰竭的心臟增加每搏心排血量和心臟指數。

口服烏拉地爾緩釋膠囊後4~6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此藥在體內迅速代謝為對羥基化合物、芳環鄰脫甲基化合物和脲嘧啶環N-脫甲基化合物,50%~70%原藥及代謝產物經腎臟排洩,餘下的通過糞便排洩。

口服緩釋膠囊可用於各種型別高血壓的治療。其靜脈針劑可用於高血壓危象的治療。因其降壓作用緩和、安全,尤其適用於治療麻醉誘導、維持和恢復期間的高血壓反應、治療口腔、頜面、頸部短小手術時出現的血壓增高。治療高血壓急症時常用劑量25~50mg,亦可用0.5%溶液持續靜脈點滴。

3、酚妥拉明(苄胺唑啉phentolamine,regitine)長期來用於嗜鉻細胞瘤的診斷和手術期間控制血壓驟然升高。此藥既有突觸前α2阻斷作用,又有突觸後α1受體阻滯作用,並對血管平滑肌有直接鬆弛作用。本藥對動、靜脈均有擴張作用,但對小動脈擴張作用更強。酚妥拉明阻滯突觸前α2受體,可間接地引起兒茶酚胺釋放,使心率增加和正性肌力作用。急性或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人輸注酚妥拉明後常見的血流動力學變化是周圍和肺血管阻力降低,肺動脈壓和左心室充盈壓降低,並伴有平均動脈壓輕度至中度降低,大多數病人右房壓也降低。左心衰竭伴左心室充盈壓升高的病人用藥後排血量和每搏量增加約40%,充盈壓下降30%,如果病人左心室充盈壓不高,則心排血量和每搏量可以增加、不變或降低。酚妥拉明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比硝普鈉或硝酸酯顯著,更適合急性心梗後的心功能不全,但其引起心動過速的不良反應限制了本藥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劑量過大會引起血壓過低,處理方法:①改變病人體位,增加病人迴心血量;②加速輸血、補液;③停止應用對心血管系統有抑制的其他藥物;④應用α腎上腺能受體興奮藥如苯腎上腺素。

目前酚妥拉明主要用於診斷嗜鉻細胞瘤;控制嗜鉻細胞瘤切除術中的高血壓。此外尚可用於體外迴圈心內直視手術治療低心排綜合徵;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後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療用藥以0.1mg/min的速度滴注,依據病人的血流動力學效應逐漸增至0.5mg/min,一般用量不會超過20μg(kg·min)。

(三)改變離子通道特性所致血管舒張

1、鉀通道開放藥眾所周知外向性K+離子流在大多數細胞型別中引起除極和維持膜電位的作用,近年對個體化的K+通道分子特徵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它們構成多種多樣的完整漿膜蛋白家族,這些家族的K+離子傳導對每一種家族是特異的,並受許多因素包括跨膜電壓的改變、細胞內鈣活性和細胞內ATP水平以及其他機制的調節。K+通道亞型的分佈是組織和細胞型別特異的,允許作用於特異K+通道家族的藥物具有可能相對地選擇性組織藥理學活性的可能性,這為研製高效特異的臨床心血管用藥提供了一個途徑。在血管平滑肌,外向性K+離子傳導增多引起細胞超極化,減少Ca2+進入,導致血管鬆弛。經典的直接作用血管擴張劑為二氮嗪和米諾地爾。而尼可地爾(nicorandil)、吡那地爾(pinacidil)和克羅卡林(cromakalin)是新一代K+通道的代表藥,在血管擴張藥中顯示獨特的作用譜。與米諾地爾一樣,尼可地爾主要擴張小動脈,在動物實驗和心力衰竭病人中它能有效地擴張心外膜冠狀動脈和降低前負荷。尼可地爾、和克羅卡林已在人體試驗過。主要針對高血壓和心絞痛,與這一類較老的直接擴血管藥比不僅確實有效,而且有較好的耐受性和較少的副作用,且區別於硝酸鹽類擴血管藥,尼可地爾的抗心絞痛作用以及該藥持續降低左心室充盈壓的能力並無耐受性。但與應用任何一類新藥及新一類擴血管藥一樣,其在心力衰竭和高血壓治療中的地位有待大規模隨機對照和臨床試驗予以評估。

(1)吡那地爾(pinacidil),英文異名為pindac,分子式為C13H19N5,分子量245.3,通過開放血管平滑肌細胞膜K+通道,促K+外流,使細胞膜超極化,從而使血管平滑肌舒能和血壓下降。口服給藥後1~3小時,降壓作用達峰值,但持效較短(6小時內),降壓時,心率反射性加快。如服用其控釋膠囊劑,作用時間可達8~12小時。吡那地爾還能逆轉左室肥厚和改善脂質代謝(降低血中總膽固醇、三醯甘油、低密度膽固醇,增加高密度膽固醇)。口服易吸收(其控釋膠囊劑的生物利用度為57%),血漿蛋白結合率為39%~65%,主要在肝內代謝,吡那地爾及其代謝物的半衰期分別為1小時及3~4小時。臨床上主要用於輕度及中度原發性高血壓,與β受體阻斷藥、利尿藥合用,可增強其抗高血壓療效和減輕其不良反應。治療高血壓初用量:口服,12.5mg/次,2次/日,一般維持量為12.5~25mg/次,2次/日,老年、肝腎功能不良的高血壓患者,與其他抗高血壓藥(如利尿藥、β受體阻斷藥)合用時,其劑量應適當減小。

以上就是關於周圍血管病用藥的全部過程,針對不同的病種要採取不同的藥物治療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這樣我們就不會盲目用藥。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