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寶典 > 疾病預防 > 糖尿病併發症有哪些 患糖尿病的原因是什麼

糖尿病併發症有哪些 患糖尿病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糖尿病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非常見到的,特別是在老人當中。患有糖尿病常常有一系列的併發症,今天一起了解一下糖尿病併發症有哪些現象。

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爲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糖尿病併發症有哪些 患糖尿病的原因是什麼

多尿

是由於血糖過高,超過腎糖閾,經腎小球濾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腎小管重吸收,形成滲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達5000~10000ml。

多飲

糖尿病的患者尿液會比較多,所以身體很容易處於缺水的狀態,所以就會增加喝水的次數,這也是糖尿病的一種症狀。

多食

是葡萄糖利用率(進出組織細胞前後動靜脈血中葡萄糖濃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時動靜脈血中葡萄糖濃度差縮小,刺激攝食中樞,產生飢餓感,攝食後血糖升高,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從尿中排泄,因此機體實際上處於半飢餓狀態,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慾亢進。

糖尿病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非常見到的,特別是在老人當中。患有糖尿病常常有一系列的併發症,今天一起了解一下糖尿病併發症有哪些現象。

體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儘管食慾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體重下降,主要是由於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或胰島素抵抗,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產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質分解加強,消耗過多,呈負氮平衡,體重逐漸下降,乃至出現消瘦。

乏力

生活中糖尿病的患者常常會有精神疲憊,沒有力氣的表現,這是因爲人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釋放出能量,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視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診時,主訴視力下降或模糊,這主要可能與高血糖導致晶體滲透壓改變,引起晶體屈光度變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屬功能性改變,一旦血糖獲得良好控制,視力可較快恢復正常。

併發症一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所併發的眼部疾病中最常見的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它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毛細血管併發症。

糖尿病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非常見到的,特別是在老人當中。患有糖尿病常常有一系列的併發症,今天一起了解一下糖尿病併發症有哪些現象。

併發症二糖尿病性腎病

糖尿病性腎臟病變也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微血管慢性併發症之一。近年來,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 , 糖尿病腎病的患病率也相應增加。糖尿病腎病早期一般沒有明顯症狀 , 其發生率隨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長而增高,會出現持續蛋白尿、水腫、高血壓、腎小球濾過率降低,進而引起腎功能不全和尿毒症,嚴重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

遺傳因素

糖尿病具有家族遺傳易感性。但這種遺傳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體力活動減少、飲食結構不合理、病毒 感染等。

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發2型糖尿病。 特別是腹型肥胖者。

氧化壓力

越來越多的基礎及臨牀研究表明氧化壓力狀態與糖尿病的病理改變密切相關。高血糖狀況下,葡萄糖的自身氧化,氧化磷酸化等引起活性氧自由基過量產生,引起胰島素抵抗。

糖尿病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非常見到的,特別是在老人當中。患有糖尿病常常有一系列的併發症,今天一起了解一下糖尿病併發症有哪些現象。

精神神經因素

在因爲精神的緊張、情緒的激動、心理的壓力會引起某些應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與胰島素對抗的激素。激素長期大量的釋放,造成內分泌代謝調節紊亂,導致糖尿病。

活動不足

體力活動可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體重,改善 代謝,減輕胰島素抵抗。因此體力活動減少已成爲2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因素。

患糖尿病應注意什麼

飲食要注意一日三餐七成飽,要少吃多餐,不吃過甜的食物,不吃腥辣的食品,嚴禁抽菸、喝酒等不良習慣,因爲這些會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有抽菸習慣的要在一年內慢慢把煙戒掉,不要一下子就馬上戒掉。原來吃降糖西藥的達半年以上者,不要驟然停服,因爲這樣會引起血糖的突然升高,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慢慢減量,直至停服。飲食方面要注意粗、細糧搭配。吃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果糖和葡萄糖,重症糖尿病人不宜吃過多的水果。爲了補充人體所需營養,普通病人可吃少量水果,一般一日量在100克左右,但需注意血糖和尿糖的變化。如果吃了水果後尿糖增多,則應減少主食,以免出現血糖升高。爲防止併發症動脈硬化、便祕,應飲食多樣化,滿足人體所需營養,以利健康長壽。瘦肉也可以吃,一星期二到三次,每次二兩多就行。稀飯容易升高血糖所以最好不吃。苦瓜、苦丁茶等對治療糖尿病有輔助作用,可經常吃。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