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寶典 > 中醫養生 > 小兒拉肚子推拿手法 寶寶拉肚子小兒推拿

小兒拉肚子推拿手法 寶寶拉肚子小兒推拿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兒大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瀉出水樣,即是我們常說的拉肚子症狀,這種現象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其以夏秋兩季發病最多,發病年齡以嬰幼兒爲主,6個月至2歲以下的小兒發病率最高,這類患兒治療以推拿爲主,下面就來看看小兒拉肚子推拿手法。

小兒拉肚子的臨牀表現

寒溼瀉:瀉下清稀,甚至如水樣,色淡不臭,腹痛腸鳴,脘悶食少,或兼有惡寒發熱,鼻塞頭痛,面色蛋白,口不渴,小便清長,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緩,指紋色紅。

溼熱瀉:大便如水樣,色黃褐,或如蛋黃湯樣,穢臭量多,腹痛即瀉,急迫暴注,身有微熱,口渴,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指紋色紫。

傷食瀉:大便稀溏,夾有乳凝塊或事物殘渣,氣味酸臭,或臭如敗卵,脘腹痞滿,腹痛腸鳴,瀉後痛減,噯氣酸餿,或有嘔吐,不思飲食,夜臥不安,舌苔垢濁或厚膩,或萎黃,脈滑實,指紋滯。

脾虛瀉:久瀉不愈,或時作時止,多於食後作瀉,大便稀溏,夾有未消化食物殘渣,色淡不臭,面色萎黃,形體消瘦,飲食減少,肢倦乏力,舌淡苔薄,脈弱,指紋淡,若腹瀉拉肚子日久不愈,損及腎陽,症見大便水樣,完谷不化,次數增多,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弱無力。

小兒拉肚子推拿手法 寶寶拉肚子小兒推拿

小兒寒溼型拉肚子推拿手法

治則:散寒化溼,溫中止瀉。

推拿手法:補脾經,推三關,揉外勞宮,摩腹,補大腸,揉龜尾,按揉足三裏。

推拿方解:推三關,揉外勞宮溫中散寒;補脾經,補大腸與摩腹能健脾化溼;揉龜尾和足三裏能理腸止瀉;全方共奏散寒化溼,溫中止瀉之功。

辯證加減:腹痛,腸鳴重者,加揉一窩風,摩腹,拿肚角;體虛加捏脊,驚惕不安加開天門,清肝經,掐揉五指節;惡寒發熱者加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拿風池。

小兒拉肚子推拿手法 寶寶拉肚子小兒推拿 第2張

小兒溼熱型拉肚子推拿手法

治則:清熱利溼,調中止瀉。

推拿手法:清大腸,退六腑各300次,清補脾經,清胃經各200次,推下七節骨,揉龜尾各100次。

推拿方解:清大腸,退六腑能清瀉腸道溼熱;清胃經及清補脾經能瀉脾胃溼熱;推下七節骨能瀉熱通便;揉龜尾能理腸止瀉,全方共奏清熱利溼,分利止瀉之功。

辯證加減:發燒加清天河水;高熱,煩渴引飲,小便短黃者加揉小天心,揉二馬,清天河水;嘔吐較頻者加推天柱骨;腹痛明顯者,加分退腹陰陽;腹脹納差者加運內八卦,揉板門揉按足三裏。

小兒拉肚子推拿手法 寶寶拉肚子小兒推拿 第3張

小兒傷食型拉肚子推拿手法

治則:消食導滯,助運止瀉。

推拿手法:補脾經,運內八卦,摩腹各300次;清胃經,清大腸經,退六腑各200次,揉龜尾100次。

推拿方解:補脾經能健脾消食;運內八卦能消宿食,降胃逆;摩腹善消宿食;清胃,清大腸及 退六腑能清胃熱,消食導致;揉龜尾能理腸止瀉。全方共 奏消食導滯,助運止瀉之功。

辯證加減:脘腹脹滿甚者加揉脾俞,揉胃俞;腹痛甚者加拿肚角;嘔吐較頻者加推天柱骨;平素體虛者,改清脾胃經爲補脾經。

小兒拉肚子推拿手法 寶寶拉肚子小兒推拿 第4張

小兒大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瀉出水樣,即是我們常說的拉肚子症狀,這種現象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其以夏秋兩季發病最多,發病年齡以嬰幼兒爲主,6個月至2歲以下的小兒發病率最高,這類患兒治療以推拿爲主,下面就來看看小兒拉肚子推拿手法。

小兒脾虛型拉肚子推拿手法

治則:健脾益氣,溫陽止瀉。

推拿手法:補脾經,補大腸,摩腹各300次,揉外勞宮200次,推上七節骨,揉龜尾各100次,捏脊20次。

推拿方解:補脾經與補大腸能健脾益氣;揉外勞宮溫中健脾;摩腹,捏脊能溫陽消食;推上七節骨,揉龜尾能理腸止瀉。

辯證加減:神疲乏力,食少腹脹者,加揉脾俞,揉胃俞,運內八卦,按揉足三裏;久瀉不止者,加按揉百會;伴糞質清稀,完谷不化,形寒肢冷等腎陽虧虛症狀者,加補腎經,揉外勞宮。

小兒拉肚子推拿手法 寶寶拉肚子小兒推拿 第5張

小兒拉肚子預防與護理

1.注意飲食衛生,適當控制飲食,減輕脾胃負擔,對 吐瀉嚴重及傷食拉肚子的患兒暫時禁食,隨病情好轉,逐漸增加飲食量,忌食油膩,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2.提倡母乳餵養,不宜在夏季及小兒有病時斷奶,遵守添加輔食的原則,注意科學餵養。

3.加強戶外活動,注意氣候變化,防止感受外邪,尤其要避免腹部受涼。

4.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勤換尿布,每次小兒大便後,要用溫水清洗臀部,並撲上爽身粉,防止發生紅臀。

5.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及早發現腹瀉變證,一旦出現高熱等變證應及時採用中西藥物的治療。

小兒拉肚子推拿手法 寶寶拉肚子小兒推拿 第6張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