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月經不調不一定是婦科疾病 但必須重視

月經不調不一定是婦科疾病 但必須重視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1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都說進入青春期的女人,麻煩事特別多。就比如說情竇初開要早戀;或是滿臉青春豆不想出門見人;又或者是輕微的婦科疾病等,總有不停的瑣事纏繞着女人。那麼,女人最常見的婦科病就是月經不調。月經不調會不會給女人帶來很多的麻煩呢?相信我們通過以下的學習,一定能夠正確認識女人的月經不調到底是什麼?又是什麼引起的?我們又該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去調理?

月經不調不一定是婦科疾病 但必須重視

一、月經不調的基本症狀有哪些

1、經期提前

月經提前指月經週期縮短,短於21天,而且連續出現2個週期以上,屬於排卵型功血基礎體

月經失調溫雙相。卵泡期短,僅7~8天,或黃體期短於10天,或體溫上升不足0.5℃。

2、經期延遲

月經錯後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並連續出現兩個月經週期以上。有排卵者,基礎體溫雙相,但卵泡期長,高溫相偏低;無排卵者,基礎體溫單相。

3、經期延長

月經週期正常,經期延長,經期超過7天以上,甚至2周方淨。有炎症者平時小腹疼痛,經期加重,平時白帶量多,色黃或黃白、質稠、有味。黃體萎縮不全者同時伴有月經量多;子宮內膜修復延長者在正常月經期後,仍有少量持續性陰道出血。

4、月經先後不定期

月經提前或延遲,週期或短於21天,或長於35天。

二、月經失調引起的原因

月經正常來潮是成熟女性身體健康的重要標誌。許多婦女發生月經失調後,只是從子宮發育不全、急慢性盆腔炎、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去考慮,而忽視了在子宮之外去找原因。豈不知,許多不良習慣因素也可能導致月經失調。

月經不調不一定是婦科疾病 但必須重視 第2張

1、情緒異常引起月經失調

情緒異常長期的精神壓抑、生悶氣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創傷,都可導致月經失調或痛經、閉經。這是因爲月經是卵巢分泌的激素刺激子宮內膜後形成的,卵巢分泌激素又受腦下垂體和下丘腦釋放激素的控制,所以無論是卵巢、腦下垂體,還是下丘腦的功能發生異常,都會影響到月經。

2、寒冷刺激引起月經過少甚至閉經

起居無度據研究,婦女經期受寒冷刺激,會使盆腔內的血管過分收縮,可引起月經過少甚至閉經。因此,婦女日常生活應有規律,避免勞累過度,尤其是經期要防寒避溼。

3、節食引起月經不調

過度節食有關專家研究表明,少女的脂肪至少佔體重的17%,方可發生月經初潮,體內脂肪至少達到體重22%,才能維持正常的月經週期。過度節食,由於機體能量攝入不足,造成體內大量脂肪和蛋白質被耗用,致使雌激素合成障礙而明顯缺乏,影響月經來潮,甚至經量稀少或閉經,因此,追求身材苗條的女性,切不可盲目節食。

4、嗜菸酒引起月經不調

嗜好酒煙煙霧中的某些成分和酒精可以干擾與月經有關的生理過程,引起月經不調。在吸菸和過量飲酒的女性中,有25%-32%的人因月經不調而到醫院診治。每天吸菸1包以上或飲高度白酒100毫克以上的女性中,月經不調者是不吸菸喝酒婦女的3倍。故婦女應不吸菸,少飲酒。

5、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引起

主要是下後腦--生茶杯-卵巢軸的功能不穩定或是有缺陷,即月經病。

6、器質病變或藥物等引起

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腫瘤及發育異常、營養不良;顱內疾患;其他內分泌功能失調如甲狀腺、腎上腺皮持功能異常、糖尿病、席漢氏病等;肝臟疾患;血液疾患等。使用治療精神病的藥物;內分泌製劑或採取宮內節育器避孕者均可能發生月經不調。某些職業如長跑運動員容易出現閉經。此外,某些妊娠期異常出血也往往被誤認爲是月經不調。

三、月經不調如何調理

1、儘量使你的生活有規律

熬夜、過度勞累、生活不規律都會導致月經不調。讓你的生活有規律,你的月經可能就會恢復正常。

2、必要時去看醫生

如果持續出血24小時後沒有減少,而且出血量大,或者月經少到沒有,應馬上去看醫生。

3、防止受寒

一定要注意經期勿冒雨涉水,無論何時都要避免使小腹受寒。

4、多吃含有鐵和滋補性的食物

補充足夠的鐵質,以免發生缺鐵性貧血。多吃烏骨雞、羊肉、魚子、青蝦、對蝦、豬羊腎臟、淡菜、黑豆、海蔘、胡桃仁等滋補性的食物。

月經不調不一定是婦科疾病 但必須重視 第3張

5、調整自己的心態

如果你的月經不調是由於受挫折、壓力大而造成的,那麼你必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而且如果你已經月經不調,保持良好的心態也是非常必要的。

通過上述的講解,我們深刻認識到,月經不調是由很多的原因引起的,必須得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們通過學習,掌握了一些調理的方法。這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調理好的,需要我們堅持,也需要我們去改變我們原來不良的生活習慣。月經不調不一定就是大家所說的婦科疾病,它是很多原因造成的,所以,只要我們有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去除各方面的壓力,相信自己的身體一定會棒棒的。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