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大腸癌悄然躍居深圳新發癌症第二位

大腸癌悄然躍居深圳新發癌症第二位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4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2014年度深圳腫瘤登記報告顯示,結直腸癌(大腸癌)已經悄然躍居深圳每年新發癌症的第二位,去年新發病總人數達到1823例,且在男性和女性的癌症排位中均靠前。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消化內科顧問醫生、港大臨牀助理教授司徒偉基表示,從大腸息肉發展到大腸癌往往需要7—10年,大腸癌比大部分癌症更容易通過篩查及早發現。

大腸癌悄然躍居深圳新發癌症第二位

男子主動篩查消除癌變隱患

36歲的李先生家在深圳,近年來,他的爺爺和父親先後查出患有大腸癌,其中爺爺已經去世,父親已到了晚期。對此,他心有餘悸,於去年底主動到港大深圳醫院進行篩查,結果發現他大腸有腺瘤性息肉,之後,通過手術進行了切除,而他的大哥也同樣發現了息肉。

“如果不切除腺瘤性息肉,很可能慢慢演變成癌症。”接診的港大深圳醫院消化內科醫生任天華說。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臨牀上又被統稱爲結直腸癌。家族史是結直腸癌的一大危險因素,直系親屬必須進行篩查。

其他危險因素則包括高脂肪、高蛋白的飲食,缺乏運動等,因此,大腸癌又被稱爲“富癌”之一,發病率會隨着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而上升,在發達國家,大腸癌爲高發癌症。

司徒偉基說,在非洲,大腸癌極少發生,醫學專家研究發現,非洲人大量食用粗纖維食物,如香蕉、甘蔗等,他們代謝較快,腸蠕動快,排出的糞便體積較大。而高脂、高蛋白、精細飲食,在體內代謝慢,腸蠕動也慢,排出的糞便體積小,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有毒物質在腸內停留時間會更長,與腸壁作用時間增長,易被腸壁吸收,爲腸道疾病埋下隱患。

因此,他建議,爲了預防大腸癌,人們要多食用高纖維食物,減少脂肪攝入,適當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並且戒菸戒酒、多運動。

炎症性腸病患者要及時檢查

不過,良好的生活習慣並非萬無一失。司徒偉基指出,最可靠的辦法是,每個人都參加篩查。“美國是發達國家,但大腸癌只在常見癌症中排第四位,原因就是因爲他們進行了篩查,降低了發病率,國民的篩查意識也比較強”。

在與深圳相鄰的香港,大腸癌從2011年開始超越肺癌成爲最常見的癌症,爲此,香港政府正在考慮撥款4.2億港元,於2015年底推出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

司徒偉基指出,大腸癌的大規模篩查要花費較大人力物力,所以內地還極少有地方推出大腸癌普查項目。他建議市民主動到醫院檢查。

根據國際權威的醫學指南,普通人羣50歲以上都要參加篩查,如果有大腸癌、腺瘤性息肉家族史的人,則應從40歲開始,或者比家人診斷患病的年齡提早10年篩查。炎症性腸病患者也要及時檢查。

司徒偉基還特別提醒,長期便血可能是大腸癌的先兆,但很多人會忽略。大腸癌與痔瘡的症狀相似,都容易出現便血,加上有“十人九痔”的說法,很多人發現肛門口有異物,有便血或者疼痛都會認爲是“痔瘡”,自行服藥了事,錯過及早發現存在大腸癌的時機。

與肺癌、肝癌等相比,大腸癌的特別之處在於癌症形成前大多會先出現大腸息肉這一明顯的特徵,並且演變過程相對緩慢,從腸息肉發展成腸癌大約需要7—10年,所以更容易通過篩查及早發現。

篩查大腸癌最好做腸鏡檢查

常見的大腸癌檢查方法包括大便隱血、CT結腸成像術、腸鏡檢查。

大便隱血是指檢測大便確認消化道是否有肉眼無法看見的出血,但準確度並不高,假陽性、假陰性時有出現。CT檢查往往用於腸道嚴重潰瘍、嚴重心肺疾病等不適宜做腸鏡的病人。

最好的辦法是直接做腸鏡檢查,它是腸癌篩查的最準確方法。具體做法是將管狀的腸鏡從肛門逆向伸入整段大腸,腸鏡上帶有微型攝像頭,醫生能清晰地觀察到腸內是否有息肉,並可以對病變部位取樣或組織做病理學檢查,因此腸鏡又被稱爲診斷息肉、大腸癌的“金標準”。

不過,很多人會擔心有不適和痛感而拒絕腸鏡檢查。司徒偉基醫生呼籲,做腸鏡很有必要,市民不應拒絕。如果怕痛,可以做無痛腸鏡,在全麻下進行,完全沒有痛苦。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