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醫界要聞 > 外籍華人捐助聽器引質疑 承認捐模擬助聽器

外籍華人捐助聽器引質疑 承認捐模擬助聽器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6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外籍華人捐助聽器引質疑 承認捐模擬助聽器

老師在幫助聾兒做康復訓練

11月中旬,“澳大利亞華人魏基成要爲聽障孩子捐10萬隻助聽器”的消息一度被熱傳,後被專業人士質疑所捐助聽器爲模擬助聽器,並不適合兒童,本報曾對此進行報道。近日,在本報等媒體和社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該事件有了最新進展,在捐贈方剛開通的網站上,捐贈方不再把受助對象定爲兒童。

「進展」

助聽器受助對象不再針對兒童

12月10日,澳籍華人魏基成助聽器捐贈網站“ABC天籟列車”開通,進入網站前,訪者會先看到一則“溫馨提示”,該提示不僅明確說明所捐的助聽器爲模擬助聽器,而且也不再說捐贈對象爲兒童,只是表明“目的是爲了幫助無力購買昂貴助聽器的聽障者能免費取得助聽器,以解決其就學就業”問題。

另外,該提示還用紅色字體標註出“國家有針對未滿六歲的聾兒提供各式助聽器及人工耳蝸的補助項目”,同時提供了國家補助項目申請的網站鏈接。

看到此“溫馨提示”,中國聽障兒童網創始人洪浩猛稍感欣慰,此前,他曾在看到捐贈的助聽器爲模擬助聽器時,較早提出“現在聾兒使用的都是數字助聽器,模擬助聽器不適合兒童”,併爲此積極呼籲。

他說:“這樣的表述和之前有了很大不同,間接承認了所捐助聽器不適合兒童,說明我們這段時間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引導了魏先生能夠理性、科學地進行捐贈活動。”

「現狀」

聾兒所需的數字助聽器缺口很大

“我叫劉勳(化名),今年5歲半,我最喜歡的人是媽媽,最喜歡吃的是圓圓的大西瓜。”在河南省聾兒康復中心,小勳清楚地回答着老師的問題。但在一年前,小勳的世界裏還沒有聲音。

劉勳的母親介紹說,小勳3個月大時被查出患有極重度耳聾,幸運的是小勳申請上了國家貧困聾兒(人工耳蝸)搶救性康復項目,去年免費植入了人工耳蝸,現在正在進行言語康復訓練,如今已基本能與人正常交流。

據該康復中心老師史麗娟介紹,超過90分貝的極重度耳聾患兒,在戴助聽器無效情況下需要植入人工耳蝸,其他患兒一般需要戴數字助聽器。不過,像小勳這樣獲得國家項目資助享受免費康復治療的聽障患兒,河南省今年有385位。而另一項國家貧困聾兒(助聽器)康復救助項目中,今年河南的名額只有360個,加上省殘聯提供的300個名額,全省的名額也不到700個。

據鄭州市殘疾兒童康復中心提供的數據,鄭州共有7歲以下聽障患兒5000餘名,且每年遞增200名,能接受正規康復訓練的尚不足20%。這中間絕大部分需要戴助聽器。

省殘聯康復部部長李穎桂也表示:“因爲助聽器價格多在2萬元左右,很多農村家庭難以負擔,數字助聽器缺口還是很大,希望更多社會公益組織和慈善機構能參與其中。”

「思考」

公益助殘不能忽視科學性

11月份,華人捐贈助聽器的消息經過微博大量轉發,不少社會愛心人士也參與到尋找聽障孩子的行列中。單鄭州市殘疾兒童康復中心,就先後接待多次大學生志願者羣體和社會愛心人士的來訪,尋求聾兒的資料,最終該康復中心提供了60多個孩子的資料,希望能申請到捐贈的助聽器。

據該康復中心主任萬懿萍說,當時聽說好心人要捐助聽器,非常高興,後來,得知所捐助聽器是模擬助聽器不適合兒童,很是失落。

這次助聽器捐贈事件也讓洪浩猛陷入思考,他開始利用各種公益論壇宣傳“科學助殘”。他說:“如果一個公益項目缺乏科學性,其造成的傷害不僅是對受助者,還包括參與其中的社會愛心人士。”

對於今後的公益助殘活動,他提出要尊重專業性和科學性,“在做一些專業性強的公益活動時,一定先要了解受助羣體真正需要什麼,再根據需要去做。如果所捐的和需要的不合,只是一腔熱血,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也是一種愛心浪費,對慈善本身是一種傷害。”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