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醫界要聞 > 《10分鐘把脈法》後,女科老邢男——邢志國治病有這四個講究

《10分鐘把脈法》後,女科老邢男——邢志國治病有這四個講究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0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邢志國自創的《10分鐘把脈法》?

《10分鐘把脈法》後,女科老邢男——邢志國治病有這四個講究

邢志國,通過自己多年的中醫診療實踐中,對病人看診,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把脈方式,特點有一:把脈時間長,至少十分鐘;二。把脈時,是不說話的;三,把脈時,是不聽的。

在進行詳細的把脈之後,再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詢問患者對應體徵,從而達到精準辯證,準確率和確診率都大幅提升。

女科老邢男——邢志國,說出自己把脈的三大體系。

第一體系:切脈部位要精準1.切脈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脈,即橈動脈腕後淺表部分。

2.切脈的方法:切脈時讓病人取坐位或仰臥位,伸出手臂置於心臟近於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放平,以使血流通順。

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內側(中醫叫作“關”),稱爲中指定關,然後用食指按在關前定寸,和中指緊緊並排在一起,最後用無名指按在關後定尺,中指和無名指不要並緊,稍稍留一條小縫隙,這樣就能摸到脈了。左右手的“寸關尺”所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左手“寸關尺”代表“心肝腎”,右手的“寸關尺”代表“肺脾腎(命門)”,所以中醫把脈要兩隻手都把。

切成人脈,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橈骨莖突)部位的橈動脈定關,繼續以食指在關前(遠心端)定寸,然後用無名指在關後(近心端)定尺三指應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觸脈體。三指的疏密應以病人的高矮適當調整,如患者身體較高,醫生三指排列可鬆一些,而病人身體較矮,則三指排列可緊一些,同時要三指排列整齊,否則影響脈形的準確性。小兒寸口部位狹小,不能容納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關法,而不細分三部。三歲以下的小兒,可用望指紋代替切脈。

第二體系:把脈要看準表裏、虛實、寒熱

脈診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動脈以瞭解病情的內在變化也稱切脈或診脈。

脈爲血府,貫通周身,五臟六腑的氣血都要通過血脈周流全身,當機體受到內外因素刺激時,必然影響到氣血的周流,隨之脈搏發生變化,醫者可以通過了解脈位的深淺,搏動的快慢、強弱(有力無力)、節律(齊否)、脈的形態(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不同表現而測知臟腑、氣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長的情況以及疾病的表裏、虛實、寒熱。

如病變在肌表時呈現浮脈;病變在臟腑時,呈現沉脈;陰證病候時陽氣不足,血行緩慢,呈現遲脈;陽證病候時血流加速,呈現數脈等。脈診是中醫辯證的一個重要依據,前人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中醫獨特的診法。

但在臨診中也有脈證不符的特殊情況,如陽證反見陰脈,陰證反見陽脈,因此把脈診作爲唯一的診斷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須強調四診合參,才能瞭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確的診斷。

切脈要觀察浮沉

一般來說,人體的保護機能與外邪作鬥爭,首先想從“表”解決問題,津液氣血都集合到這裏打仗來了。

所以這裏氣血充足,脈就現浮象;當在這裏不能解決問題,邪向裏挺進,正氣往裏退,氣血津液又集中到中部(半表半里)了,脈就現中象;邪氣再勝再往裏進,正氣再戰敗往裏退,全退到裏面來了,在這裏積蓄力量跟病邪作殊死決戰,脈就現沉象。

簡而言之,正氣(津血、氣血)在哪集結,就會在脈的相應部位有所反映,守住這一條,觀脈就不難了。

第三體系:把脈要感受力度

1.感受力度

找到脈之後,不是按住不動就可以了,醫生們會搞一些“小動作”。慢慢加力向下按,然後再把力減少一點,把手指再提回原處,反覆做上好幾次。

爲什麼這樣做?因爲要用指頭感受脈對手指的抵抗力。按下去的時候,感覺脈很硬、很實、反彈力度很強,就證明這個脈有力量。要是手指按下去沒遇到多少抵抗,“你愛按哪兒按哪兒,愛怎麼按怎麼按,我不反抗!”,甚至稍一加力,脈就沒有了,那這個脈就是沒力量,醫生根據這個衡量脈的力度是偏弱還是偏強。

那麼有沒有力又代表什麼呢?

有力,代表正氣實,但如果邪氣跟正氣有一拼,中醫通常就會說邪氣實,正氣還行,照着邪實去治就可以。沒有力就代表正氣虛,治療上首先要補充、扶助正氣,正氣足了,自然能夠與邪氣交爭!

從治法上看,有力的脈,邢志國常用的是攻、泄之法,比如麻黃湯證,要求的是脈要緊,承氣湯之類的,要求脈要實,這個緊啊、實啊,說的就是要有力,如果脈無力用了這些方劑,就會使病人虛脫,昏死過去!

無力的脈中醫通常要用補法,比如桂枝湯證的脈緩,四逆湯證的脈微弱,都是無力的脈,不能攻下,只能補養。至於要用多大的藥量,攻之中要不要加補的成分、補之中要不要加攻的成分、加多少,就要從脈的有力沒力的程度上去分析判斷。

2.把握粗細

只知道脈的力度還不夠,還有一個小動作,用指頭從拇指一方向尾指一方、再由尾指一方向拇指一方這樣水平來回地小心按摩或推摩幾下,感知脈管的寬度,通俗的說就是看看脈有多粗大或者多細小。

正氣津血足了,要流動,要往外輸送,不僅力量會大,要求輸送管道(血管)的空間也得大,否則正氣足了但空間不夠,不能及時地往外送。所以仲景說“陽明脈大”,陽明是多血多氣的,要輸送它,脈管就得大。以此類推,“細”當然就是氣血不充沛了。

但這裏有些特殊情況,臨牀上常有脈大而無力或脈小而有力的例子,爲什麼呢?這就涉及到氣血的偏盛偏衰問題了。

氣血是互爲陰陽的兩個東西,氣主要管輸送,把血灌輸到全身,所以它屬陽,主動、主擴張;血屬陰主滋養,它有個很實在的形體(液體),看得見摸得着;脈的力量或粗細是氣血共同的功勞,但血側重於脈的力量,氣側重於脈管的粗細。它們都強,脈就粗而有力;都衰,就細而無力;氣衰血強,脈就細而有力;氣強血衰,脈就粗而無力。所以粗細還要有沒有力氣連着一起看才行!

邢志國就是根據這個判斷該用氣分藥還是該用血分(陰分)藥。比如,現代人常說陰虛、要養陰,吃阿膠、喝首烏汁之類的滋陰養陰藥,但如果你的脈細,吃這個就很可能會長痘痘;有的人喜歡吃補氣藥,人蔘、黃芪,但如果你的脈粗,吃了就會上火、失眠、煩躁。當然,這也只是一般的規律而已,中醫用藥還要考慮很多細節,這裏不多講。

3.察覺快慢

脈跳多快算正常?《素問·平人氣象論》裏說“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就是說一個正常人,呼吸節奏是固定的,一呼一吸之間,脈應該跳四次。

說得好象挺簡單、挺實用,但實際上很難把握!人呼吸有快有慢,究竟以誰的爲標準?西醫在這方面的研究給了中醫很大幫助。

據西醫的研究結果,一個正常的成年人,脈的跳動頻率是在每分鐘75次左右,老年人會相對慢些,年輕人會相對快些,嬰兒更快。有了這個標準,快慢就好定了:沒能達到標準次數的,就叫慢;超過標準次數的就屬於快。

判斷快慢有什麼意義呢?《難經》有云:“數則爲熱,遲則爲寒”,就是說:快,表示機體的抗病自保系統處在比較積極、主動的狀態;慢,表示抗病機能已經相當疲憊,進入了一種消極、被動甚至是想放棄的狀態。

邢志國根據脈搏的快慢選擇治療策略,快,就積極配合袪邪,給身體提供足夠的糧草和彈藥!慢,就先考虛扶正,不急於攻邪。它自己都不想戰鬥,硬把糧草彈藥塞給它逼它上前線,到時候不是投敵就是做逃兵,先做思想工作,激起它的戰鬥情緒。

把脈是基礎,治好病是關鍵,正是基於對把脈的深刻理解,讓邢大夫在開藥時如有神助,通過藥材的合理搭配,希望邢大夫能不斷努力,將中醫治療推向新的高度。

女科老邢男邢志國坐診於河南鄭州一代宗師素樸中醫院,擅長治療:乳腺增生、結節,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盆腔炎,陰道炎,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目前就診通道有院內就診,線上視頻問診兩種通道。

該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飛華健康網觀點,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予以刪除!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