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中國人有“喝酒不傷肝”基因 但喝酒臉紅者應少喝

中國人有“喝酒不傷肝”基因 但喝酒臉紅者應少喝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閲讀: 74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喝酒臉紅者要少喝

中國人有“喝酒不傷肝”基因 但喝酒臉紅者應少喝

臉紅“罪魁禍首”是乙醛

受訪專家:北京地壇醫院肝病中心主任醫師謝雯

有些人喝點酒就臉紅,有些人喝酒時臉越來越白。同樣喝酒,為什麼有人變“關公”,有人像“曹操”呢?地壇醫院肝病中心主任醫師謝雯説,喝酒容易臉紅,是因為這個人的身體能高效地分解乙醇也就是酒精,卻無法高效分解乙醛,導致乙醛在體內的含量逐漸升高;喝酒臉白的人,體內乙醇脱氫酶和乙醛脱氫酶兩種酶都比較豐富,能快速將乙醛分解為乙酸,進而分解為二氧化碳及水。因此,喝酒臉紅的罪魁禍首是乙醛。由於乙醛的毒性遠遠大於各種酒類中所含有的酒精,因此,飲酒後容易臉紅的人,更容易被酒精所傷害,所以更要少喝酒。

酒後酒精會抵達

全身各個器官

謝雯説,白酒、紅酒、啤酒中均含有酒精,也就是乙醇,這是一種不需要消化即可吸收的物質。乙醇順着食道進入胃部,在這裏消化掉一小部分後,進入腸道,基本上所有的乙醇都會被人體吸收。被吸收的乙醇進入血液循環,隨着我們汗液、尿液還有呼吸道排出10%,剩下的就靠肝臟分解了。謝雯解釋説,乙醇會像水一樣被分配到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所以隨着體內酒精在血液裏的濃度升高,會影響到其它器官和大腦,長期大量飲酒後有些人會出現手抖、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俗稱為“酒麻木”。

解酒要靠兩種酶

人體內有兩種酶,一種叫做乙醇脱氫酶,另一種叫做乙醛脱氫酶,兩種酶共同作用,幫助解酒。酒精,主要在肝臟中的乙醇脱氫酶的作用下,從乙醇分解為乙醛,乙醛積聚將刺激肥大細胞釋放血管活性物質引起血管舒張而導致出汗、發音困難、噁心和心動過速等,毛細血管末梢擴張,人就開始出現臉紅現象。而乙醛在肝臟中的乙醛脱氫酶的作用下,將乙醛分解為乙酸,而乙酸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被排出體外,隨着乙醛被分解,乙醛導致的臉紅會慢慢淡去。

喝酒臉紅更要少喝酒

喝酒容易臉紅,是因為這個人的身體能高效地分解乙醇,卻無法高效分解乙醛,導致乙醛在體內的含量逐漸升高;喝酒臉白的人,是乙醇脱氫酶和乙醛脱氫酶兩種酶都比較豐富,能快速將乙醛分解為乙酸,進而分解為二氧化碳及水。

乙醇代謝中間產物乙醛的化學反應性和藥理毒性均較乙醇更強,不僅能損傷線粒體,而且能抑制肝細胞內谷胱甘肽的合成,使肝細胞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減弱,導致肝細胞損傷。

“喝酒臉紅的罪魁禍首,正是乙醛。”謝雯説,由於乙醛的毒性遠遠大於乙醇,因此,飲酒後易臉紅的人,可能更容易為酒精所傷害,應該更少的喝酒。(記者賈曉宏)

國人有“喝酒不傷肝”的基因嗎?

人們早就發現,給不同的個體相同劑量的酒精時,其對酒精的清除率有2至3倍的差異,因此推測這種差異與遺傳因素有關,但苦於找不到相關證據。隨着人類基因組學研究的進展,種族、遺傳以及個體差異成為目前酒精性肝病的研究熱點。

我國人羣中不同酒精代謝酶等位基因頻率及基因型分佈不同於西方國家,ALDH2*1/*1基因型是酒精性肝病患病的危險因子,ALDH2*2/*2基因型是酒精性肝病發病的保護因子,除此以外,現在已知的細胞色素P4502E1也是酒精性肝病的易感基因,目前已被廣泛研究。

研究顯示,不同種族之間ALDH2等位基因的頻率存在明顯差異,ALDH2*2/*2等位基因在高加索人、美國黑人、歐洲人和大部分的美國北部印第安人中幾乎缺乏,卻存在於大約50%的中國人和日本人中及40%的美國南部印第安人中,使得這部分人羣的乙醛能在乙醛脱氫酶的作用下迅速轉化為乙酸,再轉化為二氧化碳及水,而被排出體外,從而使得飲入的白酒迅速被代謝,而減少了酒精性肝病的發生。這可能是中國嗜酒人羣酒精性肝病的發病率低於西方國家的原因之一。

換言之,如果您體內存在ALDH2*2/*2基因型,多喝點酒,您也可以飄飄欲仙,而沒有患上酒精性肝病的風險!但是,目前此檢測應用於臨牀還有一段時間,想喝酒又不想得酒精性肝病的人們還得翹首以待。

相關閲讀:
>>喝酒臉紅酒量大?專家糾錯:喝酒上臉易患酒精肝
>>喝酒臉紅易患食道癌?專家稱常喝45度以上才會致癌
>>高科技產品可檢測酒量40分鐘從基因“讀出”
>>酒杯形狀會影響酒量有弧度酒杯飲酒量會更多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