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謹防“巨嬰”養出“巨嬰”

謹防“巨嬰”養出“巨嬰”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3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應用中心測評主管肖震宇


80後、90後這代人從小“在蜜罐里長大”,他們中的一部分人雖已成家立業、結婚生子,但欠缺獨立能力,常被貼上“巨嬰”標籤。這些人如何撫養好下一代,令人擔憂。

“巨嬰”實際上是關乎三代人的教育問題。大多數80後、90後從小受到父母的寵愛甚至溺愛,在同理心、寬容等方面不及有兄弟姐妹的孩子,耐挫性和吃苦耐勞精神也相對匱乏。其中一部分心智不成熟的80後、90後,進入社會後不能很好適應,成爲“啃老族”。現實生活的壓力下,父母給予子女適當的幫助無可厚非,但如果父母總以“都是爲了你好”爲名干涉子女,或者子女無休止地向父母索取而拒絕獨立,導致的不僅是家庭矛盾,還會使子女在養育自己下一代時充滿焦慮、無所適從。

謹防“巨嬰”養出“巨嬰”

80後、90後在養育孩子上的普遍焦慮會對下一代的心理健康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一方面,過度的關注和焦慮會讓孩子性格敏感。80後、90後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對教育的重要性有一定認知。他們在孩子很小時,就開始報名各種培訓班,唯恐孩子落於人後。孩子上學後,分數略有下降,就憂心忡忡地到處找家教。與此同時,他們對孩子的身體也格外關注,稍有磕碰就恨不得去三甲醫院掛專家號。焦慮情緒會感染給孩子,令孩子的性格敏感脆弱。另一方面,陪伴孩子時間少,導致親子關係緊張。現在的住房、教育成本比80後、90後父母輩生活的年代要高很多,因此這代人往往在職場上非常拼,加班、熬夜成了家常便飯,親子共處時間大大減少。一些年輕父母把陪伴責任推給自己的爸媽,或者電腦、手機等“電子保姆”,進而削弱了親子間的關係,讓親子衝突更爲突出。

我認爲,父母是“終身職業”,應該“持證上崗”、持續學習。對80後、90後而言,養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放下焦慮、擺正心態,認識到爲人父母應不斷學習。我呼籲,政府、社區等應爲年輕父母創造學習機會。比如,很多醫院在孕婦建檔後都會安排準媽媽參加孕婦學校,不妨考慮在此基礎上增加0~3歲父母如何教養孩子的課程,如情緒管理、嬰幼兒心理髮展等。在幼兒園和中小學開設家長學校,教授親子溝通技巧、家庭心理健康促進等。在社區,也可利用社區活動中心開設家庭學校。

如此,以個人、社區、政府三位一體的方式,向80後、90後普及親子心理學知識,謹防“巨嬰”養育出新一代“巨嬰”的窘境。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