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吃出來”的兒童肥胖慎用“飢餓療法”

“吃出來”的兒童肥胖慎用“飢餓療法”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3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17歲女孩減肥猝死訓練營”的報道讓人噓唏,兒童肥胖的問題也再次引發關注。據北京市疾控中心去年公佈的數據,從1991年至今的監測情況看,北京市中小學生肥胖檢出率逐年上升,由不到10%一路走高,目前達到20.74%,已處於歷史最高水平。肥胖也成爲影響本市中小學生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兒童肥胖如何界定?又該如何治療?

“吃出來”的兒童肥胖慎用“飢餓療法”

統計數據

6歲以上孩子的肥胖患病率上升速度快

首都兒科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米傑介紹,從1985年開始,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和衛生部等,對中國學生(涵蓋小學生、高中學生和大學生)的體質狀況每五年進行一次調查,2010年是最近的一次。

從這個數據來看,全國範圍,6歲以上孩子的肥胖患病率的上升速度非常快。在1985年,全國中小學生(6-18歲)的肥胖率平均只有0.13%左右,至2010年達到4.95%,上升了37倍。

北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吳玉筠介紹,在北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門診,200多斤的胖孩子並不是個例。“不少大男孩來內分泌門診不是來看肥胖,而是來看發育的。”吳玉筠說,有些胖男孩的家長是因爲孩子“小雞雞”太小來看病,一檢查才發現孩子血糖也高、血壓也高,這些孩子的家長沒覺得胖是病,還覺得孩子虎頭虎腦胖乎乎挺可愛;女孩太胖了則有可能是多囊卵巢綜合徵,這樣的女孩長大會不容易懷孕,“胖的影響面遠比家長想象的大。”

肥胖危險

慢性病早發,部分癌症與肥胖密切相關

米傑告訴記者,肥胖對兒童目前的健康危害,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生物學的危害,就是直接導致身體內的組織和器官出現一系列的生理和病理性改變,也可以說是一些疾病的早期症狀,比如說高血壓,血脂異常,糖代謝紊亂,甚至導致糖尿病,脂肪肝等。

除外,還有多囊卵巢綜合徵,15歲到45歲一般育齡女性,總人羣的發生率大概在5%—7%,而肥胖個體的比例更高,這可能直接導致女性一些性功能的發育異常,出現不孕症。女性的宮頸癌、乳腺癌,男性的前列腺癌,都跟肥胖密切關聯。這兩年,我國胰腺癌上升速度很快,這跟肥胖是非常密切相關的。現在隨着肥胖上升,一些消化道的腫瘤,如結腸癌和大腸癌,明顯增加。心、腦血管病和腫瘤等慢性病是一個長期發展過程,這些病並不一定是肥胖直接導致的,但從身體週期來說,肥胖者往往會讓這些慢性病提前發生。

還有一部分是社會學的危害,就是社會心理功能障礙,出現自尊,情感,就業等方面的問題。社會對體型有一個認知感,肥胖兒童容易被歧視,也容易自卑。

肥胖區分

多數兒童肥胖屬於吃得多、運動少

亞洲兒科營養聯盟主席,中國醫師協會兒童健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丁宗一表示,絕大部分兒童肥胖,都屬於單純性肥胖,指非病理性的和遺傳代謝性疾病造成的肥胖。而單純性肥胖是由生活方式造成的,導致脂肪組織在身體內過度增長。這個病有三個特徵,一個是進食量增加過多、過快,一個是運動量不足,還有一個行爲偏差。吳玉筠介紹,有一些疾病也可能導致肥胖。如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的腫瘤、腎上腺的皮質增生,包括腎上腺的癌,小孩兒也會有這類的病,也會出現肥胖。但是這跟沒有病的肥胖是有一定區別的,單純性肥胖的發生一般有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而孩子突然就胖了,這種往往是疾病的,或者是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了,就完全表現出來了。而且除了胖以外,會有一些其他的伴隨症狀。

單純性肥胖高發年齡段

出生時

以出生體重來看,超過4公斤的,屬於巨大兒,這些孩子是以後發生肥胖的一個危險因素,也就是主要人羣。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出生特別瘦小的孩子,也是以後發生肥胖的因素。

1歲以內的嬰兒期

如果非母乳餵養,家長很少按需餵養,往往會出現過度餵養,這是一個肥胖因素。第二個因素,過早和過度添加輔食,或者添加的成分不合適,也會導致肥胖。

6-7歲

醫學上這個時期叫做“脂肪重聚”年齡。孩子出生時,脂肪比例比較高,然後逐漸下降,正常發育的孩子,身體的脂肪比例到六七歲開始回彈。“脂肪重聚”的年齡越早,以後發生肥胖的危險越高。

青春期

這個時期可能對女孩子更危險,由於各種荷爾蒙的作用,女性脂肪的聚集速度更快。如果做體成分分析,隨着年齡增長,女孩子體重裏脂肪比例越來越高。

成年後

女性的孕育分娩期和更年期,也是容易發生肥胖的易感期。

如何判斷兒童肥胖?

3歲以下看生長曲線3歲以上看BMI

米傑告訴記者,3歲以下兒童的體檢和保健指導要遵循421原則,即出生至滿1歲期間,至少接受4次體檢,1歲至滿2歲前查體2次,滿3歲查體一次,以後每年都要體檢直到18歲成年,在上述體檢中,身高、體重都是必查的項目,由此計算出BMI,可以作爲監測和及時發現孩子是否超重或肥胖的依據。

判斷孩子是否肥胖,3歲以下的嬰幼兒主要通過記錄其生長曲線圖進行判斷,生長曲線圖由一條平均線及上、下兩條線構成的生長髮育區域,在區域內都屬於正常範圍。如果反映體型的指標超出上限,就胖了。

3歲以上及學齡期的兒童,主要看BMI指數,也就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的平方得出的數字,單位是千克/平方米(kg/m2),正確判定是否胖需要按照性別並對比每歲的標準值進行,但簡單判定孩子胖的方法可按照以下進行:學齡前兒童的BMI超過19kg/m2;小學三年級以下超過20kg/m2,小學四年級以上超過24kg/m2;初中生超過26.5kg/m2;高中生超過28kg/m2。

一般來說,目測都胖了的孩子,BMI指數肯定超了。簡單用BMI指數評價肥胖,有時會給出一種虛假的信息,如一個經常鍛鍊的,肌肉很結實的人,和一個虛胖的人,兩個人的BMI指數可能是一樣的,但是這種肌肉型的人,並不算胖,因爲前者體重中的肌肉和骨骼的比例較高,而脂肪所佔的比例可能並沒有超過標準。

此外,有些女孩子看着不胖,但實際脂肪比例達到35%、40%,也就是說體脂肪的重要佔體重的35%以上。這種能將總體重中分出脂肪、肌肉和骨骼等成分的重量及比例的檢測方法叫體成分分析。

要看總體重中脂肪比例

米傑介紹,一般來說,判斷肥胖,體成分分析並不是必需的。

但在青春期的孩子,如果覺得胖了,最好做一個體成分分析,因爲男孩子在這個階段,其體重中肌肉和骨骼的比例迅速增加,因此,體重上升或下降的變化往往是肌肉、骨骼在變化,而不是脂肪。如果不做體成分,表面看體重下降了,這可能是骨骼和肌肉在下降,實際上對孩子是有危害的。

如果按BMI指數判定爲中、重度肥胖的兒童,最好做體成分分析,結合肝臟超聲檢查,看看肝臟周圍及肝內的脂肪量及分佈情況。

現在已經有多種適合家庭使用的體成分分析儀器,外形類似體重計,只不過底盤上有兩個腳形大小的電極片,需要乾燥、光着腳踩上去,幾秒鐘體成分結果就出來了,同時也可以到專業機構,用更精確的儀器來檢測。

如何防治?

飲食控制不等於“飢餓療法”

丁宗一告訴記者,兒童肥胖防治的關鍵人物是家長。導致孩子肥胖的生活方式,包括了飲食、運動甚至行爲方式,這些都是在家庭氛圍中綜合形成的。因此,控制兒童肥胖,家長必須參加,而且家長要跟大夫一起討論。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改變。因爲回到家,孩子要跟家長生活,不是跟大夫生活。

不提倡兒童減肥這個概念,這本身就是錯的。兒童控制體重過度增長,主要是控制脂肪過度增長。但肌肉、骨骼還得接着長。要特別促進線性發育,就是長個。而且,正常脂肪的攝入還要有的,因爲脂肪與大腦發育息息相關。

肥胖的孩子要區別看待,比如肥胖的時間有長短。一個15歲的孩子,有的可能從一出生就胖,到現在已經胖了15年了,整個代謝異常就很嚴重;而有的孩子,是從脂肪重聚年齡開始胖起來的,還有的孩子可能是青春期纔開始胖的。胖的時間不一樣,對身體損害的也不一樣,同時還要考慮胖的程度,治療手段也自然不同。

總的原則是不建議用飢餓療法,但其與飲食控制不能畫等號。也不能用成人用的減肥方法,如藥物,理療,鍼灸,按摩,以及減肥手術。因爲兒童還在發育,沒有一個研究證明,這些方法對他以後的發育不產生負面影響,既然可能有潛在的危害,不能光考慮現在減肥的時點,還要考慮以後。

重度肥胖也需藥物或手術治療

米傑介紹,也並非所有的肥胖孩子都不需採用藥物和手術治療。這裏有一個原則,是否出現了肥胖合併嚴重的併發症。如果是10年前,兒童減肥不用藥不手術的觀點是合適的,但現在已經不適用了。

最近的研究發現,過去10年,雖然北京總體的肥胖率上升速度並不快,但有一個糟糕的現象,在肥胖人羣裏的中度和重度肥胖孩子的比例大幅度增加。而與肥胖相關的健康危害,不管是心理、生理,都是跟肥胖程度有關,肥胖程度越重,出現各種代謝異常的危險越高。

比如,在一般肥胖的孩子裏高血壓的比例是30%,到中重度的肥胖孩子裏高血壓比例高達70%,甚至會出現中、重度的高血壓。

一般肥胖的孩子裏,血脂異常(甘油三酯、低密,膽固醇)的比例在40%左右,但是要到中重度基本上80%—90%。

脂肪肝也一樣,中重度肥胖孩子中的脂肪肝比例達到50%以上,並多伴有肝臟酶學指標的升高,說明已經出現輕中度的肝臟功能損害。

這時,僅靠行爲方式來調試,已經來不及了,該用藥的一定得用藥了,該手術的,也要手術。

比如肥胖合併糖尿病,通過生活行爲干預,3個月或者半年沒有效果,必須得用藥,否則危害更大。因爲高血糖對大小血管都是一個嚴重的毒性作用,如果不用藥,持續下去可能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腎功能損害、眼底改變等系列靶器官的損害,甚至威脅生命。

另外,還包括極度肥胖的個體,已經導致生活行爲受限,這時,可以採取類似在成人使用的外科手術措施,先把肥減下來。期間,要用明確的,就是通過FDA,或者中國的CFDA批准的一些藥物,而且,用這種措施的時候,一定要嚴格監測兒童的各種生理指標。

■專家提醒

孕期兩階段或增加孩子肥胖風險

丁宗一介紹,脂肪細胞是在孕周第五週就出現了。根據脂肪細胞凋亡研究,在懷孕期間,有兩個階段容易給脂肪細胞以肥胖刺激,導致出生後有肥胖危險。一個是早期孕吐,前三個月,吐得厲害時得補充,因爲脂肪細胞有記憶能力,過度吐對脂肪是個飢餓的刺激,接受到這個信號,脂肪就會啓動保護機制,大量合成,導致過度吸收。另一個是懷孕後三個月,這時食慾比較好,體重一下子就上去了。脂肪細胞會在餓的時候增加合成。

因此等到出生以後,如果孩子不吃飯,受到飢餓刺激,脂肪的記憶就恢復了,開始大量合成,容易肥胖。如果孩子吃得多,脂肪自動就開始大量合成了,也容易肥胖。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