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淺表性靜脈炎的症狀都有哪些

淺表性靜脈炎的症狀都有哪些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92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淺表性靜脈炎的症狀都有哪些

淺表性靜脈炎的症狀有哪些?據介紹:淺表性靜脈炎是血栓性靜脈炎最常見的一種,該病導致患者無法正常行走,給患者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爲了能早日康復,患者應該積極參與治療。另外對疾病多一些瞭解,對疾病的康復也有很大的幫助,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淺表性靜脈炎的症狀吧!

可分爲以下幾種病型。

1.淺表性血栓性靜脈炎臨牀上常將其分爲淺表性良性血栓性靜脈炎和遊走性血栓性靜脈炎兩種。其區別主要是除病因外,前者多累及一條靜脈並繼續向上發展;而後者無一定形式,往往是一條或幾條靜脈同時或先後受累,此起彼伏地反覆發作。

(1)淺表性良性血栓性靜脈炎:淺表性良性血栓性靜脈炎,按其發病原因分爲;靜脈注射硬化劑、高滲溶液、抗癌藥物等,在內膜上引起化學性刺激,造成廣泛性損傷,產生靜脈炎並導致血栓形成的,稱爲化學性靜脈炎。由靜脈注射、長期插塑料管、打擊、扭傷等機械性損傷引起的侷限性靜脈炎稱外傷性靜脈炎等。

淺表性良性血栓性靜脈炎多見於下肢的大隱靜脈及其分支和上肢的靜脈,常限於一條靜脈,嚴重時向近端及其大的分支發展。急性發作時可以沿病變靜脈觸及疼痛和壓痛的皮下硬索。或呈節段性分佈的卵圓形結節。累及周圍組織時發生靜脈周圍炎,以致相鄰皮膚紅腫和溫度升高,可隨皮膚移動。發病後可能有輕度全身性症狀,但白細胞一般不升高。痊癒時疼痛減輕,紅腫消退,留下色素沉着斑或皮下硬索。當側支循環建立和再通時,硬索亦可能逐漸消失。因系淺靜脈病變,血液迴流一般不受影響。故不引起肢端水腫,若併發深靜脈病變或累及靜脈瓣時,則可能發生嚴重組織水腫和慢性靜脈功能不全表現。

(2)遊走性血栓性靜脈炎:主要累及淺靜脈,而腦、肝、腎、腸繫膜和肺等的深靜脈亦可發生,但一般以下肢、臀和腹壁爲常見。表現爲節段性皮下硬索或硬結,有疼痛和壓痛。相鄰皮膚紅腫,2~4周後消退,遺留色素沉着斑,而在另一條或另一段靜脈又發生新的損害。於是一部分消退,一部分新發,以致幾個部位存在不同期的損害。本病原因不明,但與兩種疾病有密切關係:①它往往是潛在性內臟癌的早期表現,原發性內臟癌涉及胃,肺、胰和膽囊等部位,而與胰腺體和胰尾部癌的關係最爲密切。②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有密切關係,是其早期表現或整個病程中的一個階段的臨牀表現,Behcet病的血栓性靜脈炎也可能屬於這一類疾病,不同的是後者深和淺的不同管徑靜脈均可發病,而前者主要是侵襲淺層中小靜脈。

2.深靜脈血栓形成按其發生部位和病情不同可分爲以下兩種

(1)小腿深靜脈血栓形成:常發生於小腿深部靜脈,如脛後靜脈和腓靜脈等。機化的血栓可能引起局部靜脈阻塞和炎症反應,由於血栓範圍一般較小,炎症較輕,對血液迴流也不大。其症狀一般不甚明顯。通常是在活動後感腓部肌肉沉重和疼痛,嚴重時有抽痛。少數患者在血栓向近側擴展影響到主幹靜脈時纔會有明顯症狀,如產生明顯的組織水腫、局部症狀和發熱。特徵性的表現是腓腸肌處疼痛和壓痛。檢查時將小腿伸直,足向背屈,腓腸肌內病變靜脈受牽引而引起疼痛,稱爲Homan徵。Homan徵陽性、腓腸肌深部組織壓痛(Neuhof徵)和被動伸足或趾背屈引起小腿下部疼痛,均有助於小腿深部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另外,腓腸肌周徑較健側增大5cm以上,踝部輕度水腫伴淺靜脈怒張,也可能是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表現。小腿深靜脈血栓形成雖可兩側均發生,但不一定對稱,可與由心、肝和腎等疾病引起的組織水腫相區別。

(2)髂、股血栓性靜脈炎:典型表現是:①整個下肢瀰漫性水腫;②皮下靜脈怒張和皮膚青紫;③股三角區壓痛。常有發熱、心動過速和白細胞數增高等。由於瀰漫性水腫引起皮膚緊張、蒼白,壓下有凹陷;皮下靜脈呈網狀怒張;有難以耐受的疼痛和沿靜脈特別是股三角區的壓痛。出現這種現象者稱爲疼痛性股白腫(phlegmasiaalbadolens)。若是靜脈血栓形成不只是在主幹靜脈而發展至廣泛的分支或深達肌組織,而毛細血管壓和組織壓又超過動脈壓時,則可發生嚴重的組織水腫。局部溫度降低,小腿以至足背出現瀰漫性青紫,並可能引起股動脈痙攣和動脈搏動消失,最後發生組織營養障礙以至靜脈壞疽。此種情況稱爲疼痛性股青腫(phlegmasiaceruleadolens)或青紫性血栓性靜脈炎(bluethrombophlebitis)。由於以上病變主要是在主幹靜脈有血栓形成,管腔閉塞,對血液循環影響較大,同時能產生靜脈周圍炎,影響鄰近淋巴管或引起動脈痙攣,所以症狀和體徵均較嚴重。

現在大家都瞭解了淺表性靜脈炎的症狀,那麼接下來就要根據這些症狀來判斷進而有效的進行治療。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