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流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流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3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我們生活中,流產,大家都聽說過,是孕婦的一種現象,那你知道什麼原因會導致孕婦流產嗎?在流產後吃什麼食物有助於產後恢復呢,在流產後要注意哪些事項呢,接下來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流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1、胚胎本身的因素

胚胎本身染色體異常是自然流產中最常見的原因。有文獻報道,約有46%-54%的自然流產和胚胎染色體異常有關。且發生流產的時間越早,胚胎染色體異常的機率越高。比如21三體、18三體、13三體等。是自然界優勝略汰的結果。

流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2、母體的因素

比如母體內分泌異常(黃體功能不良、多囊卵巢綜合徵、高泌乳素血癥、甲狀腺功能異常)、生殖道器官畸形(單角子宮、雙子宮、子宮縱膈、)生殖道感染(細菌感染、支原體感染、衣原體感染等)

3、免疫因素

抗磷脂抗體陽性、封閉抗體陰性。

4.其他方面的因素

全身慢性疾病、嚴重營養不良、環境毒性物質(過多接觸物理化學物質,如砷、鉛、苯,放射性物質X線等)。

所以說多方面的原因都可以引起自然流產,而自然流產的臨牀表現主要就是陰道出血和腹痛,臨牀類型也比較多,可以表現爲先兆流產、難免流產、不全流產、完全流產、稽留流產等。

不同的類型所表現的症狀輕重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當懷孕早期有陰道出血腹痛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醫生會根據病史、體格檢查、輔助的B超檢查來確定具體是哪種類型,再製定合理的治療處理方案。

流產後要注意什麼

1、流產後要注意臥牀休息

大家一定要記住在做完手術流產之後的兩個星期之內會一定要臥牀休息,不能夠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休息的時間一定要充足。

2、流產後要多吃一些有營養的食物

做完手術流產之後要多吃一些有營養的食物,如瘦肉,雞肉,雞蛋,牛奶和豆類等食品,這些食物能夠及時的提供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還能增加營養幫助身體的恢復。

流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第2張

3、流產後要禁止夫妻生活

在做完流產手術之後要在30天之內不能夠進行夫妻生活,避免造成感染。

4、流產後要注意保持清潔

小編要提醒的是,在做完流產手術之後會有分泌物流出,這時候應該每天都要用溫清水清洗,保持清潔以免感染。

5、流產後不能夠洗坐浴

做完流產手術之後要注意在兩週之內或者是還有血流出的情況下不能夠洗坐浴,避免感染,如果想洗的話可以洗淋浴。

6、流產手術身體恢復後要注意避孕

流產手術身體恢復之後注意進行採取避孕措施,因爲人流後經期不穩定,不預防的話可能會造成再次懷孕的。

流產後吃什麼好

1、補充足量的蛋白質

蛋白質是抗體的重要組成成分,如攝入不足,則機體抵抗力降低。同時蛋白質是在感染的預防中不可缺少的營養。流產後半個月之內,蛋白質每公斤體重應給1.5克~2克,每日量約100克~150克。

大豆、各種肉食、蛋、奶,乃至五穀都能提供大量的蛋白質。因此,流產後可多吃些雞肉、豬瘦肉、蛋類、奶類和豆類、豆類製品等。

2、多攝入維生素A

維生素A對於維護膜組織的健康、促進修復有着特別的好處。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性食品,在肝臟中含量特別豐富,植物來源的類胡蘿蔔素也具有一定的維生素A活性。葷素搭配的飲食可以提高維生素A的吸收利用度。

3、補充足夠的鐵質

補充足夠的鐵質,以預防流產後貧血的發生。補養的時間以半月爲宜,平時身體虛弱、體質差、失血多者,可酌情適當延長補養時間。像黃芪、阿膠、紅糖、大棗、糯米、粳米、老雞、生薑、菠菜、烏梅等都有着不凡的收斂止血、補氣補血的功效。另外,豬肉、動物肝臟、血豆腐也有補鐵生血的作用,可以多吃點。

4、補血補氣靠飲食

傳統醫學認爲人工流產之後常出現的虛弱、蒼白、腰痛、容易疲勞是因爲氣血兩傷所致。的確,流產會導致失血,而疼痛、緊張會傷氣,年紀稍長之後對流產的損傷會更爲敏感,常常需要更長的時間進行氣血雙補。

說到補養氣血,有許多傳統的食療方法值得借鑑,像黃芪、阿膠、紅糖、大棗、糯米、粳米、老雞、生薑、菠菜、烏梅等都有着不凡的收斂止血、補氣補血的功效。另外,豬肉、動物肝臟、血豆腐也有補鐵生血的作用,同時攝入充足的維生素C更能增加鐵質的吸收和利用的效率,爲此飲食上需要注意葷素搭配纔是。

流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第3張

5、膳食纖維必不可少

在人流之後應用抗生素的幾天內,爲了維護腸道健康,需要藉助多種植物營養素,像蔬菜和水果中的可溶性膳食纖維,粗糧和雜豆中的不可溶性膳食纖維,都能爲腸道正常的菌羣提供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維持平衡態。

通過文章的介紹,我們瞭解到,導致流產的原因有母體因素、胚胎本身的因素等,另外小編要提醒的是大家一定要記住在做完手術流產之後的兩個星期之內會一定要臥牀休息,不能夠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休息的時間一定要充足。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