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經常流鼻血可能是這些原因

經常流鼻血可能是這些原因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3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經常有人會突然流了鼻血,可能是天氣乾燥的原因,也有可能是自己不小心弄傷的,但也有天天流鼻血的,那這時我們就要注意了。那經常流鼻血是什麼病?流鼻血的原因?流鼻血吃什麼好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經常流鼻血可能是這些原因

經常流鼻血是什麼病

1、鼻竇炎

一個或多個鼻竇發生炎症稱爲鼻竇炎,累及的鼻竇包括:上頜竇、篩竇、額竇和蝶竇,這是一種在人羣中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鼻竇炎可分爲急性、慢性鼻竇炎2種。急性鼻竇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細菌與病毒感染可同時併發。慢性鼻竇炎較急性者多見,常爲多個鼻竇同時受累

2、鼾症

患者熟睡後鼾聲響度增大超過60dB以上,妨礙正常呼吸時的氣體交換,稱鼾症,5%的鼾症患者兼有睡眠期間不同程度憋氣現象,稱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臨牀表現嚴重打鼾、憋氣、夜間呼吸暫停、夢遊、遺尿和白晝嗜睡,還可伴有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繼發症,如高血壓、心臟肥大、心律不齊,30%患者肺功能檢查有不同程度慢性肺損傷,此外尚有情緒壓抑及健忘等。

3、鼻息肉

鼻息肉爲鼻部常見病,好發於成年人,多見於上頜竇、篩竇、中鼻道、中鼻甲等處。

4、心血管

據報道以高血壓爲病因的鼻出血佔10%至25%,一般由高血壓引起的鼻出血發生在清晨或活動後。由於出血部位在後鼻道,加上血壓很高,血管彈性差,出血較猛,當患者看到出血較多,心情會緊張而使血壓升高,導致出血不止。

5、發熱性疾病

當患感冒、扁桃體炎、肺炎或腮腺炎等疾病時,會出現高熱的症狀,此時,鼻黏膜的血管會充血腫脹,甚至造成毛細血管破裂而出現鼻出血。

6、血液系統疾病

經常流鼻血是什麼病呢?有些血液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白血病等,鼻出血常常是早出現的症狀。

7、鼻炎

發生在鼻腔黏膜以及黏膜下層部位的一種炎症表現,多是以慢性形式存在。其症狀主要爲鼻腔腫脹充血,並會有鼻塞、多涕等症狀,發展較爲嚴重的時候還會使得人們的嗅覺下降,咳嗽多痰,甚至還會導致流鼻血事件。

經常流鼻血可能是這些原因 第2張

流鼻血的原因

1、外傷

鼻和鼻竇外傷可合併顱前窩底或顱中窩底骨折,損傷篩前動脈或頸內動脈,一般出血較劇,危及生命、鼻或鼻竇手術損傷血管未及時發現或未妥善處理,或挖鼻、用力擺鼻.劇烈噴嚏、鼻腔異物、經鼻插管以及氣壓急驟變化等損傷鼻粘膜血管,均可引起出血.

2、鼻腔和鼻竇炎症

各種鼻腔和鼻竇炎症均可因粘膜病變損傷血管而出血。

3、腫瘤

鼻、鼻竇或鼻咽部惡性腫瘤潰爛出血早期常反覆少量出血,晚期破壞大血管可致大出血,血管良性腫瘤如鼻咽血管纖維瘤和血管瘤出血一般較劇.所以說。對於流鼻血,不僅僅大量出血需要引起注意,小量的出血更應提高警惕,在發現有小量流鼻血時,必須仔細查找出血原因。

4、鼻中隔病變

鼻中隔各型偏曲、鼻中隔糜爛、潰瘍或穿孔是出血之常見原因。

經常流鼻血可能是這些原因 第3張

流鼻血吃什麼

1、銀耳

流鼻血經常是因爲天氣乾燥導致的,銀耳具有而銀耳具有清肺潤肺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保養類食物,經常流鼻血的患者多食用銀耳羹不僅可以幫你清除肺上的火,而且還可以達到保健的效果。

2、蓮藕

據《本草經疏》記載,“藕生者甘寒,能涼血止血、除熱清胃,主消散淤血、吐血、口鼻出血、產後血悶,治金瘡傷折及止熱渴、霍亂、煩悶、解酒等”。對無特殊外因的鼻出血患者,每日1~2次飲1小酒杯鮮藕汁也能收到效果。此外,藕節可以止血,女性可以用紅糖加藕節煎水使用。

3、紅棗

經常流鼻血勢必會造成身體虛弱、血液流失嚴重,而棗子素有補血養氣的功能,因此如果是經常流鼻血的患者不妨多食用紅棗,既可補充流失的血液,還可補氣養顏,何樂而不爲呢。

4、花生米

花生中有豐富的脂肪酸,並且不含膽固醇,可以有效的清理血管,花生米對於部分因凝血機制差而導致的鼻出血有一定緩解作用。沒有去掉紅外衣的花生能增加血小板含量,改善血小板質量,改善凝血因子的缺陷,因此有促進凝血的作用。每天可適量吃生花生,對養胃有一定好處。花生要連着紅衣一起吃,女性經期、孕期、產後和哺乳期更應該常吃,而且花生紅衣還有生髮、烏髮的效果。

5、柿子

柿子有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的水果要高出兩倍,柿子味甘澀,性寒,可以養肺護胃,清除燥火,經常食用能夠補虛、止咳、利腸、除熱的作用。

6、葡萄

葡萄能滋養肝腎之陰分,止消渴,潤筋骨,利目視,而且降火的效果不錯,又能通腸胃,是暑熱季節非常有益的水果。

總結:流鼻血的問題可大可小,平時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不要熬夜,多喝水,保持身體在一個健康的狀態下。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多運動,這樣可以增強我們的體質,面對病原時能夠有效抵禦哦!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