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發現飢餓原因:調控覓食分子蟑胺在作怪

發現飢餓原因:調控覓食分子蟑胺在作怪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5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水果放久腐爛,果蠅不請自來,這一行爲背後有一整套精密和複雜的機制。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王立銘課題組,通過在實驗室中重現果蠅的覓食行爲,第一次在動物中發現了一種調控覓食行爲的分子蟑胺,沒有這種分子,果蠅即使餓了也不會去找吃的。這爲我們揭開了關於“吃”的奧祕的冰山一角。

發現飢餓原因:調控覓食分子蟑胺在作怪

當你感到飢餓時,平時不愛吃的食物,也會覺得特別香。“我們實驗室關心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動物如何感知餓以及餓了之後會幹什麼。”王立銘說,這個過程至少包含兩個獨立的步驟:一是大腦檢測到體內的生物信號,判斷出體內的能量或者營養物質不足了;二是由此引發的情緒和行動上的反應。

果蠅是科學家們最爲青睞的模式生物之一。怎麼判斷果蠅餓了?課題組選擇了“覓食”作爲判斷標誌。覓食有三項關鍵特徵:活動性增強,目的性明顯,伴隨策略選擇。這三條,在課題組建立的果蠅“飢餓模型”上都一一滿足。特別有趣的是,果蠅也和人類一樣,肚子飽的時候行爲相對理性,而飢腸轆轆的果蠅大規模出現了“飢不擇食”的行爲。

科研人員找到了一種神經遞質——蟑胺,這種分子在結構上與人體的去甲腎上腺素極其相似。“我們發現,沒有蟑胺,飢餓的果蠅就不會發生覓食行爲,即使它們的身體機能上是完整和正常的,沒有運動障礙。”科研人員判斷,蟑胺就是飢餓引發的覓食行爲的一個關鍵分子。

對研究人員來說,這個最新研究還揭示了“覓食”與“進食”背後更加豐富的內涵。“通常認爲飢餓是通過一個單一的神經中樞檢測到,並引發一系列情緒和行爲。但我們的研究提示,至少在果蠅裏,當大腦感受到飢餓的時候,引發覓食和引發攝食可能是完全獨立的兩套體系。蟑胺的缺失,阻斷了果蠅的覓食行爲,但並沒有阻斷它的攝食行爲。就像兩個神經‘泵’,一個被破壞,另一個還能正常運行。”王立銘說。

王立銘說,對於吃的研究,實際上是在研究人腦如何檢測身體內部的信號並作出一系列反應。果蠅中的發現確實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理解人類的大腦,理解我們如何感到飢餓,如何決定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吃什麼樣的食物;以及我們爲什麼對美味的誘惑難以抵擋,又該如何保持健康和合理的飲食習慣。

“儘管小小的果蠅和人類之間存在巨大的差別,但是如何感覺飢餓、如何尋找食物應該是保證動物生存繁衍的基本機能,可能存在進化路徑上高度保守的調控機理。”王立銘說,期待這一研究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類大腦,並有朝一日幫助理解包括厭食症和貪食症在內的相關代謝疾病的致病機理。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