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華農發現“超超級細菌” 所有抗生素束手無策

華農發現“超超級細菌” 所有抗生素束手無策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4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個號稱讓所有抗生素藥物都束手無策的“超超級細菌”日前登上了醫學領域的熱搜榜,成了臨牀治療的一項巨大挑戰。華南農業大學國家獸醫微生物耐藥性風險評估實驗室科研人員在一隻患病寵物貓身上發現一株大腸桿菌,該大腸桿菌攜帶了一個雜合質粒,可使菌株對碳青黴烯類和粘菌素兩種藥物同時耐藥。

華農發現“超超級細菌” 所有抗生素束手無策

“碳青黴烯類抗菌藥是臨牀治療多重耐藥革蘭氏陰性菌感染最重要的抗菌藥之一,一旦碳青黴烯類藥物失效,粘菌素可作爲有力補充。”華農獸醫學院國家獸醫微生物耐藥性風險評估實驗室孫堅副教授介紹,由於抗菌能力強,粘菌素也一直被視爲人類抵抗耐藥菌的“最後一道防線”。

2009年,在印度新德里發現的碳青黴烯酶NDM-1,雖然僅僅攜帶了一個耐藥基因,其卻能抵抗所有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如青黴素、頭孢菌素和碳青黴烯類等藥物,因此得名“超級細菌”。2015年底,華農國家獸醫微生物耐藥性風險評估實驗室則在中國境內的動物和人醫臨牀菌株中發現了粘菌素耐藥基因mcr-1。“‘超超級細菌’則是前兩類‘超級細菌’耐藥基因的雜合和重組。”孫堅解釋。

細菌感染是人類死亡的第一殺手,人類對於這種“超超級細菌”是否真的完全束手無策呢?孫堅表示,實際上,“超超級細菌”對所有抗生素都耐藥的說法並不準確,它是一種“泛耐藥細菌”,即細菌對常用抗菌藥物幾乎全部耐藥,而並非“全耐藥細菌”。就目前情況來看,利用常規治療手段對付“超超級細菌”已沒了效果,因而,科學家對非常規治療手段則給予期望。

質粒的水平轉移是導致耐藥性氾濫的一個主要原因。質粒是常見的一種基因轉運載體,它可以在不同細菌之間相互傳播。“比如一個質粒攜帶AB兩種抗生素的耐藥基因,另一個質粒攜帶CD兩種抗生素的耐藥基因,兩種質粒的雜合便同時對ABCD四種抗生素耐藥。”

華南農大劉雅紅教授團隊通過進一步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在分離出的這株大腸桿菌中不僅同時攜帶blaNDM-5和mcr-1兩個耐藥基因,且兩個基因同時位於一個可接合轉移的雜合質粒中。基於此,研究團隊提出了雜合質粒形成的模型。這種雜合的方式尚屬首次發現,爲後續進一步研究相似的雜合質粒提供了可行的範本。

暫無人類感染“超超級細菌”案例

“目前只在患病動物身上分離出‘超超級細菌’,還沒有案例顯示人類已經感染到‘超超級細菌’。但是,由於人與動物之間的親密關係,並且目前存在傳播方向不確定的問題,是否會傳播到人身上,還有待觀察,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孫堅介紹,超級耐藥基因的易感人羣多是危重病人、長期住院患者、長期使用抗菌藥物患者以及接受侵襲性操作治療的患者等,而機體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則能夠抵抗許多耐藥菌。

此外,雖然腸道是易感染細菌的“重災區”,呼吸道或傷口感染等也同樣不容忽視。

在動物身上發現了超級耐藥基因細菌,就一定表示超級細菌是從動物身上源起的嗎?“耐藥基因的溯源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雖然現在還沒有最終結論,但是目前的觀點普遍認爲,環境纔是耐藥基因的來源。”劉雅紅解釋。

“想要扭轉目前超級耐藥性細菌肆虐的局面,必須控制抗生素濫用現象,合理、科學地使用抗生素。”劉雅紅強調,雖然“超超級細菌”傳播渠道還未完全蓋棺定論,但控制抗生素濫用確是必然,減少抗生素的濫用必然毫無疑問是抗擊“超超級細菌”大舉進攻的首要工作。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