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中國年均54.4萬人猝死 僅1%復甦成功

中國年均54.4萬人猝死 僅1%復甦成功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0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年均54.4萬人猝死 僅1%復甦成功

針對各種急性危重症,院前急救是現代急救醫學中無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療戰線的最前沿,挽救生命的主戰場,往往也是最後一道防線。

什麼是急性危重症?比如,一個人突然發燒,你說急不急?當然急!但不重,一般不會危及生命,患者完全可以自己或在家人護送下去醫院看急診。再比如,一個肝癌的患者,你說重不重?當然重!但不急,可以不用救護車,甚至連急診都不用去,直接到門診治療或住院治療就可以了。

那什麼時候需要我們急救醫生呢?還是以剛纔那兩種患者爲例。發高燒的患者突然抽搐、昏迷了,肝癌的患者突然大出血了,這兩類患者都是“又急又重”,甚至有生命危險了,必須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此時就該我們急救醫生出手了!在撥打急救電話時,有幾點需要注意說清楚。

①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患者身份不明時說明性別、大致年齡。

②患者當前的簡要病情,已經採取了哪些措施,有何效果。

③患者當前位置的詳細地址,如小區的名稱、樓號、單元號、樓層、房間號。

④如果突發災難事故,應說明事故性質,比如火災、塌方、車禍等,並說明受傷的大概人數等。

⑤其他應該說明的情況,以及急救中心受理臺詢問的其他問題。

⑥約定好等候、接應救護車的確切地點,儘量避免或減少救護車因地理環境生疏而造成的延誤,以便醫生能快速、順利地到達患者身邊。等車地點最好選擇在就近的公交車站、較大的路口、著名的單位門前、標誌性建築、醒目的公共設施等處,這至關重要。

等候急救中心受理臺掛機後,再結束通話。結束通話後,儘量提前到約定地點,接應救護車;見到救護車後,應主動上前接應,帶着急救人員趕赴現場。在接到救護車前,應始終保證電話通暢,以便隨時與急救中心受理臺或救護人員保持聯繫。在救護車到來之前,切忌提前將患者進行挪動,否則可能加重患者病情。

發生猝死需要救命了,該指望誰?要我說,猝死的急救不能只是指望醫生和急救中心。爲什麼這麼說?

從發病到想起打急救電話,到電話接通,描述完病情,說清楚地址,再到急救中心調配醫生和車輛,救護車飛速趕往患者發病地點;然後,急救醫生提着診箱、心電圖機、除顫器、氣管插管箱,可能還有電動心臟按壓泵等急救設備,全套裝備加起來一共30多公斤,急急忙忙趕到急救現場,這其中的每一個過程都需要花時間。如果一切順利,醫生可能在15分鐘之內就到了,而如果運氣不好,遇到急救電話打不通,或者醫院人手不夠無法派車,或者再遇到大堵車,醫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到,情況就不容樂觀了。

多少次,我們急急忙忙趕到現場,患者家屬卻一臉不高興:“你們怎麼回事啊?怎麼這麼晚纔來?”此時,就算心裏有再大的委屈,我們也得忍着,家屬心裏着急,我們得理解。

美國每年平均約有45萬人發生猝死,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西雅圖地區的復甦成功率就高達43%;而中國每年平均約有54.4萬人發生猝死,復甦成功率不足1%。中國和美國的搶救成功率爲什麼如此懸殊?

我手上有一份2008年的資料:美國西雅圖,急救反應時間在5分鐘內,急救半徑2—3公里,平均每2萬—3萬人一輛救護車,急救普及人口達到70%;而中國北京,急救反應時間平均15分鐘,急救半徑5—7公里,平均每10萬人一輛救護車。北京急救中心每天最多時可接到2萬多個急救電話,出2000多次車,還是無法滿足全部需要。北京舉辦奧運會期間,要求北京市民每80個人中有一個學會急救,即使這樣,急救普及率也遠遠不及歐美國家。

很多次,我們開着救護車以最快的速度衝到急救現場,看到患者已經停止了呼吸,而周圍的人卻手足無措,不知道怎麼施救,就感到我國公衆不僅缺少急救知識、急救技能和急救設備,更缺少急救意識。

發生猝死,最重要的是患者身邊的人立即施救。不要以爲打了急救電話就萬事大吉,在急救醫生到來之前,及時開展現場自救、互救,纔有可能救人救己,這就是學會急救的意義!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