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30歲小夥胸痛上網“自診”出冠心病

30歲小夥胸痛上網“自診”出冠心病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69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今,隨着科技進步、互聯網信息發達,人們在很多時候足不出戶就能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就連很多醫學知識也可以在網絡上搜到。不論是大病小病、這疼那疼,人們總會習慣性地在網上查一查。然而,自己的感受究竟是不是網上所說的某一種疾病呢?前不久,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就接診到一位“沒病亂投醫”的年輕人,因爲感到胸痛,他一直在網上潛心搜索相關病症,最後“確定”自己得了冠心病。爲了治療“冠心病”,這位年輕人在心內科門診足足“駐紮”了好幾個月,最後被醫生告知,自己得的是癔症,“焦慮情緒發作”纔有了胸痛的感覺。

30歲小夥胸痛上網“自診”出冠心病

網上“自診”出了冠心病

30歲的吳帆(化名)是一名交通協警,工作性質決定他常常要熬夜值班。吳帆說,自己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興趣愛好,工作之餘,就喜歡喝喝酒、打打麻將。

大約半年前,吳帆患了一次重感冒。打那以後,只要天氣潮溼悶熱,他就感覺到特別胸悶。“我也不知道怎麼會這樣,好端端的會有胸悶的感覺,有的時候如果活動劇烈,心臟還會感到疼痛,胸部也感到隱痛。”

吳帆將“胸悶”“胸痛”“心痛”等關鍵詞輸入到了網絡搜索欄,各種搜索結果躍然於屏幕上。最常見的網友和專家說法,就是“心臟問題”和“肺部問題”。這可把吳帆嚇得不輕。根據網上的答案,吳帆到醫院把心內科、呼吸科、消化科掛了個遍,心電圖檢查、心臟B超、肺部CT、肺功能、胃鏡、腸鏡、平板運動試驗等檢查做了一大堆。可奇怪的是,所有檢查結果都顯示正常,只有胃鏡提示有輕度糜爛性胃炎。消化內科醫生叮囑吳帆,只要戒酒戒菸、清淡飲食少熬夜,吃一些抑酸、保護胃黏膜的藥就可以了。

不是“冠心病”其實是心病

按醫囑服完胃藥後一個月,吳帆去了消化內科做複查,醫生表示胃炎已經轉好,沒有任何問題。可讓吳帆鬱悶的是,胸悶胸痛症狀和之前相比並沒有任何好轉。於是他再一次在網上查詢資料。這一回,吳帆覺得自己的症狀跟冠心病病人症狀很相似,而且越看越覺得像,並一直糾結自己是否需要做冠脈造影檢查。

就這樣,吳帆在門診兜兜轉轉了好幾個月,不管心內科的醫生怎麼解釋,小吳一直懷疑自己心臟有問題,人也日漸消瘦,胸悶胸痛等症狀還是反覆發作。

心內科魯明醫生詳細詢問了小吳最近半年的生活情況,逐漸發現了他“胸痛”的原因。“我在跟他的交談中瞭解到,小吳跟他愛人在這大半年時間裏一直鬧離婚,因爲家庭關係問題,小吳的工作狀態很不好,晚上的睡眠也不好。因爲在心內科實在查不出問題,我建議他去心理科尋求幫助。”

心理科醫生在爲吳帆詳細評估後,診斷他爲“焦慮情緒發作”。經過緩解情緒等藥物治療後半個月,吳帆明顯感覺胸痛的症狀好多了,很少再會復發。

胸痛胸悶別盲目就診

魯明說,隨着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年輕人的壓力陡增。門診常常會碰到年輕人因胸悶胸痛不適來就診。這些患者有高學歷,經常自己先網上查詢下“診斷”。“我們醫生不建議患者盲目就診,把自己的症狀和網上查詢的資料對號入座。一個人究竟得沒得病、得什麼病,還是需要臨牀表現結合客觀檢查進行診斷的。”魯明說,“年輕人碰到胸悶胸痛症狀不一定就是心臟的問題,需要結合症狀發作的誘因、臨牀表現等綜合評估。在繁忙的工作環境下,年輕人需要調整身心,勞逸結合,注意調理身體,適當運動增強體質,定期體檢。”

“像吳帆這樣的患者,相信每一個坐過門診的內科醫生都會遇到。在每天接待的病人中,有30%-50%的人聲稱自己頭暈、頭痛、心慌、胸悶、胃部不舒服,但多次檢查都得不到明確的結果。”魯明說,“我和心理醫生也交流過,這種情況其實是患者將心理的問題轉化爲軀體上的不適。許多人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當生活中出現了一些變故,情感交流受阻,對愛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如果找不到恰當的方式彌補,就可能通過軀體不適的方式表達。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