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深圳醫生多點執業試點4年僅328人申請

深圳醫生多點執業試點4年僅328人申請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0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深圳醫生多點執業的政策很快就要鬆動,我們盼望醫生能快點流動起來。”說這句話的是深圳知名民營中醫連鎖坐堂診所和順堂的一位負責人。在和順堂,“多點執業”是一個非常敏感又禁忌的話題,過去4年來,他們一直推動並邀請公立醫院的名中醫來多點執業,卻被公立醫院視爲不光彩的“挖人”,而一些臨近退休的名中醫來坐診也只能偷偷摸摸,因爲“見光必死”。

深圳醫生多點執業試點4年僅328人申請

1月12日,國家衛計委公佈了《關於推進和規範醫師多點執業的若干意見》,意味着醫師多點執業門檻降低,未來更多醫師將從公立醫院中獲得“解放”,醫生“走穴”不必再偷偷摸摸。

醫生多點執業,有助於統籌共享醫療資源、方便基層羣衆看病就醫、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然而,現實中醫生多點執業卻“叫好不叫座”。從2010年開始試點醫師多點執業,深圳已經走了4個年頭,卻只有328名醫生備案進行多點執業。

今年上半年,深圳將全面放開醫師執業地點限制,深圳醫生申請多點執業有了進一步“鬆綁”的可能,更多的醫生或將從公立醫院中獲得“解放”。不過,業內人士也表示,“單位人”體制仍是醫生多點執業的最大阻礙,只有讓醫生由“單位人”變爲“自由人”,多點執業纔可能真正實現。

A

兩大突破給醫生“鬆綁”

1月12日,國家衛計委公佈了《關於推進和規範醫師多點執業的若干意見》,根據意見,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從事同一專業工作滿5年,最近連續兩個週期的醫師定期考覈無不合格記錄的醫師,經第一執業醫療機構同意後,可以進行多點執業。從國家政策來看,醫生進行多點執業仍需經過所屬單位的批准,這無形中仍爲多點執業設置了一道厚厚的“玻璃門”。

爲了打破這道厚厚的“玻璃門”,深圳今年也將力圖在醫師多點執業改革的步子上邁得更大一些。

在日前深圳市衛生計生2015年工作會議上,深圳市衛計委主任羅樂宣表示,在推動醫師多點執業方面,深圳今年上半年將有兩個突破,一是全面放開醫師執業地點限制,實現“統一註冊,全城通用”;二是向市醫師協會下放醫師註冊管理權,建立醫師多點執業地點自行報備制度,完善多點執業醫療責任認定機制,建立醫師執業積分管理制度,啓動醫務人員誠信執業管理系統建設。

“這也意味着要進行多點執業的醫生,不再需要經過第一執業醫療機構的批准,只需要在市醫師協會網站上進行備案就可以了。”羅樂宣說。據瞭解,在今年6月前,市衛計委也將制定醫務人員執業管理方式的具體改革方案。

除了政策突破外,深圳醫師多點執業還將被法律賦予合法性。

2014年底,《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公開徵求意見,爲解決深圳醫師特別是優秀醫師不足問題,挖掘現有醫療資源潛力,借鑑西方醫師執業管理經驗,《條例》規定了醫師多點執業制度。在深圳註冊的醫師,執業地點即爲深圳市,可以在深圳範圍內任何一家醫療機構執業。

“《條例》爲醫師多點執業提供了法律支持,通過法律法規的制定,讓醫師的多點執業在陽光下進行。”市衛計委政策法規處副處長陸鈺萍說。據悉,《條例》將於今年頒佈實施。

B

“自由執業”探索戛然而止

事實上,深圳“解放”醫生的探索早在4年前就開始了。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正式提出“研究探索註冊醫師多點執業”。隨後,廣東、北京、江蘇等省市相繼展開試點工作。從2010年1月開始,廣東省開始試行醫師多點執業,而深圳成爲廣東首個試點醫師多點執業的城市。

然而,4年過去了,深圳醫生多點執業試點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

“4年前,我們就開始向衛生部門打報告,申請開展醫師多點執業開夜診,直到現在都還沒有開展起來。”和順堂相關負責人說。在深圳試點醫師多點執業後,和順堂想邀請公立醫院的骨幹中醫下班後以多點執業的方式到其診所坐夜診,上班時間爲晚上8時到10時,既發揮骨幹醫師的餘熱,也可以解決社區居民看病難問題。即使該申請得到了政府衛生主管部門的同意,但是由於缺乏醫生,和順堂的夜診也一直沒有開起來。

據悉,截至目前,和順堂未能邀請到一位公立醫院的骨幹中醫到其診所進行多點執業,“現在醫院與醫生之年的關係太緊密了,公立醫院不願意讓自己的骨幹力量出來進行多點執業。”該負責人說,“一些骨幹醫生即使想過來,現在也不敢過來”。

據市衛計委統計,從2009年開始試點醫生多點執業至今,深圳僅有328名醫生進行了開展多點執業的備案。其中,一半來自公立醫院,一半是社會民營機構,而公立醫院多點執業的醫生要麼是快退休或者已經退休的醫生,要麼是以醫院簽訂合作協議形式開展的幫扶性質的多點執業。而以個人名義進行多點執業且進行備案的公立醫院醫生仍很少。

2013年7月,深圳向廣東省衛計委遞交了《深圳市醫師自由多點執業實施細則》,試圖推動醫師多點執業再前進一步,從“多點執業”跨越到“自由執業”,提出要打破醫生執業地點數量限制,並解除第一執業地點醫療機構對醫生的管制。然而,當年9月份,就在時任廣東省衛生廳主管醫改的副廳長廖新波批示“同意試點”後,深圳市政府趕在省廳正式發文前,專門派人撤回了該方案,從此再無下文。

“當初本來是想做一個嘗試,後來考慮到國家和省裏關於醫師多點執業的意見即將出臺,就暫時叫停了。”市衛計委醫政處副處長蔡本輝說。對於未來《條例》中的規定是否也會遭到同樣的命運,蔡本輝表示,深圳已經跟國家和省相關部門做好了溝通。

C

蔡本輝分析深圳多點執業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是醫生多點執業都必須經過原單位的批准,這種方式無形中阻礙了多點執業發展。

“首先對於深圳公立醫院的醫生來說,自身任務本來就很重了,已經沒有精力和時間到其他醫院去進行多點執業了。”蔡本輝說。深圳醫療行業的一個特點就是醫療機構和醫生資源比較少,每千人的醫生比例比全國低,公立醫院醫務人員的任務特別重,加班時間也特別多。在本身任務很重的情況下,醫院更不願意讓醫生再出去執業了。

其次,從醫院管理上來說,目前公立醫院“單位人”的體制是醫生多點執業難以推進的最大阻力,因爲事業單位的改革和公立醫院人事制度的改革還沒有到位,公立醫院的醫生屬於“單位人”,尚未達到“社會人”,甚至是“自由人”水平,醫生很難自由流動。“公立醫院辛辛苦苦培養和引進的人才,卻去別的醫院坐診,還可能帶走部分患者資源,原單位對於醫生‘走穴’自然缺乏積極性。”蔡本輝表示。對於醫生來說,在其職業生涯中,除了獲得更多的薪酬外,還有科研成果、學術地位和業內的聲望等追求,而這些目前都只能在體制內獲得。

港大深圳醫院副顧問醫師肖平(化名)就告訴記者,即使醫院已經沒有編制,但是在和醫院簽訂合同之時,就明文規定禁止外出多點執業,也就是說,“一旦被醫院發現有人‘走穴’,就會被立即開除。沒有醫生願意冒着被開除的風險去多點執業。”

雖然深圳擬取消“必須經第一執業醫療機構同意”的限制條件,但一些醫生認爲要出去執業仍比較難,“畢竟醫生還是屬於‘單位人’,領導還是會安排大量工作,讓你分身乏術。另外醫院有績效考覈、年終考覈等,如果出去多點執業,領導會覺得醫生用心不專,甚至帶走原單位的病人,也會影響自己在職稱晉升以及科研上的一些機會。”深圳某三甲醫院醫務科負責人說,不少醫生對多點執業還是有很多顧慮。

這一瓶頸的突破就在於深圳事業單位人事制度的改革。“醫院打破單位人的管理,取消編制,實行員額管理,單位人都成爲自由人,多點執業的瓶頸就會慢慢打開。”蔡本輝說,而這個改革還需要一個過程。

蔡本輝說,目前深圳正在進行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醫院逐步實行合同聘用制,等到讓醫生由“單位人”變爲“自由人”後,多點執業和自由執業完全有可能實現。

“單位人”仍是最大制約

■案例

多點執業申請不批眼科主任辭職“走穴”

1月12日,星期一,當天上午是姚曉明到深圳某知名連鎖眼科醫院坐門診的時間。早上7時40分,還沒有到達醫院的他就收到了助理醫生髮來的微信,告知有7個患者預約了當天的門診。

“這是在民營醫院多點執業的一個優勢,醫院爲我配了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作爲助手。”姚曉明說,在還沒有來上班之前,助理醫生會與患者先行聯繫,瞭解患者的病情,並通過微信或者電話告訴他。

在當天的預約病人中,有一位來自陽江的患者,是一名40多歲的女性。姚曉明檢查發現,這位患者患上了角膜白斑,情況非常嚴重。在跟患者介紹治療情況後,姚曉明把自己的手機號碼也告訴了患者,讓患者及時把眼睛的情況和用藥後的反應告訴他和助理醫生。

今年57歲的姚曉明一年前是深圳市眼科醫院角膜及眼表病區主任。在深圳開始醫師多點執業後,就向醫院和衛生部門遞交進行多點執業的申請,但是一直沒有獲批。他介紹,他在深圳市眼科醫院的時候,去其他醫院進行多點執業只能以會診的方式,“其他醫院提出申請,醫院安排醫生過去會診,而會診的費用只有幾十元到100多元,而且還是醫生和醫院共同分享。”

爲了尋求更大的執業空間,去年初,姚曉明辭去公立醫院的職業下海到民營醫院進行多點執業。如今,他算是一個體制外的多點自由執業者,在深圳兩家民營眼科醫療機構坐診。

在民營醫院多點執業一年多,姚曉明從公立醫院紛繁複雜的人事關係中走出來,不再爲開會、業績、費用等發愁了。隨着執業範圍的擴大,收入也大幅地增加。他透露,以前在公立醫院每個月有3萬—4萬元的收入,現在收入成倍增長。

在他看來,公立醫院醫生去民營醫院進行多點執業其實是一個互相學習、互相補充的過程。民營醫院的醫療器械比較先進,重視醫療服務的提高,比如他還在公立醫院的時候,曾向醫院申請了一臺角膜飛秒激光設備,用於角膜移植,但是五六年過去了,直到他離開醫院,設備還沒有批准。而去了民營醫院,在他提出申請半年後,設備就進了醫院,“可以用現代科技的手段更加精準地爲患者服務”。

同時,姚曉明也指出,醫生去多點執業後,公立醫院不用擔心病人會流失,畢竟公立醫院在技術上有優勢,而民營醫院短期內不會超過公立醫院,不要把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對立起來。

■記者手記

政策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作爲業內人士,我並不看好多點執業。”在採訪過程中,深圳公立醫院的多名醫務人員向記者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從2010年深圳初試“多點執業”到2013年“自由多點執業”嘗試的卡殼,深圳的醫生已經歷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打擊。即使深圳今年全面放開多點執業,並且有了法律保障,現實中的多點執業仍像空中樓閣,中看不中用。

深圳試點多點執業曾引起全國關注。爲了推動醫生多點執業,從政策到立法,再到醫療人才培養方式的改變,深圳也是蠻拼的。然而,4年來,深圳仍只有300多人開展多點執業。

在現行的體制下,醫院與醫生的關係非常緊密,在醫院管理者看來,醫生屬於醫院的“財產”,醫院花大量成本,提供平臺和機會把一名普通醫生培養成技術骨幹,就是希望能給醫院帶來更多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如果讓技術骨幹到其他醫院去執業,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而對於醫生來說,體制也是一張溫牀,因爲醫生評職稱、住房公積金、社保、退休金等都只有在體制內才能享有,一旦脫離體制,這些晉升機會和福利待遇仍是難以割捨的誘惑。

怎樣才能徹底解放醫生呢?根據蔡本輝所言,多點執業並不是無法實現,這還是要看深圳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醫改的力度和廣度,等醫生由單位人變爲自由人,多點執業和自由執業最終會實現。

不過,在記者看來,根據目前深圳醫改進程和速度,醫生從單位人變爲自由人仍還有一段很漫長的路,等待被解放還不如醫生先自我“解放”。隨着醫療服務和醫生的市場化,我們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的醫生從體制中走出來或者自立門戶,雖然目前對多點執業能起到的作用仍非常有限。但是,只有更多的醫生敢於“吃螃蟹”走出體制,纔會推動醫改的順利進行,推動多點執業的開展。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