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逾七成腫瘤醫生在患病時願意嘗試新藥、新療法

逾七成腫瘤醫生在患病時願意嘗試新藥、新療法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7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報調查顯示,逾七成腫瘤醫生患病時願“嘗新”,患病經歷讓醫生更具耐心。

逾七成腫瘤醫生在患病時願意嘗試新藥、新療法

“醫學中最難學的部分之一,就是患者的感受。”美國醫生LewisThomas曾這樣寫道。的確,這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不久前,美國“今日醫學新聞”的一項調查顯示:醫生經常推薦給患者高副作用和低死亡風險的治療方式,可一旦自己成爲患者,則會傾向於選擇低副作用和高死亡風險的治療方式。如果你是患者,你的選擇會是什麼?

日前,《醫師報》聯合醫師網、愛唯醫學網在腫瘤醫師羣體中開展了《如果我是患者——當醫生成爲患者或患者家屬,治療觀會發生什麼不同?》的小範圍調查,參與調查人數40人。

調查結果顯示,在爲患者制定治療方案時,九成醫生表示會盡力說服患者接受;當親屬不幸身患腫瘤疾病,有38.9%的腫瘤醫生選擇“去專科醫院找專科醫生,掛號問診,配合專科醫生的治療”,33.3%腫瘤醫生會爲親屬制定治療方案;假設自己是腫瘤晚期患者,72.2%的人表示願意去嘗試新療法和新藥物;逾七成醫生表示在經歷了親戚朋友患病後學會了換位思考。

腫瘤高發近八成醫生親歷親朋罹患腫瘤

在本次調查中,近八成醫生曾有親人或朋友患過腫瘤或其他惡性疾病。在2012年CSCO學術年會開幕式上,衛生部馬曉偉副部長指出,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已成爲我國城鄉居民因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腫瘤高發,治療手段匱乏,醫生們更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無助。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羅廣裕難過地說,“我堂弟患鼻咽癌,而且是晚期,對症治療的效果非常不好,後來只能無奈地放棄了所有治療。”

面對患者九成醫生會說服患者接受治療方案

調查結果顯示,九成腫瘤醫生表示在爲患者制定治療方案時,會積極主動地說服患者去接受自己爲其提供的最佳方案;僅有一成醫生表示在治療時會完全尊重患者的選擇。

從醫生角度來看,他們相信自己是專業的,掌握了更全面的信息,並能負責任地結合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家庭情況、經濟條件、社會關係等因素,爲患者提供可選擇的方案。然而,現實則是,在當下的醫療環境患者常常質疑這種推薦,且自己也常常迷惑於如何選擇。

醫患之間的鴻溝如此巨大,醫生可能設身處地地從患者角度出發來制定治療方案嗎?儘管非常艱難,但是這已成爲醫生們力圖改變的目標。今年4月美國糖尿病學會和歐洲糖尿病學會聯合發佈聲明,提出以患者爲中心的降糖目標,這被譽爲糖尿病治療領域裏程碑式的文件。英國國家醫療衛生和臨牀優選研究所近期也發佈了“患者體驗”指南和質量標準。評論家們認爲此類做法雖值得稱道,但也指出指南中很多內容仍停留在表面,“如何提供系統、可靠、可推廣的、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醫療服務”依然面臨挑戰。

面對親人近四成醫生選擇專科醫院

假如親人朋友不幸身患腫瘤疾病,你是否會患得患失?針對這一問題,在本次調查中,醫生們的選擇呈多元化。38.9%的醫生選擇“去專科醫院找專科醫生,掛號問診,配合專科醫生的治療”;27.8%的人認爲“找熟人醫生解決問題,比較踏實”;另有33.3%的表示“自己就是醫生,自己清楚病情,自己制定治療方案”。

劉勇認爲,“當前整個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纔會導致醫生們更願意找熟人解決問題,大家都認爲找熟人無論從技術上還是服務上都能得到進一步的保障。從這個現象中不難窺探出整個醫療行業的現狀以及緊張的醫患關係。”

而不選擇自己爲親屬治療的劉峯則認爲,由於是親人,自己在治療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顧慮,甚至不想他們經歷任何風險。這樣的想法,一定會影響到自己的理性,影響治療時所做出的判斷。當然,還有其它多方面的原因,如親情倫理等。如果自己懷着期待治療親人,卻未能讓其痊癒,這種摻雜悔意的經歷會對醫生產生極大的影響。

張淑敏卻表示,“如果親戚朋友患了我所研究的領域的腫瘤疾病,我不排除自己給其治療的可能,這樣既能爲他們提供最佳治療方案,又能有效溝通。”

面對自己逾七成醫生願意嘗試新藥、新療法

調查發現,超六成醫生表示如果自己是腫瘤晚期患者,會根據病情去選擇化療、放療或有風險的手術。這意味着多數醫生願意配合治療,而非放棄生命。在另一個問題中也得到了體現,即超過七成醫生表示如果自己患上腫瘤等惡性疾病,他們願意嘗試新療法和新藥物。

有醫生表示,即便他們本身就是腫瘤醫生,知道自己的病情將會如何演變、有哪些治療方案可供選擇,但在治療期間情緒仍有可能不受控制。

“醫生也是普通人,也會有情緒化的表現,肯定會有醫生在得知自己患病後而難以接受。”曹瑞實說。“從得知到接受必然是一個恐懼的過程。正是由於對治療特別清楚,讓醫生不得不想起自己治療的患者的經歷,因此必然會對自己的情緒產生影響。”劉峯表示。

超七成醫生在調查中表示,親戚朋友患病的經歷讓自己學會了換位思考,深刻自省;而自己患病的經歷讓自己更有耐心去傾聽,去仔細解釋。也有醫生表示從來都不需要在自身經歷中尋求成長與進步,這應是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堅守的職業情操。一位不願具名的受訪醫生告訴記者,“我斷不會因爲親人怎麼樣了,纔想着自己要怎麼樣,再去反思自己的行醫行爲。做醫生要堅守自己的道德規範,堅持自己的底線,遵守人生的準則,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