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巧用“身體音箱”才能發出好聲音 讓唱歌不跑調

巧用“身體音箱”才能發出好聲音 讓唱歌不跑調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8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收視火爆,電視上的好聲音,餘音繞樑,讓人心生愉悅。聲音散去,許多人心生疑惑:爲啥有的人嗓音透亮,有的人嗓音渾厚。有的人唱歌好聽,有的人唱歌卻總跑調?都說唱歌好聽是天生的,難道唱歌跑調的人,一輩子與好聲音無緣?專家介紹,好聲音並非完全是天生,唱歌跑調,未必是一輩子的事,通過後天訓練也可以矯正。

巧用“身體音箱”才能發出好聲音 讓唱歌不跑調

聲音特質多與聲帶有關

判斷聲音好壞要看三個重要因

有的人感冒了,講話聲音嘶啞,醫生診斷會說到“嗓子發炎了”。其實,說話聲音嘶啞,說明聲帶也有炎症了。這個聲帶,就是決定一個人聲音特質的關鍵所在。

聲帶其實就是人的發音器官,在我們的喉腔中部,“發聲時,兩側聲帶拉緊、聲門裂變窄甚至幾乎關閉,從氣管和肺衝出的氣流不斷衝擊聲帶,引起振動而發聲。”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耳鼻喉科副主任王吉喆說,聲帶的長短、鬆緊和聲門裂的大小,都能決定一個人的聲音特點。

聲帶可以說是產生聲音最基本的器官。聲帶長得不一樣,發出的聲音自然就不同。從醫學的角度講,聲帶光滑,沒有充血、水腫,沒有任何病變,就是好嗓子。但是,先天有好的發聲器官,不一定就能唱出好聲音。

那麼什麼樣的聲音算是好聲音呢?“音色、音域和音準,是判斷一個人聲音優劣的重要因素。”大連福音音樂學校聲樂教研室主任王素文老師說。也就是說,音色是乾淨、清爽還是沙啞、渾濁;音域寬還是窄,音準是不是在調上,都是判斷聲音好壞的因素。“這音色、音域和音準,都與聲帶的情形有關。一般來說,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的聲音,大約百分之六七十以上,取決於先天有怎樣一個聲帶。”

王吉喆介紹,聲帶越長、越厚,受同樣的力,振動的頻率就越低,聲音就越低沉。相反,如果聲帶又短又薄,振動頻率就高,聲音就越纖細。女性的聲帶往往比男性的短且薄,孩子的聲帶也是如此,因此,女聲和孩童的聲音聽上去更高更尖。

後天訓練也能改變聲音,王素文介紹,一般來說,聲帶在發低音時是全段振動的,隨着音高從中低聲區到高聲區,聲帶會逐步由全振動變爲部分振動,發高音時只是聲帶前部的邊緣發音,這種控制聲帶縮短和邊緣變薄的能力,是需要訓練纔能有的。

好聲音源頭不在嗓子在腹部

從口腔到腹腔都需要參與共鳴

只要能發出聲的人大都會唱歌,可真正的好聲音,聲音的源頭不在嗓子那,而是腹部。王素文認爲,這就是普通人唱歌和專業人士唱歌的不同所在。

“唱歌和說話不同,好的聲音除了先天的基礎外,還需要後天的訓練,就是學習科學地發聲,讓身體協調,正確地運用氣息去唱歌。”王素文說,在音色、音域和音準之外,能否運用好氣息,把聲音從身體裏發出來,是獲得好聲音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說,要打開喉嚨,讓氣息運到丹田,用到腹部的力量,讓聲音從腹腔發出,而不是嗓子眼。”

當聲音從腹部發出,傳導到口腔的時候,這就涉及一個共鳴的問題了。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樂器上看出其中的究竟。人們在演奏樂器的時候,光靠拉弦的聲音是很小的,而琴箱就像一個擴音器,可以使聲音變得響亮。人也一樣,聲帶發出的基礎聲音是弱小的,它必須通過其他腔體產生共振,才能使聲音得以擴大。“人的身體就像一個音箱,發出好的聲音,是整個身體協調一致的工作,而不只是用到嗓子那麼簡單。”王吉喆說。

專家介紹,人的共鳴腔體主要包括聲帶所在的口腔、喉腔以及鼻腔、腹腔的共同作用。人在發聲後,聲音在整個通道中,因爲腔壁張力的變化,致使空間大小改變,共鳴的效果不同,聲音也就有了各種變化,更加豐富了。王吉喆介紹,共鳴是整個身體的參與過程,“如果牙齒有掉的,唱歌時口腔會漏風,這個共鳴效果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好聲音究竟是怎樣唱出來的?王素文打了這樣一個比方:一列火車從山洞裏開出去,氣息是車頭,共鳴體是這個山洞,火車順暢通過後纔會有完整的好聲音。在氣息的帶動下,經過腹腔、口腔、鼻腔等身體全身配合的共鳴,把火車開出山洞,這個好聲音纔算唱得完整漂亮了。如果山洞有問題,難以通過,就會影響聲音的順暢、音色甚至音準。

整體配合好才能唱得好

呼吸是歌唱的動力,表現力也很重要

都說會唱歌的人,唱一晚上也不累,不會唱的人,唱上一會兒,嗓子就受不了了。這其中的原因,就是會唱歌的人會呼吸,而呼吸,是唱歌的重要動力。

儘管聲音是聲帶振動產生的,但聲帶的振動源於呼吸。人在發聲前的一瞬間,聲帶是關閉的,這時候,來自肺的呼氣氣流,從關閉的聲帶下衝出來,這才激起了聲帶的振動。可以說,沒有呼吸就沒有聲音。“先氣沉丹田,然後從丹田發出的聲音,與口腔裏發出的聲音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王素文說,人在呼吸時,空氣所經過的通道同樣是經過鼻子、咽腔、喉腔,再通過氣管到達肺部,這與共鳴腔體是一致的。

樂器的共鳴腔體是音箱,是固定的,但人的共鳴腔體是可控的。高音的地方用高音共鳴,低音的地方用低音共鳴,這些技巧,就涉及到平時的專業訓練。王素文稱,如果一個人不會使用、調整自己的共鳴,氣息沒有沉到丹田,嗓子就會很累。而在呼吸和歌唱過程中,呼吸的變化,會對人體共鳴腔體的效果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聲音的效果。

舞臺上的表現力對好聲音也會有所影響,“比如,我們聽到一些人的歌,技術上沒有什麼問題,但總感覺平淡如水。而有些人的歌則很有感染力,這就是唱歌的人在情感上的表現力不同。”王素文說,歌曲中蘊含的感情多寡,雖然是主觀因素佔多,但也會影響到人們對聲音優劣的判斷。在這個過程中,受過訓練與沒受過訓練,有樂感沒樂感,用心不用心,都關係着聲音出來的最終效果。

唱歌跑調緣於耳朵不給力

通過專門的訓練可以把調找回來

唱歌能愉悅身心,但也有人視唱歌爲禁忌,這是因爲他們一唱歌就跑調。在多數唱歌總是找不着調的人看來,這跑調是天生的,也不可能有矯正的餘地,其實不然。“唱歌跑調,以前曾被認爲是對音樂的辨別有問題,但現在已有新的研究表明,跑調問題主要出在聽力上。”王素文說。

據瞭解,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科學家對這個研究課題進行過多項試驗,發現“五音不全”者多半由於聽力不全,才分辨不出不同的節拍和韻律。這些人不能夠區分半音,而聽力正常的人很容易就能區分兩個不同的半音。而且,聽力有問題的人,也不能區分一首熟悉的曲調中走調的音。“屬於聽力原因的,一般可以通過專門的訓練來加以糾正。”王素文說。有報道稱,著名主持人朱丹之前也屬於唱歌跑調一族,但通過後期訓練,走出跑調的誤區,還出了唱片。有報道稱,她在訓練過程中,老師通過一句一句教唱,發聲、音準都得到訓練,終於擺脫了跑調的困擾。

有的小孩子喜歡大音量音樂,而且還常戴耳機,這讓曾在全國性少兒歌唱比賽中擔任評委的王素文很是擔心,“一個人對聲音和節奏的敏感度,離不開對聽力的保護以及後天訓練,環境嘈雜和耳機中大音量的歌曲,都會降低孩子對聲音的敏感度。”王素文提醒家長,如果孩子有唱出好聲音的天賦,除了要接受專業訓練之外,還要給孩子的耳朵做好保護,遠離嘈雜和大分貝音樂。

科學方法助力好聲音

要獲得好聲音,首先在發聲的時候喉頭需沉下去,聲帶打開,舌頭放平。喉腔打不開,就不可能出來好的高音。

正確的、有深度的呼吸是獲得好聲音的基礎條件。

此外,不費任何氣力的吸氣是最有效的吸氣。

當這些因素控制、配合好以後,爲了提高發聲強度,延長髮聲時間,用可以使胸廓變窄的肌肉參與呼氣。

總之,在唱歌的時候,如果能夠達到平躺時放鬆的呼吸感覺,就可以在相關肌肉羣協同運動下,達到理想的狀態。

而要產生出色的共鳴,同樣是要聲道放鬆打開,下頜自然向下,舌頭不要緊張,頸部肌肉不要過度收縮,不要試圖利用壓迫胸部而把更多的氣體從肺部擠出去。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