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基層醫院招聘難調查:大學生稱待遇低發展空間小

基層醫院招聘難調查:大學生稱待遇低發展空間小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1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去年,急需二十多名醫學專業大學生的河北省贊皇縣醫院,只招到了一人。面對如此“成績”,院長王國軍頭疼不已。王國軍想不通,不是說大學生就業難麼?爲何院領導直接去大學生家裏做工作,都招不到人?

基層醫院招聘難調查:大學生稱待遇低發展空間小

張惠娟是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大三學生,三年來的每個畢業季,她總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或參與大醫院數十選一的應聘競爭;或放棄本專業考公務員、應聘其他工作;更多人爲避免就業壓力出國、考研……師兄師姐們的遭遇,讓她感到了就業的壓力。

一方是求賢不得,一方是愁於就業。衛生部部長陳竺曾稱,隨着醫改的深入,一些結構性問題日益凸顯。其中,“醫藥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滯後的問題尤爲突出”。

究竟什麼原因導致這個行業中的人才既“富裕”又“短缺”?

基層醫院的尷尬:硬件好了,病人多了,醫生不夠了

農曆新年剛過,河北唐山某鎮中心衛生院變得更加忙碌。搭着新醫改的順風,衛生院的基礎設施幾年來得到了更新。同時,新農村合作醫療覆蓋了更多的農民,讓老百姓看病能夠報銷到更多錢。面貌一新的醫療環境,讓不少老百姓恢復了就近就醫習慣,醫院的就診量也不斷增加。衛生院雖有40個牀位,但也架不住每天約百人次的就診量。牀位平時幾乎滿員,遇上高峯期還需增加。

但從事醫療工作20年的主治醫師老陳,在每天的忙碌過後,總有着自己的憂慮:20年後,誰來給鄉親們看病?

老陳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該衛生院全部工作人員約有六十人,其中正式醫護人員只有16人,大部分年齡集中在36~42歲。讓老陳不安的是,36歲以下的正式醫護人員只有兩人,也是十年來僅有的兩名大學生。

老陳告訴記者:“我們這裏衛校畢業的人倒是不少,但都從事一些配藥或其它事務性工作,沒有資格和能力承擔醫護工作。”

這“新來”的兩個大學生,一名是華北煤炭醫學院(現爲河北聯合大學——記者注)畢業的專科生,是因‘大學生村醫’政策分配而來。另一名至今還是臨時工的編制。老陳擔憂道:“現在我還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在這裏長呆下去。所以我擔心,將來沒有人接替我們的班。”

缺新醫生的不只是鄉鎮衛生院。

贊皇縣醫院院長王國軍,在被問及縣級醫院招大學生是否困難時,語氣激動地說:“對!對!對!你們媒體趕快呼籲呼籲,讓人事部門的政策向這邊傾斜傾斜,解決一下基層的問題!”

據王國軍介紹,贊皇縣醫院從醫改施行後到現在,在硬件上得到了快速發展。但隨着業務量的增加,醫務人員的數量就愈發顯得捉襟見肘。“現在醫院就缺一本二本的醫科畢業生,本地的大學生考出去都不願意回來。”

王國軍把見到的每一個學醫的大學生都看成寶貝疙瘩。

“招人我都是親自去,去年只來了一個濰坊醫學院的學生,所以今年我正在加緊做工作。我現在還在與一些院校接觸,看是否能招聘到更多的畢業生。”他說。

一位河北醫科大學的三年級研究生告訴記者,像王國軍一樣爲蒐羅人才而奔波的縣醫院院長,在畢業季的醫學院裏屢見不鮮。

衛生部衛生髮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祿生更是認爲,基層醫院“招人難”和基層醫生“斷層”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衛生部部長陳竺在2011年12月6日的一次會議上亦發言稱: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的背景下,“2010年,農村衛生技術人員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員僅佔14.3%,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僅佔3.9%。在許多鄉鎮衛生院,可勝任醫療衛生服務工作的人員嚴重缺乏,許多正常業務工作不能得以開展,所配置的一些醫療設備也不能充分發揮效能”。此外,衛生人才分佈的城鄉、區域差別明顯,“吸引和穩定基層衛生人才的保障措施亟待加強”。

陳竺稱,隨着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一些結構性問題日益凸顯,其中,“醫藥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滯後的問題尤爲突出,已成爲深化醫改的重要制約因素”。

大學生爲何不願去基層醫療機構

學醫的大學生爲何寧願繼續躲在象牙塔裏,也不去基層醫院工作呢?

中國青年報記者電話採訪了遼寧、黑龍江、河北、湖南、安徽等地多所醫學院校的在校學生。他們的回答中出現最多的答案是“待遇低”。

鎮中心衛生院的老陳也告訴記者:“現在鎮衛生院需要人,但是確實沒有能力提高待遇以吸引人才。”

老陳表示,實施醫改後,老百姓買藥便宜了,報銷比例也高了,醫院的工作量隨之增大,但由於國家一直在努力限制以藥養醫,所以衛生院的實際收入不增反減,一些補助難以到位。

王國軍院長卻樂觀許多。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現在醫院的經濟狀況比前幾年好多了,贊皇縣醫院的醫護人員收入近六年來翻了數倍,新來的大學生的報酬在當地也不算低。

不過,石家莊市欒城縣醫院的一位醫生表示,“不低”也只是相對基層而言,雖然各基層醫療機構“富裕”程度不同,但“說縣級醫院的財力能與三甲醫院抗衡不現實”。

按照老陳的理解,除了工資收入,待遇還應該包括編制。

在編制保障方面,河北省唐山市某縣衛生局人事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直接表示:“現在衛生系統隊伍不穩定。30歲以下的正式職工非常少。”

他告訴記者,早些年在醫院人手開始不足時,當地醫院招了一批大學生。此後,這些大學生的編制問題一直沒法兒落實,導致其工資無法審批,工齡無法計算,最後醫院也留不住人。

也有基層醫療系統的工作人員表示,時下“三支一扶”計劃(指高校畢業生畢業後到農村基層從事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工作——記者注)等爲基層輸送醫療人才的政策,緩解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但在畢業生協議期滿之後,很難留在當地獲得安置。

80後大學生常傑(化名)是華北煤炭醫學院西醫臨牀專業2007屆專科畢業生。大學畢業時,他通過“三支一扶”考試,被分配到家鄉的衛生所工作。但兩年協議期滿後,他便成了“臨時工”。現在,常傑又參加了“大學生村醫”計劃,在縣裏的另一家鎮衛生所工作。“能留下就儘量留下吧。”面對記者“協議期滿之後如何打算”的詢問,常傑顯得很無奈。

無編制的崗位是否能留住人才?王國軍院長說:2011年年初,贊皇縣醫院接到文件,“說行政事業單位招工的話,必須通過市人事局的考試,統一招工,相當一部分本科畢業生爲此都跑了。”

基層醫院“發展空間不大”

當基層醫院、衛生局等單位爲如何提高醫護人員待遇而苦惱時,在校醫學生卻未必領這份情。

“如果基層醫院提高了待遇,甚至待遇與大醫院一樣的話,你是否願意去基層醫院工作?”記者問。

張惠娟想也沒想立刻回答記者:“不!”

王祿生表示,這表明大學生不願到基層醫院的另一個原因:發展空間不大。

曾就職於安徽省省立兒童醫院(三級甲等醫院——記者注)的李梅醫生也認爲,大醫院設備好,學習環境好,醫療培訓機會多,“進大醫院業務水平提高得較快”。

張惠娟明年就將迎來自己的畢業季。她考慮得更爲詳細。她說,與其它職業不同,醫生是一個極爲注重實踐並終身受教育的職業。“想成爲一個好的醫生必須有好的老師,好的環境。市級以下的醫院找不到好導師,沒有發展空間,去小醫院就意味着你一輩子只能待在基層”。

此外,醫生註定是一種“名利雙收”的職業,沒有名就沒有利,在小醫院呆着,水平再高,也只是在一小片地方有影響,“讓人看不到事業上的希望”。

因此,許多醫學院畢業生幾乎無視王國軍們的渴望,而直接“面對殘酷的競爭”,去大醫院應聘。

“僧多粥少”的大醫院就業形勢,讓本科生很難進入三甲醫院。“一般安徽的三甲醫院每年一共只招收十來個新人,並且學歷以研究生爲主,也有不少要求是博士”。李梅說,即使應聘成功,也還要經過兩三年的聘用期,等待考試機會,通過成績決定最後是否能成爲正式職工。“聘用期的工資獎金都很低”。

對於進不了大醫院,又不想去小醫院的人來說,轉行是更加艱難的抉擇。李梅告訴記者,由於醫學專業技術性較強,選擇其它職業,比如參加公務員考試、去企業應聘等,都需要重新學習。

張惠娟不打算“艱難轉行”,她也還沒打算直接加入應聘大醫院的“戰爭”,因爲“本科生只能找到縣級醫院”雖然她一再表示,“不去基層不僅僅是待遇問題,也並非大學生害怕艱苦的壞境貪圖安逸”,但她已經決定考研,爲未來能去大醫院做準備,

王國軍也清楚醫學院校的學生爲什麼不願到縣醫院來工作,但他仍保持着樂觀的態度。他說,通過院領導去學生家裏做工作,今年已經答應來的大學生有兩個。“我今年的目標是招來5-6個,得一步一步來”。他還告訴記者,三月底,各學校就開始舉辦招聘會了。

他已和縣衛生局長商量好,一起去招聘會做大學生們的工作,爭取多招來幾個大學生。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