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醫界要聞 > 中醫外治法:探索粘連性腸梗阻新療法

中醫外治法:探索粘連性腸梗阻新療法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3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方醫院腫瘤科左明煥,主任醫師、教授、醫學碩士、博士生導師。

中醫外治法:探索粘連性腸梗阻新療法

粘連性腸梗阻是由腸粘連或粘連帶所致的梗阻,多因腹部手術、創傷、炎症、出血、異物等引起。臨牀多表現爲腹脹、腹痛,噁心嘔吐,停止排氣排便等症狀,嚴重者可進一步發展爲腸壞死而危及生命。中醫藥在治療腫瘤術後粘連性腸梗阻方面,有較好的療效。由於腸梗阻患者不能進食,所以中醫外治法作爲一種安全有效、操作簡便的治療方法,在治療本病時更是有其獨特的治療優勢。

粘連性腸梗阻的中醫辨證

中醫認爲,粘連性腸梗阻是由於腹盆腔腫瘤術中金刃創傷,麻醉損傷氣血,臟腑功能失調,胃腸氣機不暢所導致的。由於術後經絡血脈紊亂,氣機瘀滯,腸道傳導失司,上下不通則容易導致腹脹、腹痛,噁心、嘔吐,便閉等症狀。脾胃損傷日久則易損傷脾陽,脾陽虛損,進一步導致寒凝於內,則可多見局部自覺腹部發涼,膚溫降低;喜溫喜按,得溫痛減;局部症狀遇寒(涼)加重等局部寒證的表現。故局部採用溫陽散寒、行氣通腑之法,選用溫熱之品局部外敷,正符合中醫“寒者熱之”的治療原則。

粘連性腸梗阻的中醫外治法

中醫外治法,歷史悠久,早在戰國時期《五十二病方》就有中醫外治方藥記載。是根據中醫基礎理論,將中藥製成不同的劑型,主要有膏劑、散劑、酊劑等,根據疾病所在部位、病程發展變化,將不同的劑型的藥物施於皮膚、孔竅、腧穴及病變局部等部位,進而達到更直接的治療效果。

1.中藥穴位貼敷,在現代藥劑學中稱經皮給藥系統。根據中醫經絡理論提出的經絡穴位貼敷療法是常用的中醫外治貼敷方法之一,具有藥物的經皮吸收和經絡穴位效應的雙重療效特性,既能使藥物分子易透過皮膚進入血液參與血液循環,達到病處,又可通過局部穴位的刺激,疏通經絡,調理氣血,調整腸胃功能,以達到祛邪愈病的功效。

2.中藥灌腸法是通過將中藥注入直腸,使藥物由直腸粘膜直接吸收,達到暢通腸腑、排除積滯、增強腸蠕動、迅速恢復胃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的方法。據研究,直腸給藥比口服吸收要快,其吸收總量和生藥利用也較口服爲高。同時,藥物通過腸粘膜直接彌散入腹盆腔組織,可以發揮消炎鎮痛、抑制結締組織增生等功效,抑制腸粘連,達到治療功效。

粘連性腸梗阻的中醫用藥特色

針對本病腹部局部多見“寒證”型,治療應以溫陽理氣、化瘀通腑爲法。組方選用肉桂、乾薑、穿山甲、全蠍、厚朴、木香、丁香,桂枝、枳實等藥物健脾理氣、溫通化瘀,用治脾胃大腸寒凝氣滯之證。木香、丁香等芳香藥物具有辛香走竄可引諸藥直達病所,芳香化溼以健脾開胃,芳香理氣能活血止痛的功效。穿山甲、全蠍等蟲類藥物乃有情之品,蟲類藥入絡,其性輕靈流通,功擅走竄,能鬆動病根,搜剔絡道之邪,攻化凝血堅積,宣通氣機,達到溫陽散寒、理氣通腑之效。

通過近年來的臨牀實踐證明,中醫外治法治療腸梗阻的作用較好,特色明顯。患者診斷爲粘連性腸梗阻後,應到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