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醫界要聞 > 兒童用藥不良反應 超八成是輸液造成

兒童用藥不良反應 超八成是輸液造成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1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安全用藥,你我須知。記者昨日從溫州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瞭解到,今年上半年,溫州共上報藥品不良反應報告3612例,其中新的、嚴重的報告佔三成。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2日曾發佈公告稱,我國每年約有40萬人因醫療損害事件非正常死亡,其中大部分爲不安全用藥所致。

兒童用藥不良反應 超八成是輸液造成

5年20例死亡

半數爲不當輸液

上火喉嚨痛,去衛生院打一針;發燒感冒,去醫院掛瓶鹽水……習慣性輸液,逐漸成爲難以打破的醫療怪圈。

今年上半年,我市監測到5例可疑的藥品不良反應死亡病例,其中3例都是由於使用抗感染藥物注射液後,突發急性過敏反應致死。據統計,2010年以來,全市先後發生20例疑似藥品不良反應死亡病例,其中10例屬於濫用或不必要的輸液致死,且使用的都是青黴素類、頭孢類等高致敏性藥物,絕大多數發生在基層醫療機構。

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說,醫療用藥要遵循“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輸液”的原則,抗菌藥物更是要求“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

專家表示,一些抗菌藥,如左氧氟沙星、克林黴素、頭孢拉定等口服後,吸收率達90%以上,普通患者口服給藥即可,靜脈給藥一般針對的是無法口服的或重症患者。專家提醒市民,看病時不要輕易接受或主動要求輸液。

兒童藥品不良反應

超八成由輸液引發

市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統計分析顯示,靜脈給藥引起藥品不良反應風險相對較高,其中超過80%的不良反應由靜脈滴注引起。今年上半年,共有454名0-10歲兒童發生用藥不良反應,佔總人數12.06%,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使用過靜脈滴注的患兒有383例,也就是說,超八成的兒童不良反應由輸液引發。

據瞭解,接受輸液的患兒,部分爲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普通發熱、咳嗽等。“分清感冒類型,才能對症下藥。”溫醫大附二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生張海鄰表示,如果小孩只是普通感冒,多喝水就能康復,尤其普通感冒中的病毒性感冒,並沒有特效藥,一般7~10天就能自愈。現在很多家長走入感冒治療的誤區,認爲掛鹽水能迅速緩解病情,經常“迫不及待”地要求醫生給孩子掛吊針。其實,約有60%-70%的患兒並不需要打針治療。

用藥安全最大隱患

濫用抗菌藥居首位

報告顯示,抗菌藥不合理使用和中藥注射劑合併用藥已經成爲用藥安全的兩大隱患。不良反應涉及藥品3797品次,其中抗菌藥物1687次,佔44.43%,居首位;其次是中藥製劑577次(其中中藥注射劑329次),佔15.20%。

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抗菌藥除臨牀用藥基數非常大外,還存在不合理使用、超適應症使用等問題,還有一個就是聯合用藥的問題,由於聯合其他藥品合併用藥,更容易出現不良反應。

專家說,濫用抗生素會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大量使用還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此外,參麥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等中藥注射劑,由於提取方式較原始、加工粗糙等問題,用藥安全風險大,發生不良反應較多。上半年,我市不良反應報告中涉及中藥製劑共577例次,其中中藥注射劑329例,佔57.02%。專家提醒,中藥應用強調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合理配方用藥,避免“西醫開中藥”。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