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醫界要聞 > 部分三甲醫院兒科被指淪爲擺設 不能輸液做檢查

部分三甲醫院兒科被指淪爲擺設 不能輸液做檢查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5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門前排長龍,患兒頻折騰,家長很苦惱——

部分三甲醫院兒科被指淪爲擺設 不能輸液做檢查

醫院兒科可別成了“擺設科”

4個小時、5.5個小時、7個小時……這組時間數字,是最近幾位家長帶着孩子看病的候診時間。入冬以來,氣溫驟降,患兒激增,兒童醫院、各區縣婦幼保健院和二級醫院的兒科門外,孩子的咳嗽聲、哭鬧聲此起彼伏。而一些三級甲等大醫院,雖已按衛生部門的要求恢復了兒科,卻淪爲“擺設科”,既做不了檢查也輸不了液,有的週末都不開診。面對就診高峯,根本幫不上忙。

遭遇

守着大醫院卻輸不了液

市民趙先生的兒子一直咳嗽,吃藥幾天不見好,上週末突然發高燒。看孩子直打蔫兒,他趕緊帶着孩子奔了醫院。緊趕慢趕,差5分鐘11時在通州區婦幼保健院掛上了號。

“一看序號,我都絕望了。”趙先生說,手裏的號已經排到400開外了,但看看叫號器上的顯示,才排到100號。分診臺的值班護士拿過掛號條掃了一眼,便說:“下午下班前來吧,一下午都看不上!”此時,七八個診室內,醫生都沒閒着,爲患兒看病個個忙得滿頭大汗。

與此同時,賀女士也帶着生病的孩子到通州區婦幼保健院求醫。一見人多,性急的賀女士拉起正在發燒的孩子的手就走了。“我想着潞河醫院也有兒科,就奔了那兒。”結果,賀女士在那裏遇到的也是一大廳的候診患兒和家長。

“其實,我們家附近就有一家三甲醫院,還有一家二級醫院分院,都有兒科,可就是看不了我孩子的病。”她告訴記者,他們家附近的東直門醫院東區,兒科只能開藥,不能打針輸液,檢查也只是大夫用聽診器聽聽肺音。而另一家設有兒科的醫院週末乾脆沒有醫生出診。

壓力

兒童醫院輸液患兒增四成

一進入12月,北京兒童醫院的呼吸科就“如期”迎來了就診的高峯,門診輸液患兒數量日均突破1500人次,較平時增加40%左右。

由於輸液患兒太多,醫院空間有限,導致患兒等候時間長,許多家長神情焦慮。院長倪鑫下令啓動應急措施,將輸液等候區也臨時改爲輸液區,同時將二層連廊也闢爲臨時輸液區,以增加輸液座位。12月4日僅用了不到兩個小時,79個座椅和輸液吊軌就安裝完畢;醫院還從心臟中心、耳鼻喉頭頸外科、感染科、內分泌遺傳代謝中心調配了護士支援輸液室,並且啓動計時護士制度,每天按時間分四個班次,每班次有兩名志願報名的護士輪值。但即便如此,輸液觀察室的護士們仍然天天忙得腳不點地,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聽說多名護士已經累得病倒了。

尷尬

一個人帶孩子看不了病

兒科人滿爲患,不僅因爲孩子多,而且哪個寶寶看病都是全家“總動員”。有的一家四五口齊上陣:你看孩子,他負責排隊掛號,進進出出,好不熱鬧。家長們也很無奈:不想都來醫院,可一個人帶孩子看病,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上週五一大早,東方醫院兒科輸液室只有四五個患兒,家長卻有十幾個,都是替孩子佔座來的。“這兒還有座,呆會兒人一多,更不好找地兒了。”一位帶孩子的老人麻利地搶到最後兩個空位,連忙催促女兒:“趕緊給孩子交費拿藥去,別耽誤工夫!”

半小時後,輸液室裏的孩子越來越多,21個座位坐得滿滿的。孩子小得有人陪,可憐的家長們或站或蹲,原本狹小的屋子更加擁擠。一會兒,一位兩鬢斑白的老太太舉着點滴瓶,把孫子扶進了屋,見根本沒地兒坐,急得直央求:“哪位好心的叔叔阿姨給我們讓個座吧!”直到有人起身,老人才“發狠”地衝孫子說:“明天一定得讓你爺爺先來佔座。”

記者瞭解到,爲了醫療安全,兒科有個特殊規定,即家長不能拿着處方帶患兒到社區醫院輸液,如患兒得了肺炎,家長每天都得到醫院履行一遍掛號、看病、開藥這套程序。“掛號、交費、取藥,每次都要重新排隊,每個隊都是一條長龍,要是一個人帶孩子,又得照顧孩子,又得在人羣中擠來擠去,還不得急瘋了?”一位家長有感而發。

分析

綜合大醫院兒科不給力

採訪中記者發現,兒童醫院和各區縣婦幼保健院之所以人滿爲患,是因爲很多綜合大醫院的兒科無法接診需要進行生化檢查和輸液的患兒,導致有的家長不得不帶着患兒捨近求遠,扎堆在那十幾家醫院就診。在某醫院兒科,醫生明確對記者說:“看病可以,但輸液不行,我們沒有兒科護士,也沒有那麼細的針頭。”

爲了緩解孩子看病難,市衛生部門早在去年就要求所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恢復兒科門急診,分流兒童醫院和婦幼保健院的就診壓力,有條件的還應設置病房。到去年年底,全市二三級綜合醫院已全部設立兒科,其中12家大醫院全面恢復兒科。

但連日來記者通過暗訪發現,有些三甲大醫院的兒科水平參差不齊,像同仁醫院的兒科門診就擁有兩個兒科診室和一個抽血室,中午休息時間仍至少有一名大夫坐診,在接近下午上班的五分鐘內,先後有十餘名就診患兒及其家長前來等候。而有的醫院兒科設置不健全,在醫院的門診目錄和官方網站的科室目錄中,根本找不到兒科。

上週四下午,記者在西城區的一家三甲大醫院看到,雖然門診樓三層設有一個貼着“兒科”標牌的診室,但大門緊鎖,門邊附有一則提示:“兒科患者請到婦產科門診就診。”當記者詢問能否給一個三歲肺炎孩子看病並採取輸液等治療時,醫務人員建議記者轉去兒研所或兒童醫院:

“我們藥房兒童的藥並不多,急診也不能給孩子輸液,建議您去更專業的兒童醫院,以免耽誤孩子。”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兒科經濟效益不佳風險又大,不少綜合醫院兒科大多是爲評級或是完成上級的相關要求而設立的。“孩子有個小病小災還能應付,一旦需要進行復雜檢查或精細確診就露了餡兒。”不少患兒家長呼籲,公立醫院應該加強兒科及配套的診察、治療科室力量,擔負起應盡的社會責任,別讓兒科成了“擺設科”。(王東亮賈曉燕方芳楊馨媛)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