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寶典 > 中醫養生 > 降血壓艾灸哪裏 艾灸用於降血壓好使不

降血壓艾灸哪裏 艾灸用於降血壓好使不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艾灸療法主要是利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在體表穴位燒灼,溫熨,藉助艾火熱力及藥物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起到溫通血脈,扶正祛邪的作用,以達到防病治病,保健強身的目的,對許多常見疾病都有明顯的療效,下面來看看降血壓艾灸哪裏。

降血壓艾灸哪裏

1.取足三裏,曲池穴,每穴用艾條溫和灸10-15分鐘,每週灸1-2次,10次爲一個療程,療程之間間隔1-2個月,可以使血壓平穩降低。

2.取足三裏,懸鐘穴,用中等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每穴2壯或3壯,灸後形成灸瘡,產生無菌性化膿刺激,1個月左右灸瘡結痂脫落形成瘢痕,因此叫艾炷瘢痕灸,這種方法不僅具有明顯的降血壓作用,而且還可以改善血液粘稠度及擴張小血管。

3.取雙側足三裏,曲池穴,每穴每次艾炷灸灸5-7壯,艾炷如黃豆或棗核大,每天或隔天灸1次,5-7次爲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3-5天。

降血壓艾灸哪裏 艾灸用於降血壓好使不

降血壓艾灸特效穴

足三裏穴

足三裏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處。

足三裏爲胃經合穴,刺激該穴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溼,扶正祛邪的作用,對高血壓有 輔助治療作用。

降血壓艾灸哪裏 艾灸用於降血壓好使不 第2張

曲池穴

曲池位於人體的肘部,尋找腧穴時屈肘,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即是曲池。

曲池系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有疏風清熱,行氣和血的作用,是治療高血壓的要穴。現代常用於降血壓,治療肩肘關節疼痛,流行性感冒。

降血壓艾灸哪裏 艾灸用於降血壓好使不 第3張

懸鐘穴

懸鐘位於人體的小腿未測,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懸鐘爲八會穴之髓會,刺激懸鐘有改善腦血管循環,活化腦細胞,增強記憶力的作用,有助於降血壓治療。

降血壓艾灸哪裏 艾灸用於降血壓好使不 第4張

降血壓艾灸常用灸法

艾炷灸

艾炷灸又分直接灸和間接灸兩種。

直接灸:就是把艾炷直接放在施灸部位點火。

間接灸:根據不同病情在艾炷與皮膚間放姜,附子餅,鹽等中介物質,使其產生不同效果。

降血壓艾灸哪裏 艾灸用於降血壓好使不 第5張

艾條灸

本法是利用艾條點燃後,燻烤腧穴或患處,通過溫和熱力來刺激皮膚,以達到治療目的,具體操作方法分爲溫和灸和雀啄灸。

溫和灸:將艾條一段點燃,對準施灸部位,距皮膚0.5-1.0寸進行薰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一般每穴灸3-5分鐘,至皮膚稍呈紅暈爲度。

雀啄灸:艾條燃頭一段,與施灸部位並不個固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的活動施灸。

降血壓艾灸哪裏 艾灸用於降血壓好使不 第6張

艾條降血壓好使不

艾灸與高血壓病相關的經絡和穴位,可產生經絡及穴位本身所具有的傳導感應,以糾正陰陽失調或偏盛偏衰所致的高血壓病的虛實證候,可達到補虛瀉實的作用,從而恢復人體的陰陽相對平衡,使增高的血壓下降並穩定在正常範圍內。

正確的艾灸療法,具有平肝潛陽,滋養肝腎,寧心安神等作用,不但能較快改善頭痛,眩暈等高血壓病症,還能調節神經系統,改善心肌代謝,擴張小動脈,從而促使血壓下降。

降血壓艾灸哪裏 艾灸用於降血壓好使不 第7張

艾灸療法主要是利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在體表穴位燒灼,溫熨,藉助艾火熱力及藥物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起到溫通血脈,扶正祛邪的作用,以達到防病治病,保健強身的目的,對許多常見疾病都有明顯的療效,下面來看看降血壓艾灸哪裏。

降血壓艾灸注意事項

1.灸療時,當以皮膚紅潤有溫熱或微有灼熱感爲度,避免因離皮膚太近,時間過長而引起燙傷。

2.艾灸時要選擇易於操作和堅持的姿勢,心情要放鬆,不要隨意移動身體,以免燙傷。

3.對於一些皮膚感覺遲鈍的老年患者,在用艾灸治療過程中要不時用手指置於施灸部位,以測知患者局部的受熱程度,便於隨時調節施灸距離,以免燙傷皮膚。

4.萬一操作不當出現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讓其自然吸收即可,如果水泡較大,可用消毒的針刺破,放出水液,常規消毒後,用無菌紗布包紮,待其自然恢復,或清醫生處理。

5.艾灸時出現頭暈,眼花,惡性,面色蒼白,血壓下降,心慌出汗等暈灸現象時,可讓患者平臥,馬上灸足三裏5-10分鐘,即可緩解。

降血壓艾灸哪裏 艾灸用於降血壓好使不 第8張

降血壓艾灸禁忌

1.如患者有飢餓,過飽,醉酒,疲勞,情緒不佳,虛弱等情況,忌施灸,以防暈灸。

2.面部穴位忌用艾灸療法。

3.孕婦的腹部及腰骶部忌艾灸。

4.有出血傾向,或患有惡性腫瘤,活動性結核者,忌艾灸。

5.局部有嚴重水腫人羣忌艾灸。

降血壓艾灸哪裏 艾灸用於降血壓好使不 第9張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