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飲食常識 > 飲食指南 > 冬補註意事項 南北有差異冬補要跟着地域來

冬補註意事項 南北有差異冬補要跟着地域來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立冬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代表着冬天的來臨,從養生的角度來講,立冬後也進入了進補最佳時期。我國曆來有“迎冬”“補冬”的習俗,古人認爲天轉寒冷就要補充身體營養,食人蔘、鹿茸等補藥是當時較流行的補冬方式。如今人們認識到之所以補冬,是因爲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促進和加速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來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此時多進補可以補充消耗的過多能量。因此,補冬是有科學道理的。現在在物質豐富的今天,不同地域形成了各自富有特色的立冬進補方式,形式多樣、豐富多彩。

冬補註意事項

冬補註意事項 南北有差異冬補要跟着地域來

北方吃水餃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立冬愛吃餃子。老北京人說:“立冬補冬,不補嘴空。”因爲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爲吃了餃子,冬天耳朵就不受凍,所謂“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河東水西是“老天津衛”的聚居地,有立冬吃倭瓜餃子的風俗。倭瓜又稱窩瓜、番瓜、飯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種常見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存放在小屋裏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冬至這天做成餃子餡,味道非常地道,再蘸醋加蒜吃,別有一番滋味。

在東北立冬進補也吃餃子,主要吃酸陷的,這主要與東北寒冷的氣候有關。另外東北人在冬至後還喜歡吃小雞燉蘑菇、亂燉等家常菜。小雞燉蘑菇是一道東北名菜,用幹蘑菇、雞肉和粉條一同燉制而成。榛蘑燴着雞肉的鮮香,真是名副其實的山珍野味。亂燉是東北比較普遍的家常燉菜之一,是將豆角、豬肉、土豆、西紅柿、茄子依次入鍋,先炒後燉,風味獨特,馨香無比。

很多北方地區的人們立冬後人們還喜歡吃涮羊肉。羊肉屬溫補,有利五臟,五臟熱了,自然就可以抵禦冬季的寒冷。北京的涮鍋講究銅鍋炭火,湯底澄清,只需加入薑片、蔥段等,用炭火燒得鍋裏清湯滾熱,拿着筷子夾着紅白相間、薄而不散的羊肉片,在湯裏這麼一涮,肉色一白就放在冷的麻醬料裏那麼一蘸,入口即化,醬香肉香合二爲一,格外有味道,而且是大補。

南方吃雞鴨魚肉

在我國南方很多城市,立冬要吃雞鴨魚肉,因爲天氣逐漸的寒冷,人們需要補充更多的能量,而肉類是富含蛋白質的,所以認爲吃肉是最好的選擇。中醫認爲,立冬進補適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狗肉、牛肉、雞肉、羊肉、蝦等。寶島臺灣這一天,人們愛吃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食。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南京人立冬喜歡吃蔥。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老南京人認爲吃生蔥可以抵抗冬季溼寒,減少疾病的發生。按老人的講法,蔥性溫味辛,能發散讓人出汗,使體內鬱滯不通的陽氣隨着汗液排出,陽氣運行便通暢了,病邪也就隨汗被驅除了。因此,南京人還總結出了“立冬嗖嗖疾病盤,大蔥再辣嘴中盤”的俗語。南京人不僅是生吃蔥,燒肉、燒魚裝盤後也不忘特意撒滿一層南京特有的香蔥,讓新鮮的蔥花一起下肚,既吃了美食,那青白玉般的蔥兒又帶來冬季裏的健康。

在福建很多地方,立冬要吃甘蔗。甘蔗能成爲“補冬”的食物之一,是因爲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吃了不上火,這個時候“食蔗”既可以保護牙齒,還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

中國幅員遼闊,從北到南無論氣候、風俗都差異很大。立冬時節,北方往往已經草木凋零、寒意逼人,正是“水結冰,地始凍”的孟冬之月;而南方很多地方卻依然是青山綠水、鳥語花香。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冬至進補方法,但只要健康、合理,都是值得推崇的。

進補需吃肉南北各不同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爲“四立”,自古就受到老百姓的重視。民間有立冬進補的習俗。吃肉當然是進補的一個重要選擇,那麼應該吃些什麼肉,南北方有何差異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北方選擇溫補畜類

中醫裏的立冬進補也有個地域原則:南方清補、北方溫補、高原潤補。具體來說就是,北方地區的冬季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肉等。

羊肉

羊肉營養豐富,其中含蛋白質10%-20%,脂肪10%-30%,無機鹽0.6%-1.1%,無機鹽中以鈣、鐵、磷含量豐富,且鐵和磷在人體內利用率較高,維生素中以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含量較多,含糖量較淺。總體來說,羊肉性溫熱,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在《本草綱目》中被稱爲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適時地多吃羊肉可以去溼氣,避寒冷、暖心胃。

燉、燜、蒸是羊肉最營養的吃法。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營養成分不丟失,滋補效果最佳。燉時,營養成分部分溶入湯裏;燜、蒸時,營養成分基本還在肉裏,適合嗜肉族。燉湯時先用一些羊腿骨、脊樑骨大火燉半小時成奶白色湯,撈出湯骨,再將洗過的羊肉放入鍋中,加入蔥、姜小火燉制。如果用砂鍋燉,風味更好。

牛肉

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其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髮育及手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和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中醫食療認爲: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爲寒冬補益佳品。中醫認爲: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能。適用於中氣下陷、氣短體虛,筋骨痠軟和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牛肉適合與某些素菜一起燉着吃,可以酸鹼中和,口感效果都會更好。例如牛肉和白菜、土豆、粉條燉一起味道極佳,和南瓜也是不錯的搭配。值得一提的是,牛肉遇到番茄後,可以使牛肉中的鐵更好地被人體吸收,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

南方選擇清補禽類

入冬後,南方氣溫較北方地區要溫暖得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爲主,比如雞、鴨。

雞肉

雞肉含有維生素C、E等,蛋白質的含量比例較高,種類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另外含有對人體生長髮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傳統醫學認爲,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

雞肉肉質細嫩,適合各種烹調。爲了保持其低脂肪的優點,最好選擇較爲清爽的烹調方式,如白斬雞、清燉雞。相反,香酥雞、辣子雞、炸雞等經過油炸,不僅損失營養成分,熱量也比較高,不利健康。

鴨肉

鴨是餐桌上的上乘餚饌,也是人們進補的優良食品。鴨肉的營養價值與雞肉相仿。鴨子吃的食物多爲水生物,故其肉性味甘、寒,入肺胃腎經,有滋補、養胃、補腎、除癆熱骨蒸、消水腫、止熱痢、止咳化痰等作用。在南方冬季清補最爲適宜。

鴨肉+酸菜:鴨肉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B族維生素等。有滋陰養胃、清肺補血、利尿消腫的作用。酸菜含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D,具有開胃利膈、殺菌、治寒腹痛等功效。鴨肉+山藥:老鴨既可補充人體水分又可補陰,並可消熱止咳。山藥的補陰功能更強,與鴨肉伴食,可消除油膩,還可起到滋陰補肺的作用。

飲食指南
生活常識
生活禁忌
食材
小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