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爸媽傳謠自己不知道難以辨真假

爸媽傳謠自己不知道難以辨真假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2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昕

我們的長輩們和中國其他700多萬老人一起,構成了中老年微信大軍,他們爲我們送來源源不斷的關心和鼓勵的同時,也常發來一些讓人避之不及、哭笑不得的“提醒”與“關懷”。無論怎麼解釋,他們都不願相信那是謠言。不少人很納悶,爲啥老爸老媽就是“固執”地相信、轉發那些一看就很假、很荒謬的消息呢?

認知能力下降。認知能力是指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會影響人們處理、分析問題。隨着年齡的增長,人們的認知能力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45歲以後。因此,一些中青年人稍加理性判斷就能分析出邏輯漏洞的文章,老年人往往不能調動足夠的認知資源來判定真假。

爸媽傳謠自己不知道難以辨真假

同時,因爲身體及認知機能的下降,死亡焦慮加深了他們保持健康的需求。如此一來,謠言便獲得了生長蔓延的溫牀。

傳播“正能量”。研究發現,老年人的積極情緒比年輕人更多,他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幸福感更高。這是因爲,雖然老年人易受身體機能、認知能力下降的影響而產生消極情緒,但他們會主動調節心態,去關注那些讓人感到開心的事,迴避讓人不開心的信息,使正面情緒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這就是他們喜歡轉發“僞雞湯”的原因。

熱愛集體,發揮餘熱。老年人對於社會人際關係比年輕人有更強烈的渴求。他們傾向於在關係中尋求“被需求感”“羣體認同感”來提高幸福感。各種僞“中央緊急通知”“愛國倡議書”之所以能獲得衆多老年人點贊和擁躉,一方面是因爲這會滿足他們的被需求感,提高自信和積極情緒;另一方面,從進化心理的角度看,相比於輕人傳遞個體基因的需求和動機,老年人更傾向於族羣基因的保存和延續,因而關乎族羣利益的事情更容易引起他們關注。同理,一些具有鼓動性的“標題黨”,例如“不轉不是中國人”“轉發出去你就能救一條命”“爲了家人的福氣一定要轉”等,也能激起他們的被需求感和族羣認同感。

爸媽傳謠自己不知道難以辨真假 第2張

瞭解了背後機制,也就不難理解老年人看似令人費解的傳謠行爲了。雖說每個年齡層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不應過多幹預和評頭論足,但若長輩信謠、傳謠已經嚴重影響生活和健康,我們還是很有必要耐心向其解釋、闢謠。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