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女性該怎麼把握自己的健康

女性該怎麼把握自己的健康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3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女性來說,健康的身體是非常的重要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個健康的身體也是需要我們不斷的關注的,一個愛健康的女性,一定是對生活質量都是要求比較高的,所以,女性一定得好好的保養自己的身體。那麼,對於女性該怎麼把握自己的健康脈搏,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女性該怎麼把握自己的健康

30歲生殖道炎症高發

30歲左右的女性,處於一生中最美麗,同時也是壓力最大的階段,生活的擔子越來越重,身體各項指標卻開始從健康的頂峯逐漸走下坡路,導致各種婦科疾病時常侵襲女性健康

從臨牀觀察看,這個階段女性最容易出現的婦科疾病主要是生殖道炎症,生殖道由於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許多婦科疾病的最初起源也是生殖道感染。此外,女性乳房病也開始來犯,表現出乳房脹痛以及包塊的出現,乳腺增生就是其中之一。

專家建議:這個年齡階段的女性應多關注上述常見病,最好定期做體檢。如有炎症出現一定要及時治療,否則隨着病情的發展還會引起其他婦科疾病。

40歲更年期綜合症來襲

女性進入40歲後,雖然生活和工作都處於相對穩定階段,但身上的重擔依然不能卸下。所以,這期間要特別注意身體健康狀況,以防疾病的伺機侵入。

更年期綜合症是這個階段女性的最大問題之一。其主要症狀是潮熱、出汗,有的還伴有頭暈,心悸,顏面、頸部皮膚潮紅、憂鬱、頭痛、失眠、背部有蟻走感等。子宮肌瘤、卵巢囊腫是女性在這個年齡段最常見的疾病。一般症狀爲白帶增多,腹部包塊、經期延長、陰道不規則出血、腰痛等。卵巢惡性腫瘤早期長於盆腔深部,大多無症狀,一旦發現症狀,往往已是癌的晚期。

專家建議:女性更年期是各類腫瘤發病的高峯,值得引起注意。預防子宮肌瘤、卵巢囊腫最有效的方法是定期做體檢。作爲子女,面對更年期的母親應多一份寬容,應該陪同母親定期到醫院做體檢,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女性該怎麼把握自己的健康 第2張

50歲以後腫瘤及其他慢性疾病多

進入老年期的女性,雖然工作和生活上壓力小了,但是這時的身體也已經衰老,一點點致病因素都會讓疾病纏身。這個時期的很多女性還沒有擺脫更年期的困擾,偶爾還會爲了一些小事亂髮脾氣,部分嚴重的還會出現更年期抑鬱症、心率失常等症狀。

子宮頸癌的高發年齡爲35-39歲和60-64歲,子宮內膜癌高發年齡爲58-61歲,卵巢癌的高發年齡爲50-60歲,乳腺癌的高發年齡爲45-55歲。那淑平表示,老年期的女性炎症不多見了,卻是腫瘤高發期。

女人保養祕訣讓你比同齡人顯年輕

1.給你的肌膚去角質

養成每週一次去角質的習氣,這就像是給痘痘先搓個澡似的。去角質即是將肌膚外表一層現已老化或死去的表皮細胞溫順地去掉,爲重生肌膚供給一個乾淨的場所。記住去角質的時分不要用力太狠,這麼會傷到肌膚的。

2.睡覺

睡覺不足和壓力會造成體內激素排泄失調,這會讓你更簡略長痘。所以,保證足夠的睡覺吧。

3.試着減輕生活的壓力

儘管沒有清晰的臨牀實驗證實痘痘和壓力的聯繫,可是一切的醫師都斷定人在壓力大的時分更簡略長痘。不過能夠承認的是,壓力大會添加肌膚皮脂的排泄,而過多的皮脂排泄會簡略導致痘痘的發生。

4.運動後洗澡

當人出汗往後,毛孔中會有許多鹽分和髒東西,這些都會導致痘痘的發生,因而運動之後最好洗個澡,最起碼也要洗個臉。

5.天天洗兩次臉

肌膚保養是不化裝但看起來很美麗的一個關鍵因素。花你該花的金錢和時刻在採購和運用護膚品上。首要,也是最主要的,找一款合適你肌膚類型的洗面奶,天天洗兩次,遲早各一次。不要超越兩次過火的清潔會使你的肌膚枯燥、過敏,致使它看起來更糟而非十分好。

女性該怎麼把握自己的健康 第3張

6.多笑

你本來現已具有了一件能夠讓你變得更誘人的殺手鐗:皎白的牙齒。多找機會笑笑,不只是你覺得快樂的時分。讓自個的笑容變得和藹可親。你會把周圍的人的心境都點亮的。

7.防曬

隨着年歲的增加,咱們從青年年代起遭到的太陽光照的損害此刻就會以黑點、黑斑、黑素瘤甚至是肌膚癌的形式迸發出來。雖然曩昔的粗枝大葉已無法彌補,但你還是能夠從現在開始做好防曬作業。而且按現在這年代的評判規範,一白更是遮百醜啊。

8.做好眼部按摩

按摩辦法簡略,易於把握,同時有極好的作用。用中指悄悄壓在眼球上,沿着半球概括,輕柔按摩。適度的按摩可減輕眼部壓力,讓眼周肌膚得到十分好的歇息,配合運用眼部按摩商品,作用會更佳。

結語:保養好自己的身體真的是非常的重要的,所以,女性朋友一定得重視起來,有些疾病真的是需要早發現,早治療的,當然了,對於長輩們的健康也是需要關心一下的,定期陪着母親做體檢,讓忙碌一生的母親,在晚年好好享受天倫之樂,儘可能遠離疾病,擁有一個健康的晚年。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