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爲什麼養生要強調動靜結合

爲什麼養生要強調動靜結合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4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醫養生方面講究的原則是動靜結合,那麼對於動靜養生我們有什麼樣的理解呢,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生命在於靜止呢?其實這些理解都是片面的,下面就很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醫養生講究的原則。中醫之所以比西醫好是因爲西醫是以治療爲主而中醫則以養生爲主要的,更多的人現在開始注重養生這一塊。

運動和靜養是中國傳統養生防病的重要原則。“生命在於運動”是人所共知的保健格言,它說明運動能鍛鍊人體各組織器官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可以增強體質,防止早衰。但並不表明運動越多越好,運動量越大越好。也有人提出“生命在於靜止”,認爲軀體和思想的高度靜止,是養生的根本大法,突出說明了以靜養生的思想更符合人體生命的內在規律。

運動和靜養是中國傳統養生防病的重要原則

1.靜以養神

我國曆代養生家十分重視神與人體健康的關係,認爲神氣清靜,可致健康長壽。由於“神”有易動難靜的特點,“神”有任萬物而理萬機的作用,故情靜養神就顯得特別重要。老子認爲“靜爲躁君”,主張“致虛極,寧靜篤”,即要儘量排除雜念,以達到心境寧靜狀態。

爲什麼養生要強調動靜結合

《內經》從醫學角度提出了“恬淡虛無”的攝生防病的思想。後世的很多養生家對“去欲”以養心神的認識,無論在理論和方法上都有深化和發展,三國的嵇康、唐代的孫思邈、明代萬全等都有精闢的論述。

2.動以養形

形體的動靜狀態與精、氣、神的生理功能狀態有着密切關係,靜而乏動則場導致精氣鬱滯、氣血凝結,久即損壽。所以《呂氏春秋?達鬱》說“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壽世保元》說“養生之道,不欲食後便臥及終日穩坐,皆能凝結氣血,久則損壽。”

運動可促進精氣流通,氣血暢達,增強抗禦病邪能力,提高生命力,故張子和強調“唯以血氣流通爲貴”(《儒門事親》)。

散步、導引、按蹻等,以動形調和氣血、疏通經絡、通利九竅、防病健身。

3.動靜適宜

從《內經》的“不妄作勞",到孫思邈的“養性之道,常欲小勞”,都強調動靜適度。從湖南馬王堆出土竹簡的導引圖中的導引術、華佗的五禽戲,到後世的各種動功的特點,概括言之就是動中求靜,動靜適宜的原則,還突出了一個審時度勢的辨證思想特點。

從體力來說,體力強的人可以適當多動,體力較差的人可以少動,皆不得疲勞過度。從病情來說,病情較重,體質較弱的,可以靜功爲主,配合動功,隨着體質的增強,可逐步增加動功。從時間上來看,早晨先靜後動,以便有益於一天的工作;晚上宜先動後靜,有利於入睡。總之,心神欲靜,形體欲動,只有把形與神、動和靜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符合生命運動的客觀規律,有益於強身防病。

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清靜爲天下正。”《黃帝內經》更明確地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就是說,養生的關鍵是要把動靜養生有機結合起來。

“靜養生”應該算是中國傳統養生學的重要指導思想。“靜養生”能夠保持精神狀態寧靜祥和,對於身體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體育運動與食用滋補品等則是第二位的事情。據瞭解,二十世紀以前的中國人,差不多都用“以靜養生”的理念來指導自己的養生實踐。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在奉行“靜養生”的理念,並且好多人都取得了健康長壽的養生效果。

爲什麼養生要強調動靜結合 第2張

“靜養生”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時代中國的先哲們,尤其是道家的先哲們,十分重視“靜養生”,他們對“靜養生”的理論作了十分清晰的闡述。《黃帝內經》中說,“靜養生”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並且還主張,一個人只要能以一種“恬淡虛無”的胸懷來對待名利得失,並且能將向外追逐的精神都收回來,多多關照自己的身心,那麼就能夠保持身體的健康,從而不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

以上這些信息都在告訴我們:修養自己的心性,從而少受外界各種不良因素的干擾,就能經常以一種豁達開朗、寧靜祥和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正是這種良好的精神狀態,才能夠產生巨大的養生效果。

那麼如何實現靜養生呢?要實現“靜養生”,首先要改變自己的人生觀,從而使自己能夠很超然地來看待人生的得失、恩怨;能夠頓悟名利得失、恩恩怨怨都是身外之物;能夠將生活中的一些小摩擦和小矛盾,看作是可以忽略的東西。

關於“靜養生”,你還可以端坐下來,從而使自己的心靜下來,將雙眼微閉,意念微守下丹田,接着凝神聽自己的一呼一吸,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氣,享受美好的陽光,這時如果心裏有雜念,不必理會它,繼續凝神聽自己的呼吸,慢慢地就會進入安然寧靜的境界。每天用半小時到一小時練習,這對於維護身體的健康或治療疾病都十分有效。

對於正在爲生存而奮鬥的中青年人,練習“靜養生”可能有點困難。但是,爲了珍惜自己的生命,將是非恩怨、名利得失看得淡一些,練習“靜養生”還是很值得的。對於已經從爲事業而奮鬥的征程中退下來而進入老年階段的人,更需要很清醒的認識,身心健康是頭等大事。

練習“靜養生”,可以在改變人生觀的前提下,再修煉一些修養心性的功夫,堅持不懈,一定可以增強“以靜養生”的養生效果。事實上,莊子的坐忘功是一種較好的修養心性的方式,建議朋友們堅持試試看。

“生命在於運動”是一種“以動養生”的養生學,經過不斷的傳播和實踐,這種觀念早已深入人心,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和奉行。從而使人們一想到養生,就會下意識地想到運動,於是興起了爬山熱、跑步熱、做操熱、跳舞熱……甚至很多人都逐漸忘記了,古人曾經給我們留下了一份“靜養生”的養生文化遺產。

運動養生的觀點來自於“天人合一”的理論。《周易》將宇宙天道運行變化的自然屬性投射於人生,歸納出“動而健,剛中而應”,“剛以動,故壯”,“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這些深刻的人生哲理,其中也包括以運動的觀念來對待和養護人類自我的生命和身體。在這種主動養生思想影響下,一些古代養生家反對“靜息將養”,主張運動強身。

“生命在於運動”這個養生理論的根本缺陷,就是它完全忽視了“靜養生”的重要性,而中國“靜養生”的傳統養生學,雖然將靜擺在第一位,但是並不反對動。

爲什麼養生要強調動靜結合 第3張

它只是主張,養生的主要方面應該是心性的修養,通過心性修養,改變自己的世界觀,使自己能夠擺脫名利恩怨羈絆,從而使心境能常處於一種寧靜祥和的狀態,第二位是適當的運動及服用必要的藥物與營養品。因此,“靜養生”也認同“生命在於運動”。

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我們是不是對中醫養生的冬季原則有了一定的瞭解了呢,我們對於動靜養生其實是有不一樣的瞭解的,動靜養生是相互結合相輔相成的,所以我們也要學習這種養生的原則。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