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出現內分泌失調的症狀有哪些

出現內分泌失調的症狀有哪些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1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內分泌失調給女人造成的危害也是蠻大了,爲了能更好的保養好自己的身體,女性朋友在此一定得好好的瞭解纔是。身體是我們革命的資本,如果生活中女性朋友出現內分泌失調又該怎麼調理,內分泌失調的症狀又都有哪些,感興趣的妹子,不要走開,下面就來看看。

出現內分泌失調的症狀有哪些

內分泌失調的症狀

1、皮膚問題

在發生內分泌失調的時候比較明顯的一個症狀就是女性皮膚的問題,出現的時候會影響女性朋友的肌膚健康,皮膚會變的粗糙暗沉,有時還會長痘痘和痤瘡,這是內分泌失調促使皮脂分泌過盛,無法排出而將毛囊堵塞的結果。就算你後期用護膚品補救也無濟於事。

2、脾氣變大

除了皮膚中會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脾氣也是會有一定的波動的,情緒會激動,起伏大,脾氣變大,變得很急躁。就拿更年期的女性來說,她們就很典型,因爲這個時期的女性往往情緒起伏大,容易暴躁,還易出汗。

3、脫髮

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症狀就是女性在產後或者是在更年期,口服避孕藥等造成雌激素分泌失調,都可能導致頭髮稀疏、斑禿以及脂溢性脫髮等。如果出現髮際線後移、前額明顯禿髮、頭頂部位稀疏等,就需要去醫院內分泌科就診了。

4、肥胖的問題

現代人肥胖的情況是越來越多了,主要是由於吃了太多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又不注意鍛鍊,平時也沒有好的作息規律,也不按時吃飯。

出現內分泌失調的症狀有哪些 第2張

5、毛髮旺盛

不管男性還是女性,體內都會產生雄激素和雌激素。只要雄激素分泌過多,不論男女都可能出現毛髮旺盛的症狀。

6、月經失調

女人內分泌失調的常見症狀就是月經失調,常見的月經失調症狀就是月經週期不穩定、月經量過多或者過少、經血顏色偏淡或者暗沉甚至出現血塊等。而導致月經失調的主要原因就是內分泌失調。

7、睡眠質量差

內分泌失調的女性經常會出現失眠的情況,就算睡着了也容易做夢,而且會做很多夢,整個人也沒什麼力氣,容易疲勞,還會出現疼痛的症狀。長期出現睡眠質量差的情況,對女性朋友的日常生活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8、不孕不育

內分泌失調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導致女性不孕,這讓很多想成爲媽媽的女性十分痛苦,下丘腦—垂體—卵巢軸中的任何部位功能異常,都可能妨礙正常排卵週期的建立,進而導致不孕症。

9、經常疲勞

經常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伴隨體重增加、食慾波動、排便不正常,最常見的是甲狀腺功能減退。部分女性在月經期間萎靡不振,也與激素分泌異常有關。

內分泌失調如何調理

1、保護心理健康

我們要承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哪一種壓力都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應對,難以徹底放鬆。這種緊張狀態和情緒改變反射到神經系統,會造成內分泌失調,所以保護心理健康對預防內分泌失調有重要意義。

2、飲食調理

爲了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就必須有足夠的、適當的營養,否則,內分泌失調的問題就會一一出現,因此女性要注意補充營養。黃豆和豆製品中含有大量植物雌激素,在預防乳腺癌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黃豆,可以改變體內激素的分泌。

出現內分泌失調的症狀有哪些 第3張

3、能不熬夜就不熬夜

睡眠不足會導致新陳代謝失調。經常熬夜或作息不正常的人不僅老得特別快,健康也會嚴重受損,所以能不熬夜就儘量別熬夜吧!每晚睡眠4小時或不足4小時的人,身體新陳代謝在碳水化合物的處理上會出現問題。

4、愛泡澡

泡澡是維持身心平衡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利用高溫反覆入浴的方式,可以促進血管收縮、擴張。每次泡澡3分鐘,休息5分鐘再入浴,重複三次,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消耗大量能量,效果相當於慢跑一公里。同時,泡澡也能促進老舊角質更新,保持肌膚光滑細緻。

5、隨時隨地做個按摩

體內淋巴液與血液循環是否通暢,會影響身體對於廢物、毒素等物質的排出速度。正確的按摩手法,能維持血液循環的順暢,加速代謝,順利處理體內廢物。從四肢末梢朝心臟方向按摩,可以推動淋巴及血液的流動,能使肌肉的代謝更加旺盛,提供細胞更多促進代謝的營養素和幫助脂肪燃燒的氧氣,同時加速排出廢物。每天看電視的時候順便做做按摩,輕輕鬆鬆就能更健康。

6、少吃快餐,遠離毒素

快餐送給女人的是——心血管系統疾病和生殖系統腫瘤的高發病率。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會刺激雌激素過度分泌,脂肪中的類固醇可以在體內轉變成雌激素,促使乳癌細胞形成。攝取人工激素過多,體內毒素過多,也會造成內分泌失調。少用塑料製品包括保鮮袋,盛裝微波食物,因爲容易溢出有毒物質。

結語:畢竟,健康的身體還是我們一直都比較關心的,如果出現這樣的症狀也是得多調養的。研究發現,經期女性體內褪黑素分泌減少,以致難以入睡,白天精神不振。只有這樣,我們的身體才能擁有健康了,以上這些食物也是很不錯了,可以在生活中,都注意吃點。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