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人民日報:讓中醫藥講“現代話”才能老樹開新花

人民日報:讓中醫藥講“現代話”才能老樹開新花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4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靠吃老本,中醫藥發展就走進了“死衚衕”。解開中醫藥的奧祕,讓中醫藥講“現代話”,中醫藥這株老樹才能開出新花

人民日報:讓中醫藥講“現代話”才能老樹開新花

一位天津患者飽受頭疼困擾,多方求醫總是治不好。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院士診斷他爲缺血性頭疼,爲他開了中藥養血清腦顆粒。一個療程過後,患者頭不疼也不暈了,症狀明顯改善。

養血清腦顆粒最初主治“血虛頭疼”,如今專用治療缺血性頭疼,高血壓頭疼。從“大水漫灌”變成“精確滴灌”,這源於張伯禮主持的“中成藥二次開發”技術。該技術獲得今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就是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中藥的“兩個相對清楚”——“藥效物質相對清楚,作用機理相對清楚”,給古老的中藥賦予現代科技含量,使其“煥發青春”。

長期以來,中醫藥“說不清、道不明、聽不懂”。中醫藥是一個偉大的寶庫,卻也是一個“黑匣子”。難怪人們常說,中醫讓人稀裏糊塗地活,西醫讓人明明白白地死。如此不明不白,臨牀定位不清,醫生不知該如何用。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中醫回不到醫聖張仲景爲代表的傳統坐堂醫時代。如果依然抱殘守舊,脫離現實需求,不顧社會進步,沒有創新,沒有突破,靠吃老本,中醫藥發展就走進了“死衚衕”。解開中醫藥的奧祕,打開神祕的“黑匣子”,中醫藥要講“現代話”,這是中醫藥發展創新亟須解決的現實難題。

中醫和西醫是兩種不同的認知方法。“西醫看到的是清晰的局部,而中醫看到的是模糊的整體。”中醫藥發展創新,要吸納現代最新成果,既用望遠鏡看到宏觀的整體,又用放大鏡看到清晰的局部,從模糊的整體中找到清晰的局部,瞄準目標人羣,把中醫藥功效發揮到最大。

漢代王符說:“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就是說,大鵬沖天飛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輕盈;駿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隻腳的力量。中醫藥是我國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創新驅動同樣不能單兵突進。目前,中醫藥創新中存在着中藥腿長、中醫腿短的尷尬,容易導致“廢醫驗藥”的結局。如果只注重某種新藥研發、某種疾病治療方法的改進,創新發展只能停留在“術”的層面,而不能躍升到“道”的層面。

創新驅動中醫藥發展,最容易出現跑偏的傾向。打着現代化、科學化、標準化的旗號,中醫藥不斷地被西醫的觀念與方法改造,遍體鱗傷,面目全非。有的中藥研究機構掛着中藥的牌子,走的是西藥的路子,希望從複方中藥裏篩選某種有效成分。離開中醫的指導,或許也能找出幾種新物質,但多數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傳承不夠與創新不足,制約着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中醫藥需要堅持傳承與創新的辯證統一,使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六位一體”全面協調發展,中醫藥這株老樹才能開出新花,成爲我國最具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