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人民日報:技術不值錢 好醫生越來越少

人民日報:技術不值錢 好醫生越來越少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3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看不見的手”更靈活,“看得見的手”更理性,兩隻手各司其職、各盡其用,醫藥價格改革才能平穩推進。

人民日報:技術不值錢 好醫生越來越少

日前,國家取消533種低價藥的最高零售價限制,在日均費用西藥不超3元、中成藥不超5元的前提下,允許藥企自主定價。納入低價藥清單的藥品,將退出藥品集中招標採購的“價格戰”,由醫療機構自行網上交易。此舉體現了政府管理藥品價格的新思路。

藥價管理是一道難題。長期以來,我國對大部分藥品實行政府定價。但是,無論如何定價,總有企業抱怨。因爲藥廠千差萬別,成本有高有低,行情瞬息萬變,政府很難制定一個“金標準”。按照市場經濟理論,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而不是由成本決定的。市場既是一隻“看不見的手”,也是一臺“超級計算機”,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下,完全可以定出一個最合理的價格。如果政府的手總是“閒不住”,甚至患了“多動症”,市場的手就會“被踩住”,再靈活也無法發揮作用。

政府幹預過多、管得過死,不僅體現在藥品價格上,也體現在醫療服務價格上。目前,我國多數醫院執行的醫療服務價格仍是10多年前的標準。例如,北京三甲醫院主任醫師的普通門診掛號費是14元,不如一小時停車費、一碗牛肉麪、一次理髮費。又如,做一次高難度的晚期肺癌手術,需要七八名醫護人員幹七八個小時,但手術費卻不到800元。爲了彌補虧損,醫生不得不多開藥,否則就無法維持生存。可見,價格扭曲是公益性扭曲的根源。只有讓扭曲的價格迴歸理性,公立醫院才能迴歸公益性。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誰都希望價格越低越好。降價總是受歡迎,漲價總是遭反對。事實上,價格低了未必是好事,價格高了也未必是壞事,恰當的價格纔是最好的。所謂恰當的價格,就是在平等競爭條件下自由浮動的價格,供不應求則漲,供過於求則降。例如,很多廉價經典藥由於中標價格低於成本,企業不願生產,患者只能使用高價進口藥。可見,盲目追求低價並非好事。如今,政府轉變管理思路,低價藥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內自主定價,企業有了生產積極性,最大的受益者是患者。

價格是資源配置的“信號燈”。合理的價格,可以讓資源配置更加優化。我國醫療資源短缺與浪費並存,技術服務價格不合理是重要原因。北京大醫院專家號14元,遠遠低於市場價格,導致“一號難求”。結果,大量的普通患者佔據了稀缺資源,疑難重症患者反而掛不上號,只能花高價從“號販子”手中買。如果大醫院專家號大幅提價,基本與市場價格接軌,普通患者就不會再去搶掛專家號。供求關係一變,“號販子”倒賣高價號的空間就會被壓縮,更多專家號流向具有剛性需求的人,資源浪費現象反而減少。

在醫療產品中,除了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之外,大部分都屬於私人產品,完全可以由市場決定價格。從長遠看,讓醫療價格迴歸本位,有利於改變醫療資源稀缺的局面。目前,由於技術不值錢,醫生收入太低,很多人不願當醫生,導致好醫生越來越少。如果醫生的薪酬由市場來決定,人力資本體現稀缺資源價值,醫生成爲令人羨慕的高薪階層,就會吸引優秀人才源源不斷進入醫療行業,資源短缺狀況自然得到改善。

眼下,醫改進入“深水區”,醫藥價格改革是繞不過的“險灘”。而要推動醫藥價格改革,必須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看不見的手”更靈活,讓“看得見的手”更理性,兩隻手各司其職、各盡其用,價格改革才能平穩推進。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