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多點執業能否平抑醫聯體衝動

多點執業能否平抑醫聯體衝動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2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醫生完全成爲自由人,自然可以根據自己的服務能力和當地的服務平臺去選擇執業機構。只有這樣,才能逐步達到醫聯體原本的初衷,或將醫聯體的衝動平抑下來。

多點執業能否平抑醫聯體衝動

公立醫院的醫聯體不是醫院肆意擴張的理由。雖然有的地方公立醫院的醫聯體達到分級分段醫療的目的,但是大部分的公立醫院醫聯體是憑着“我們不佔領就被別人佔領”的市場戰略出征。“搶佔高地”是公立醫院擴張的第一需要,所以大醫院很願意舉辦醫聯體。我的觀點是:大醫院門庭若市、小醫院門可羅雀的現狀,休想靠建立醫聯體來解決。

且不說各地的政府財政如何解決區域醫療投入水平的差異,也不說社會醫療保障給投保人的報銷有多少,就單體醫院而言,每個醫院的水平和文化都有差異,甚至有些差異還不小,爲何還要聯合?歸根結底,這是當前政府限制公立醫院規模擴張所衍生的一種行動。雖然,這種聯合受到各方讚譽,但不可否認的是,每個醫聯體最大的受益者是主體大醫院,很多被聯合的基層醫療機構的基底被抽空了,被壟斷了!

頂層政策設計的不完整和碎片化,造成政府意志與醫院行爲的脫離,各級醫院在模糊的政策指導下越來越模糊!最終,合理的就醫秩序無法靠醫聯體來解決。

有調查數據顯示,72%的受訪者表示曾在社區醫院就診過,28%的受訪者從未在社區醫院就診;只有一半的被調查者患上感冒等小病會首選社區醫院,近四成患者仍然會選擇二級醫院甚至三級醫院;在社區醫院看過病的28.2%的受訪者對醫生水平不太滿意,另有7.1%的受訪者表示非常不滿意。廣州市政協委員提交的《關於進一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效能的建議》中也指出基層首診率止步不前,只有三成人看病首選社區醫院。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超六成的受訪者對社區醫院的醫療設備、技術不太滿意或非常不滿意;過半的受訪者對社區醫院藥品種類不滿意,在一些老百姓的傳統認識和觀念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仍然未能擺脫落後的帽子。有效的雙向轉診機制上沒有建立,醫聯體處於一種無序的自由狀態,大部分基層醫療機構都沒有也無法開設康復病牀,根本沒有能力接受下轉的病人。全科醫生不足而且機制不靈。

假設醫聯體醫院內共享所有醫療資源,公立醫院舉辦醫聯體還會這麼積極嗎?

從醫院角度講,在市場的環境下,沒有醫院願放棄手中的“優質”患者,接收那些沒有什麼“油水”的普通患者;從整個利益鏈條來看,醫聯體內受益最多的是三級醫院,損失最多的是二級醫院;從一個治療週期來看,主要的費用支出在前期的檢查、手術和治療,後期所謂的延續性和康復性治療對醫院來說沒有多大的利潤可圖;從市場的競爭角度看,沒有一家醫院會“心甘情願”培養競爭對手,對於對手來說,也沒有誰願意永遠“寄人籬下”或替他人作嫁衣裳!

醫聯體讓一些地區出現了規模龐大的醫療集團,醫療資源高度集中大醫院。事實上,對於醫院來說,並不是規模越大,效益越好,醫療服務畢竟不像商品生產上流水線,保持醫院合理的規模,有利於達到更好的經濟效益,實現醫療資源最優化使用。因此,醫院保持多大的規模才達到效益最大化,是長久以來業內思考的問題。有研究顯示,醫院將牀位控制在1000~1500張左右時,基本呈現正效益,隨牀位增加,效率遞增。美國大多數醫院的牀位在500張左右。當前公認世界上最好的醫聯體是美國的梅奧診所,總共的病牀也就2400張。當規模過大時,就會給管理帶來很多問題,潛在的安全管理隱患必定增加,讓管理者力不從心。再說,醫生的水平不同生產線上的技工“機械性”的操作與標準化的培訓就可以,醫生專業成熟週期長,服務週期短,醫院過大,人員短缺,馬太效應加重資源兩級分化。

行政體制是制約醫聯體內各級醫院合作的一大障礙。在醫療資源按行政層級配置的體制下,最終醫聯體還是一個鬆散的聯盟。

現行的醫聯體沒能成功引導患者合理就醫,更難以撼動公立醫院格局,如何才能闖出一條出路呢?我覺得,醫師多點執業政策的進一步實施,使醫生成爲社會人,同時,通過醫生多點執業來撬動各項制度的改革,尤其對人事制度、職稱制度和支付制度的改革。醫生完全成爲自由人,自然可以根據自己的服務能力和當地的服務平臺去選擇執業機構。只有這樣,才能逐步達到醫聯體的初衷,或將公立醫院舉辦醫聯體的衝動平抑下來。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