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醫改推進醫療服務新體驗 家庭醫生興起

醫改推進醫療服務新體驗 家庭醫生興起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4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庭醫生曾是在美劇裏才能較常見到的一種職業,如今,隨着醫改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也有了自己的專屬醫生。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已有198.86萬人擁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個性化健康管理建議、針對性健康干預措施、協助轉診、預約診療……全市2377位全科醫生,爲每位簽約居民的健康築起了一道道“防護牆”。

醫改推進醫療服務新體驗 家庭醫生興起

那麼,嘉興家庭醫生制度推行現狀如何?百姓有何評價?目前遭遇哪些難題?今天,讓我們從家庭醫生——李董良講起。

羣衆評價:用心服務籤而有約

“姚阿姨,不用客氣,我是您的簽約醫生,以後啊,哪不舒服了隨時打電話問我!”說話的人叫李董良,1982年生人。目前是嘉興南湖區新嘉街道清華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一名全科醫生,這是他從醫的第11個年頭。每天,他平均要接診近70名社區患者,忙的時候,常常連口水都沒有時間喝。只要有點空閒,他就會抓緊時間給簽約的居民挨個打電話隨訪,瞭解他們的身體近況,並做好記錄。平均一天要打20多個電話。“我總和家人說,沒事別打我電話。怕耽誤接診時間。”李董良說,因爲他的名字已和1000多戶居民聯繫在一起了。

“我們和大醫院的唯一區別,就是大醫院醫生是等着病人上門,而我們社區服務站的醫生則要主動去敲病人的門。”李董良說,這個“門”,不光是指家門,更指的是居民的“心門”。因爲來社區就醫的大部分病人是行動不便、經濟上也不太寬裕的老年人。“所以我每次配藥都格外注意,儘量推薦一些效果好、價格也適中的藥物。從最實際的‘價格關口’爲居民爭取更多實惠。”李董良說。

今年66歲的沈桂珍患心臟病已有七八年了,過去用的是進口藥,一個月光醫藥費就得花上2000元。現在,在李董良的建議下,她開始服用國產藥,不但控制住了病情,費用也下來了。

提到李董良,前來就診的居民連聲稱讚。他們說,爲了方便籤約居民有問題隨時詢問,李董良的手機永遠是24小時開機。“不光是和他簽約的病人身體不適可以隨時打他電話,就連家人有個頭疼腦熱的,打去電話,李醫生也會熱情解答。病情嚴重的,他還會幫忙聯繫轉診。真的和‘家庭醫生’一模一樣!”一旁的王阿姨告訴記者,李醫生是她見過最“平易近人”的醫生。

醫者心緒:完善服務任重道遠

對於居民們的讚揚,李董良很欣慰。“但是,讓居民接受‘家庭醫生’,並非想象中那麼簡單,要靠日積月累的服務和受惠居民的口口相傳。”李董良告訴記者,最初的時候,有很多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療水平不信任,認爲他們只能看感冒咳嗽之類的小病。“甚至在電話隨訪時,還常被說成是騙子或者搞傳銷的。”李董良說。

“但是這樣的情況一定會逐步好轉。”李董良認爲,隨着家庭醫生推廣程度的不斷加深,不少居民生病時一定會養成先找家庭醫生的初診習慣。“因爲這樣的分級診療可以有效減少居民病急亂投醫的情況。若是生了重病,簽約居民可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繫優先轉診的服務,很方便。”

當被記者問及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李董良道出五個字:“人少、藥不全。”據瞭解,目前,李董良所在的服務站一共4名醫護人員,簽約的家庭約1000戶。“不可否認,對於我們這個服務站來說,工作量是很大的。如果要把這種簽約關係發展得更爲緊密,人員配置是個繞不開的話題。首先得有人,然後再培養更多能幹、願幹、實幹的人。”李董良說。

此外,李董良還認爲,從居民報銷比例的角度考慮,服務站的藥品配置應儘快接軌大醫院。“藥品的數量可以少一點,但是品種一定要齊全。這也是增加居民和社區衛生服務站間‘黏性’的重要環節。”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