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超三成兒童被零食“傷”過 看添加劑越少越好

超三成兒童被零食“傷”過 看添加劑越少越好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4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央視最新一期每週質量報告調查發現不少學生喜歡光顧校門口各類廉價的垃圾食品,這種現象在廣州同樣存在。不少商家爲了銷路一味迎合孩子對色香味的需求,在兒童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各種添加劑。但家長和孩子對這些食品中添加了什麼、長期食用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卻不甚瞭然,令人擔憂。

專家指出,添加劑不是營養素,雖然在安全範圍內攝入對人體無害,但若在生產過程中添加過量或混合添加、長期攝入,可在體內蓄積損傷臟器。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肝腎代謝解毒能力尚不健全,常吃含各種添加劑的食品會增加代謝負擔,甚至加大過敏反應和免疫系統疾病風險。但3歲以上兒童和青少年食品中食品添加劑使用安全標準缺失。因此,專家呼籲應針對這一人羣嚴格規範添加劑使用範圍和劑量,保護他們健康成長。

數據:超三成兒童曾因吃零食身體不適

廣東藥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主任王曉波教授指出,兒童和青少年正處於生長髮育期,食慾旺盛,嘴饞愛吃零食的現象比較普遍。但很多孩子只注重口感,他們青睞的“美味”大部分是用多種添加劑調出來。

去年6月至7月間,國內一家少兒環保教育機構針對北京、上海、成都等9市39所學校近兩萬名兒童食品添加劑攝入情況的調查顯示,每天有1/10的兒童吃含添加劑零食3次以上,23%的兒童喝1到3瓶含添加劑飲料,9%的兒童吃薯片;到了夏天,每天吃冰淇淋的兒童更高達26%。更引人關注的是,在這項調查中,有34%的兒童表示曾因吃零食出現身體不適,5%的兒童表示此類狀況經常發生。

解讀1:多數添加劑無益甚至有害

“除了出於平衡膳食合理使用的維生素、礦物元素等營養強化劑,絕大部分的添加劑對人體並沒有用,攝入多了甚至會有害。”王曉波認爲,人們對添加劑也要有個客觀的認識。現代都市人已難再回到自己生產、自給自足的時代,在食品工業化生產過程中,添加劑能起到防腐、保鮮和改善色、香、味等作用,爲現代人飲食提供更多更便利的選擇,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另一個事實是,大部分的添加劑對人體並沒有用,攝入多了甚至會有害。”王曉波稱,雖然添加劑的使用基於無害原則,在安全範圍內攝入基本沒問題,但無害並不等於對健康有益。相反,若生產過程中添加過量或混合添加、長期攝入,一些添加劑可在體內蓄積,嚴重者可損傷臟器。而正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兒童肝腎代謝解毒能力本來就不健全,常吃含各種添加劑的食品,無形中加重了代謝負擔、加大過敏反應和免疫系統疾病風險。

解讀2:添加劑混合或增強毒性

王曉波介紹,孩子們喜歡的各種小零食和飲料中,最常見的添加劑有防腐劑、色素和甜味劑三大類:

防腐劑:常用的有苯甲酸鈉、山梨酸鉀和焦亞硫酸納3種,在各種碳酸飲料、果醬、果汁中都可見。其中,苯甲酸鈉攝入過量會影響到肝臟酶對脂肪酸的代謝,長期過量攝入可在體內蓄積引起精子畸形,還可增加心臟、血管和腎等臟器負擔,甚至導致損傷;山梨酸鉀攝入過量可誘發蕁麻疹和過敏反應;而焦亞硫酸納添加過多,殘留於食品中可產生硫氧化物,研究表明這類物質與腫瘤的發生有一定的相關性。

色素:在孩子們喜歡的飲料、糖果、冰淇淋、膨化食物等各種鮮豔誘人的小食品中,色素是廠商常用的“美容劑”。排除個別不良廠商違規使用工業用色素亂添加造成的食品安全隱患,部分合成食用色素的安全性近年在國內外也廣泛受到質疑。比如,一些膨化食品、糖果中常有鋁色澱這種“美容劑”。但其中的鋁對兒童腦神經的發育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另有研究將不食用人工色素的一組孩子,跟另一組食用了添加日落黃、檸檬黃、誘惑紅等人工色素及防腐劑的食品的孩子相比,多動症發生率明顯下降。

甜味劑:國家對各種單一的甜味劑添加劑的使用量有封頂。一些廠商爲了鑽空子,通過在同一種食品中添加兩種以上的甜味劑,每種的用量分別與國家上限接近,使得消費者累加攝入的甜味劑更多,臟器代謝負擔更大,對於發育中的孩子潛在的健康危害更大。另外,像糖精鈉之類的甜味劑,若與苯甲酸鈉和檸檬黃色素混合添加,還可產生疊加效應,使毒性增強,長期食用這類混合添加劑加工出來的食品,日久更傷身。

觀察:小學生青睞“重口味”零食

廣州天河區某小學門口不到十米處,就有三家專做學生生意的小賣部。除了學習用品之外,更顯眼處擺放的是花花綠綠的各種小食品。放學一出校門,不少小學生便三三兩兩結伴走向小賣部。說起各自的“心頭好”,幾位小女生七嘴八舌跟記者推薦:

“辣條好吃,夠鹹夠辣,很過癮。”

“我愛吃薯片,又脆又香。”

“現在天熱,喝凍飲料吃冰淇淋更爽!”

小零食的價格一般在兩三塊錢左右,有薯片、辣條、碳酸飲料、糖果、雪糕,一應俱全。這些小零食普遍“重口味”,不是鹹香辣,就是很甜膩。記者隨機訪問10多位小學生,大部分孩子表示曾吃過這類零食,有一半還是忠實的“回頭客”。

這些兩三塊錢的小零食大多包裝鮮豔,在外包裝上都標有保質期和食品安全標識,但有的字跡不清,有的包裝袋密封不嚴,添加劑數量少則幾種、多則十幾種。不少孩子每天都要吃一兩袋,外加一瓶碳酸飲料。按這個量估計,每天攝入十幾二十種添加劑很常見。

呼籲:出臺少兒食品添加安全標準

“撇開因違規、超量使用可能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在國標規定範圍內正常使用添加劑,也或潛在威脅少兒健康的問題。”王曉波指出一個令人擔心的現象:在很多合格的食品中,各種添加劑疊加使用的現象普遍存在,雖然單一劑量都不超標,但混合在一起,每一類添加物累積的量卻不少;另外,現有食品添加劑使用安全標準大多是基於考慮單個添加劑,而較少考慮不同種類的添加劑的協同、增強等方面作用。

王曉波說,目前國家只針對3歲以下嬰幼兒食品添加有嚴格限制,對於仍處在生長髮育重要階段的3歲~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這方面卻沒有專門的安全標準,只能依照成年人標準。但發育未健全的兒童和青少年又恰恰是這些食品的消費主力。他們若長期吃各種按成年人標準被視爲“合格”添加的食品,大量攝入各類添加劑,必然存在各種健康風險。“所以,國家應出臺專門針對這一人羣的食品添加劑使用安全標準。”

支招:買零食細看配料添加劑越少越好

記者發現,不少孩子早餐吃得太少,課間餐也只是墊肚子,中午在託管班也不一定吃得飽。而每天在學校的運動量大、能量消耗多,所以,有不少孩子經常未放學肚子就咕咕叫,一出校門就飢不擇食。另外,有些孩子卻不一定是因爲餓,而是好奇和嘴饞。

“針對不同類型的孩子,老師和家長應該適當引導和監督。”王曉波支招:對食慾旺盛的孩子,早餐要儘量吃好、吃飽,家長還可適當給孩子準備點牛奶、麪包,徵求老師的同意,在課間及時補充能量。對於只是好奇嘴饞的孩子,家長不要給太多零花錢,並讓老師在放學時特別提醒不要亂買東西吃。

“孩子吃零食也不是不可以,但要教他們學會選擇。”王曉波提醒家長和老師要跟孩子普及“垃圾食品”和添加劑過量攝入的危害,教他們懂得控制攝入量,並學會一些簡單的辨別方法。比如,買零食前除了留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還要看清配料,看不懂的話,挑成分簡單、保質期短、添加劑類別越少的越好。

超三成兒童被零食“傷”過 看添加劑越少越好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