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老人精神疾病高發多因太孤單 養老呼喚親情撫慰

老人精神疾病高發多因太孤單 養老呼喚親情撫慰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3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老人爲何每天“折騰”女兒送鴨血粉絲湯

老人精神疾病高發多因太孤單 養老呼喚親情撫慰

精神養老,銀髮一族的心靈呼喚

昨天下午2點,南京鼓樓區淮海路社區一家老年公寓。80歲的張老太見65歲的女兒沒有按時送飯,便“罷吃”食堂午餐。直到女兒氣喘吁吁趕到,遞上鴨血粉絲和赤豆元宵兩個飯盒,老人才開心用餐……望着女兒離去的背影,老人喃喃自語:“吃鴨血粉絲是假,讓她每天來看我纔是真。”

護工趙阿姨悄悄告訴記者,老人入住3年,每天讓女兒送鴨血粉絲上門已有2年,其實都是孤單鬧的。而趙阿姨有所不知,全南京200多家養老機構、2萬多名入住老人中,每天都在上演類似令人心酸的“折騰”話劇——老人不滿足“一牀三餐”,在用“無理取鬧”等異樣行爲,呼喚精神養老和心理撫慰。

“我不要錢,要你花時間陪我”

“都說養老院的老人‘作’、不聽話,其實都是親情缺失的過度反應。”昨天,秦淮區老年公寓陳院長給記者講了一件院裏上週發生的事:

最近天氣轉涼,79歲的李老太得了急性腸胃炎,需掛水治療。護工立即打電話通知在外省跑車的兒子,兒子答應兩天後趕回,讓養老院先送母親去醫院。可老太太不依了,不僅不就醫,還故意在風口坐了半天,活生生把自己凍進醫院。

兩天後,當兒子拿着200元錢和補品趕到醫院時,她一把攥住兒子的手說:“你不許走。我不要錢,只要你帶我看病、陪我住院。”

兒子也要掙錢養家,哪能在醫院長陪?只有拜託我說服老太太。但治癒出院後,老人的脾氣變得更壞了,經常罵兒子“不孝!”說“兒女不要上什麼班,天天圍着我纔是真孝順。”有次,兒子說“家裏的孫子小,也要照顧”。沒想到,李老太當衆訓斥道:“你們就是疼小的不要老的,有了孫子不要老孃!”

“雖然李老太的要求有點過分,但確有一些子女將父母往養老院一送,就再不露面。有的連中秋、春節都不來看看,怎不讓老人心寒?而心寒的老人,你又怎能指望他心胸寬闊、包容一切?”陳院長入情入理地分析道。

“我沒有錢,母親卻開心地叫‘哥哥’”

“不聽話,大便又不言語了。”55歲的張國明佯裝生氣,迅速爲母親換尿布。可87歲患有輕度老年癡呆的黃月如老太,卻呵呵笑着,叫“哥哥”。

母親一直跟他過。2年前母親開始“亂”了。有一天下班回家,見母親正把塑料盆放在煤氣竈上煮,嚇得我魂都沒了。後來,我就把母親送到附近的淮海路老年公寓。

兄弟6個就我下崗,每月只拿幾百塊錢,但有大把時間,我自告奮勇,每天來照顧媽媽,給她擦屎端尿。他說,我像55年前媽媽照料我那樣照料她,哄她開心,喂她點心。你看,媽的臉色多好!這幾年病情也沒加重,還認人了。我稍稍來遲,媽媽就站在門口叫“哥哥”,這是我修來的福分啊。

擦拭完畢,張國明挽起媽媽胳膊,在院子裏散步。一旁的李奶奶則滿臉羨慕地駐足凝望——她兒子已有3個月未沾邊了。

南京腦科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李海林告訴記者,養老院,通常是老年人心理、精神疾病的高發區,其中很大程度上源於老人太孤單,缺少親情滋養。而像黃月如老太,即使患了病症,如果得到良好的精神贍養,也能延緩症狀。

再高檔的養老院不能替代親情

“不管是居家養老還是在養老院,兒女都要經常探望。物質再充裕,遠不及一聲問候、一個擁抱來得溫暖。在敬老院,護工對老人再好,畢竟是外人,血緣關係是根植於內心的,老人對親人有天生的依賴,哪怕抽出一個小時去看望,老人也會開心一整天。”省人民醫院臨牀心理科主任醫師賀丹軍說。

“哄”好過“吼”。南京腦科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心理師李萬貴說,都說“老小孩”。人老了,身體各方面都會退化,包括思維、味覺、嗅覺等。他們有自己的人生經歷和記憶,子女不要想着改變他們或否定他們。要尊重和理解老人的想法,因爲這是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與老人打交道,互不妨礙是最好的狀態,凡事順着老人一點,不要太較真。這也是精神贍養應有的姿態。

老年人也要增強心理調適能力,要多與同齡人交往,多參與社區活動,不要苛求子女“天天相伴”。子女志在四方,也是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

前天,記者隨南京市梅園、後宰門等9個社區的20位獨居老人,參加了棲霞寺踏秋登高活動。“我玩得很開心,感覺年輕了十幾歲,都虧了這些志願者。”80歲的詹道德爺爺告訴記者。的確,正因爲有像“一家圓心靈保姆中心”、“愛在成長”志願服務隊等公益組織,才圓了很多老人“重陽登高”之夢。無疑,民間公益組織,是精神養老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李剛陳雨薇吉鳳竹林培韓濤葛靈丹)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